數字化校長管理中心
用戶名: 密碼:

校長:李志貴

中國校長獨特展示平臺http://www.sport-novelty.com

著力內涵發展 提升辦學品位(六屆五次教代會李志貴校長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2014/2/20

2004次查看

李志貴發布

著力內涵發展   提升辦學品位
烏魯木齊一中六屆五次教代會工作報告  李志貴
    
在教育改革中,基礎教育的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作為一所學校來講其內涵發展勢在必行。一中是一所自治區老牌重點校、百年名校,全國知名學校,為了積極的實現轉型升級的新跨越,我們尚需始終保持“平和從容,博雅大氣”的辦學風格,堅持向善求真的智慧和勇氣,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辦學精神。在今后的辦學中,我們如何找準轉型升級與內涵發展的著力點,注重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質量聲譽與辦學品位,是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時期的工作重點和突破點。

一、著力于辦學思想及觀念的轉變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育人,育人的成效在于責任,“辦負責任的教育”應該成為我們的追求和辦學理念:辦對學生、對教師、對學校、對社會、對未來負責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造就人的責任情懷、擔當精神以及履行責任的本領。

“責任教育”關鍵還在于具體化、生活化。一是內化責任理念,增強責任意識;二是培育責任主體,造就責任團隊;三是搭建責任平臺,提升責任本領;四是營造責任文化,鑄塑責任校魂;五是發揮輻射作用,履行社會責任。從以上五個方面構建責任教育的操作體系。

二、實施體驗教育    提升德育實效性

體驗是個體生命的一種內在經驗的過程,具有個體性、親歷性、內在性。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是一個人成長的根基。當今中國正處于開放的國際環境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青少年又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德育為先更具必要性和緊迫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原則是我校內涵發展的基礎。

樹立修身重于求學觀念。要克服功利的教育傾向,反對“重術輕人,重智輕德”。一中的一切教學活動,既要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道德的教化、品質的塑造和人格的養成。我們相信高尚的道德追求不僅可以喚醒學生求知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高尚的道德還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

樹立全員育人觀念。學生思想工作不能僅僅依靠班主任,更需要全校教師和職工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們要樹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意識。學校每一個崗位的教職工都有關心學生、教導學生的責任,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打造同心協力的育人機制,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針對性。

樹立“學科德育”觀念。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陣地,德育應該貫穿所有學科教學的全過程。語文、政治、歷史等學科側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側重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一中學科課堂既要完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學科素質形成的“硬指標”,也要營造春雨潤物無聲的“好氛圍”。

搭建多種載體活化德育。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文明禮貌月”、“青年志愿者”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自理、自律能力。通過組織像“母親節”、“教師節”系列活動和主題演講、辯論賽等活動,開展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讓學生從“身臨其境”升華到“心臨其境”;通過辦好中學生黨校、開辟中學德育基地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國情,了解黨史,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讓學生進社區等形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育人網絡,形成教育合力。

三、勇于改革創新    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辦學水平是學校的核心任務。一中的品牌價值依存于她優異的教學質量和較高的辦學水平。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是促進我校內涵發展的核心。
推進升學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我們的教學工作既要勇于面對現實,不回避高考和學科奧賽,追求“科學合理負擔加高效益、高質量”。一是要正確處理好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關系,追求并實現科學與人文的平衡,做到現實關懷和終極關懷并重。二是要正確處理好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和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關系,追求并實現鮮明個性和團隊精神的統一。三是正確處理好“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關系,追求并實現全面發展和充分發展的統一。在學生觀的更新上,我們重點要認識和關注學生的“主動性”、“潛在性”和“差異性”。

保持學科競賽特色。在國內、自治區內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摘金奪銀,是一中的教學優勢與特色。我們要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以發展學生學科興趣為出發點,以選配優秀指導教師為著力點,采取教師個別輔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優化學科競賽培訓機制。努力創造學生“樂學”的環境,積極培育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們能脫穎而出,在自治區、全國乃至國際中學生體育、科技創新大賽和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再創輝煌。

