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高考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3+X”考試模式2000年在廣東、江蘇、浙江、山西、吉林五省進行試點的基礎上,2001年這一改革已擴大到全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2年全國將普遍實施“3+X”考試
物理學科從單科命題到“理科綜合”,僅僅是考試形式的變化,還是考查思路和考查方向的轉變呢?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從物理學科角度看“理科綜合”考試的能力要求
1“理科綜合”考試能力測試目標
(1)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
①理解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②定量描述自然科學的現象和規律
③了解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①能解釋實驗現象和結果,能通過分析和推理得出實驗結論
②根據要求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
(3)能讀懂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
①能理解圖、表的主要內容及特征
②能讀懂一般性科普類文章,并能根據有關資料得出相關的結論
(4)對自然科學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
①用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解釋和說明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②了解自然科學知識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③能夠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對有關見解、實驗方案、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2“3+2”考試物理學科能力測試目標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規律的確切含義和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在簡單情況下的運用;對同一概念和規律的各種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數學表達)有清楚的認識;能夠鑒別關于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認識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2)推理能力
根據已知的知識和條件,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或作出正確的判斷
(3)分析、綜合能力
能夠獨立地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弄清所給問題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個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能夠靈活地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給的問題
(4)應用數學工具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作出物理結論;必要時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象進行表達、分析
(5)實驗能力
能在理解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知識內容表”中所列的實驗;會用在這些實驗中學過的實驗方法;會正確使用在這些實驗中用過的儀器;會分析數據列出結論
通過比較,從物理學科角度看,能力測試目標有重大調整,增加了(1)③,(2)②,(3)②,(4)等各項要求
二、2001年“理科綜合”考試試卷分析
2001年高考“理科綜合”試卷共31題,滿分300分其中選擇題24題,共114分;非選擇題7大題,共156分
1試卷基本情況
表1 2001年“理科綜合”考試內容及賦分比例
考試內容 試題分數 比率/%
物理 116 3867%
化學 119 3967%
生物 65 2166%
表2 物理學科主干知識試題統計表
測試知識 題 號 分 數 占學科總分比/%
力學 18、19、20、23、31(1) 38 35%
熱學 17 6 5%
電學 21、24、29、30(1) 46 39%
光學 16、22 12 10%
原子物理 31(2)、(3) 14 11%
2試卷主要特點
(1)試題以學科內綜合為主絕大部分試題可以運用某一學科知識解答學科間的綜合約占20%左右例如,第8題涉及物理、化學知識點;第26題,啤酒工藝中涉及化學、生物知識;第30題分子離子的質量測定、物質組成涉及物理、化學知識以上各題在解題時,通過分析也都可以“化綜為單”,分別解決
(2)試題以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運用“雙基”分析解題的能力為主導,加強了應用能力方面的考查,突出了理論聯系實際,考查理科知識與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例如,生態系統(第5題)、冷光燈(第16題)、抗洪搶險中摩托艇運動(第19題)、電磁流量計
Copyright ? 2013 校長—劉祥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