加強改進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實現“三個轉變”,即1.教師的教學方式向啟發誘導轉變;2.學生的學習方式向主動參與轉變;3.教學目標向知識、方法、能力、品德并重轉變。課堂教學要做到“五個落實”, 1.落實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2.落實學生的觀察分析,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獲得過程;3.落實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內化知識;4.落實學生動手,讓學生體驗、實踐;5.落實學生的概括歸納,讓學生主動探究。深化課堂改革,構建問題導學,要把握好五個度:1.自主學習要適度;2.小組交流要有深度;3. 分享展示有效度;4.點撥梳理有高度; 5.當堂訓練有梯度。深化教學改革,完善教學模式就要緊緊圍繞讓學生“好學、會學、會用”,圍繞學生的有效學習,實施教師的有效教學,構建教師有朝氣,學生有靈氣,課堂有活力的高效課堂。

著力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各年級要認真制定自主招生及奧賽輔導計劃,從而促進特優生、特長生及特殊生的高層次發展,要積極優化整合好校內、外各科教育資源,創設條件開設多種多樣的選修課,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形成具有一中特色的課程體系。要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行統一,文化學習與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探究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彰顯統一。要注重利用國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機制以及腦科學、心理科學、現代信息技術、云計算等新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從課程結構、教學模式,過程管理等方面進行大膽嘗試,以適應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四、著力于教師隊伍素質提升    實施人才強校工程

名校要有名師,教師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名師是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所有一線教師要走近名師,學習他們的先進教育思想和高尚師德。

優化教師結構。新校區建設規劃將在2017年正式招生,我們要做好教師招聘計劃,在市直各相關部門支持幫助下,堅持嚴把入口關,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引進教師的原則,從國家重點大學(尤其是“211工程”“985工程建設大學”)引進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來校任教,不斷給學校注入新鮮血液,增強青春活力,優化隊伍結構。

激發教師潛能。名師的培養要靠我們全方位、多渠道建立教師學習、培訓、研修獎勵等保障機制,要以構建“問題導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為核心,有效開展各項校本研修活動,加強教科研隊伍的建設。校本研修要聚焦真問題,促進深思考,做到全參與。無論是集體備課、課堂實踐、課堂觀察,還是課后反饋討論,反思改進等,都要圍繞“真問題”展開,要立足于課例研究。通過建立各種有效機制,鼓勵教師們變“被動發展”為“主動發展”,爭做“四型”教師:(學習型、實干型、科研型、專家型),“五感”教師(有方向感、有責任感、有約束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風格與特色。

各職能處室及年級、學科組都要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要注重以人為本和人文關懷,倡導教師“三要三也要”(要工作也要家庭,要學生也要孩子,要質量也要健康),真正以細微之處關心教師,近年來,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骨干教師群體不斷壯大,優秀教師群體覆蓋主要學科,教師隊伍結構趨于合理。

弘揚高尚師德。立德樹人就要做到平和平實,在眾多教育改革口號、教育思想標簽、教育管理創新面前,要學會如何面對、選擇、傳承,肯堅守自己的主見,敢張揚校本的優勢和特色。對于處理班級學生以及和家長交往中出現的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不慌亂,沉穩有度,要不忘職責,牢記使命。在瑣碎繁雜的日常教育教學事務中,還要潛心、悉心、專心,尤其是要關注好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對班級學生的品德養成,學習品質形成,學業水平提升,要做深層次的理性思考,以探索規律,尋找路徑,追求卓越。在成功和失敗面前要有更多的清醒、自覺和責任,經常換視角、回頭看,做梳理和總結工作,在成功的案例中反思差距,在失敗中汲取教訓,做此處兼顧彼處,追求零失誤和高品位。所以,少了功利、浮躁,多了平和平實,我們學校的發展就更富內涵、更具品位、更有持續力。

教育是師生共同參與互動的心靈成長過程,心理健康,靈魂高尚,體現于工作、學習、生活的點滴行為之中。俗語說“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從教者踐行職業道德,潛心教書育人,需要發自內心的熱情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因為富有激情的人,其內在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是帶動一切正向能量的助推器,是走向教育成就、事業成功的動力系統。

以人為師,以己為范,貴在力行實現自我完善。對于學校而言,每一位從教者要志于追求完美,養成一個追求完美的心理趨向,并以此形成團隊的合力,這樣就會讓學校在不經意間變得完美起來。對于一個從教者來講,追求完美,當視為一種素養、一種崇高的思想追求,更是一種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全面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的示范效果。

只有平和平實,才能既志存高遠,又不好高騖遠,堅守學校,堅守班級,扎根課堂,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前行,“把一件件簡單的事做得不簡單,把一件件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實現“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做成事”的高目標追求。

五、文化引領  文化育人  文化立校

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引領,確立“文化育人、文化立校”的指導思想。目前:學校“硬實力”已充足發展,關鍵還要注重提升學?!败泴嵙Α薄<纫浞职l揮顯性的、物化的學校文化資源的育人作用,又要著力構建隱性的、精神的學校文化,真正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

文化建設要按教育部要求,發掘好“三名文化”:名人文化、名景文化、名品文化,通過名人研究、名景開發、名品打造,實現精神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活動育人的宗旨。我們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設與核心價值引領,在征集、討論、修改、完善的基礎上,構建我們包括“一訓三風”辦學理念和學校精神在內的一整套科學并獨具特色的理念與文化系統。

同時,我們要著力打造科技節、體育節、文化藝術節等校園系列文化活動品牌,加大策劃、創意與組織力度,努力借助文化的力量來感動心靈。

建設綠色校園。一中新校區設計合理,功能齊全,自2017年開始招生,三年內要達到45個班。北門老校區仍需栽花植樹種草,進一步綠化、美化、亮化。我們將合理規劃,一區一景,提高校園花木覆蓋率,早日建成園林式學校。

構建人文校園。在學校美化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突出學校特色和文化底蘊,讓學校的每一處建筑、每一個景點、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實現學校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學校規劃在適當位置建設文化墻或文化長廊;在圖書館設立文史哲閱覽室;在學校廣播臺、校報、網站宣傳人文知識;在學生中開設人文講座選修課。通過這些措施,增強師生人文修養,儒雅風度。

挖掘校史資源。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激勵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教育資源。將來我們要在新校區建成新的校史陳列館。新的校史陳列館將更充分地采集和補充學校百年辦學歷程中的優秀成果、名師軼事、校友風采。沉淀厚重歷史,推進文化“化人”,要讓陳列館成為校園亮麗的風景,積極放大它的育人功能。

堅守精神家園。面對復雜多變的局面和喧鬧浮躁的環境,學校需要構筑精神支柱,教師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下冷板凳,潛心教書育人。為此,我們要大力倡導“十種精神”:彼此成就的團隊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行勝于言的踐行精神、自覺負責的擔當精神、以生為本的人文精神、敬畏規律的科學精神、不畏艱辛的操守精神、敢為人先的超越精神、執著探索的主動精神、抱持寬容的樂觀精神。這樣的倡導,既是對社會浮躁的回應,具有時代性;也是對教師職業的呼應,具有針對性;更是對學校現狀的憂患,具有現實性。今后,學校要組織全校教職工圍繞這“十種精神”展開討論,達成共識,形成愿景,凝心聚力,為建設一個平安一中、和諧一中、幸福一中、美麗一中而務實奉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币恢兄挥辛⒆銉群l展,建設一支更加優秀的教師隊伍,創造更加優異的教學質量,營造更具活力的校園文化,才能更有信心當好建設新疆教育強區的排頭兵,更有能力發揮優質學校的示范、輻射和帶頭作用,以更理想、更具體、更有效的方式幫助自治區基礎教育走向均衡發展。

百年名校永葆青春,是全體一中人共同的信念與精神、目標與愿望。著力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品位,不僅需要人員的整合、管理的整合,更需要思想的整合、精神的整合。我們將努力堅持“精神統領、文化引領、名師帶領、個人心領”的辦學方略,不懈努力、持久的探索,從打造系統工程出發,不斷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德育建設、教師隊伍成長和課堂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讓我們不斷地在預設、應答與堅守踐行中發展創新,祝一中的明天更加美好!
 
2014年1月21日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享到:
十八大學習  感悟報告  學習心得  領導發言

李志貴

省份:河北 地區:唐山市
學校: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烏市新市區南緯一路54號

電話:09912826965

郵箱:yzxqbgs@163.com

李志貴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校長—李志貴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精品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AV在线亚洲 | 日韩1区2区3区蜜桃在线观看 | 天天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