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校長管理中心
用戶名: 密碼:

校長:郭涵

中國校長獨特展示平臺http://www.sport-novelty.com

郭涵校長參加2013年世界名中學聯盟耶魯大會并做主要發言

發布時間:2013/12/16

2031次查看

郭涵發布

此次會議以探討“發展21世紀學生:分享東西方最佳實踐經驗”為課題,由世界名中學聯盟組織舉辦,會議地點在美國耶魯大學。參會嘉賓主要有北京一零一中學郭涵校長、中國上海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主任程紅兵及中國其他幾所名校校長,美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范德堡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波士頓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拿大愛普比學院等國際名校招生主任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上,程紅兵主任就《推進我們最佳實踐:從學校到大學》發言,隨后,郭涵校長也做了《為了學生和社會的未來而擔當——名校應該承擔的責任》的主要發言,該發言獲得大會高度評價。

此次會議,我校高二國際班3名學生代表翟夢圓、戴維、叢抒晨同學也參加了此次會議,并獲得大會部分獎學金贊助;另外,我校2010級畢業生、現就讀清華大學的陳雨瀟同學作為SDP課程優秀學員代表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在這次會議中,教育者們認識到各院校在互相理解中成長,跨國界發展強大、有價值的關系不僅僅是一個愿望,更是一種必需。這種需求與中西方院校迅速發展的關系極有共鳴。參與此次國際會議為我校與世界各地的同仁們提供互動的良機,從而形成好的實踐方法,更好地培養國際社會擔當人才。

以下為郭涵校長發言全文:

為了學生和社會的未來而擔當

——名校應該承擔的責任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下午好。我的題目是:為了學生和社會的未來而擔當。我將要和大家探討,在當今時代,名校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

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巨大變化,同時也給教育帶來諸多問題和挑戰。學生主體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經濟轉型要求教育提高國民的創新能力,國際上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推動著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

就在此刻,一場爭論正在中國基礎教育界展開。那就是,中國的普通高中到底如何定位,如何才能辦好這樣的高中?我接下來來介紹相關的情況。

一、普通高中是什么——中國教育界對于高中定位的爭論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爭論?中國基礎教育實行課程改革已經超過十年,一些教育發達地區的出現了一些新的改革。2012年,中國浙江省將選修課程占總學分的比例將大幅度提高至1/3,將課程設置權交給學校,全省不再統一課表。北京一些學校對國家課程進行再開發,根據學生的需要把國家課程分出不同層次,不同的模塊。

這些變化引起了中國教育界關于普通高中定位的爭論,即當前高中階段的教育是否已經具有了大學預科的性質。

1、中國教育界關于高中定位的爭論

高中作為學制中一個具有高度關聯性的學段,通常存在三種功能形態:基礎教育、職業準備和大學預備教育。正是這三種功能的同時并存,使得高中不得不始終面臨大眾和精英、基礎和分流、規范和選擇、應試與素質、公平與適宜、均衡與特色等兩難問題,成為全世界公認的辦學最為困難的學段。中國教育界關于高中定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1)“大學預科”論:

就是說,普通高中當前的價值是為進入高等教育做準備。這是清華大學謝維和教授提出的,他認為中國的普通高中已經普及,當前高中階段的教育實際上已經具有了大學預科的性質,是在為高等教育做準備。

(2)“基礎+選擇”論:

這種觀點由華東師范大學霍益萍教授提出,她認為中國的普通高中還不能普遍達到大學預備水平,更多地還是大眾化的基礎性教育的一部分。通過高中三年的教育,讓學生能了解自己、了解社會、了解教育,從而學會選擇并順利完成其人生的初次選擇。

2、如何看待這些爭論

高中教育必須和國家、社會和學生發展緊密相連,高中教育定位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中國區域發展嚴重不均衡,教育水平也參差不齊,不能看到教育發達地區的水平以偏概全、盲目樂觀。同時,中國社會發展處于快速上升期,需要培養大批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創新型人才,中國基礎教育也必須著眼于這一教育使命。因此:

(1)高中階段要突出基礎。這是基于對學生終生發展和提升國民素質的長遠考慮的。

(2)高中要因地制宜,要多樣化發展。要努力滿足學生個性潛質發展的需求,追求適合的教育,不要一刀切。

(3)高中要和大學實現能力上的銜接。高中和大學銜接,要按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素質教育的規律,從內容、內涵、能力上真正銜接。

3、爭論的矛頭所指

討論中凸顯出幾個教育難題。

一是高中課程改革。應該用若干年時間逐步建立一整套豐富多樣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以便學生可以選修各種課程,培養和發展自身的興趣愛好,激發各自潛能。

二是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普通高中應該突出特色建設,強調課程與教學要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質。

三是高考制度改革。高考制度不改,高中教育難改。高考的指揮棒發生了變化,高中的教學才會大膽地發生轉變。

這些爭論,實際上傳達了學生成長和社會發展對高中教育的期待。那么,作為一流中學,應該有更多的探索。這就是我下面講的第二個題目。

二、名校做什么——在教育改革大時代的擔當

名校之名,不在于其歷史的光輝燦爛。因為當它只能列舉過去的時候,意味著它在今天可能已失去了生命力。名校必須是在當今教育潮流之中敏銳的思考者、穩健的實踐者、引領未來的改革者。它有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做。

學校應該積極推進校本課程的建設,通過適合學生的方式實施課程。不論是在教室內還是教室外,不論是校園內還是校園外,凡是實施課程的場所都可以成為“課堂”。在這樣廣義的“課堂”中,學校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為社會的未來奠基,這就是一所學校應該承擔的最重要的責任。

1、自我教育: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習能力關系到學生的終生發展。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實施手段,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仍然未能明顯改觀。

由于受到教學空間和師資數量的限制,中國很多高中學校的班額常常超過50人。這就導致走班上課難于實施。我們認為,教學策略的選擇比班額的大小更加重要。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根據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來設計教學的方法。我們認為,實施“自我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自我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模式。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省和自覺。是通過學習主體自我認知、主動建構、自我指導、自主發展達成的教育,是一種以獲得學習能力為核心的可持續教育。

在課堂教學層面,老師們提出了“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包括四個環節:提出任務單——同學互助——課堂展示——教師總結。

還提出了“問題導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比如語文“批注式閱讀”,英語“支架式教學”,生物“概念教學”,物理“體驗式學習”,歷史“自學—輔導式課堂”等等。

部分教師進一步嘗試了“自我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包括四個環節:“預設目標—生成目標—內化目標—總結評價”。在這個基本結構下,可以有很多變式,體現教學模式的靈活性。

2、人文教育:讓學生學會擔當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大流弊,也是教育過程中的不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幸福指數,有助于推動社會的進步。

成長中的中國青少年一代作為獨生子女,獲得了過多的關懷,他們需要學習愛他人、愛社會。這些年輕人也渴望從自我中走出,做更多有益于國家發展、人類進步的事。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培養這種愛心,他們愛之所至,便會為此擔當。

北京101中學的育人目標就是“培養未來的擔當人才”,這是這所學校的傳統。在這所學校里,曾經走出過國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員長,北京市市長,還有幾十位將軍,數以萬計的社會杰出人物。他們的優秀,都源自于這種“擔當”的精神和能力。

學生可以參加藝術節、成人儀式、校慶日、合唱節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或者到學校的20多個社會實踐基地去,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目前,學校校本課程中已經有涉及環境保護、模擬聯合國、關愛失學兒童、等實踐類課程。學校還專門成立了“人文實驗班”來探索人文教育的新方法。這里列舉這個班的特色課程:

這里有一個生動的例子介紹給大家。一群來自人文實驗班的學生來到打工子弟小學開展愛心捐助,他們覺得應該給這些孩子學習上的幫助,就開展了授課計劃。期間他們發現這樣學校的是一個社會問題,他們組成了13個專題的研究團隊,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調查研究,寫成了兩萬多字的報告,并向市政府提出了六項可行性建議。他們的責任感、行動能力讓我感到非常驕傲,我們的學校就是要培養這樣關注社會、服務社會、推動社會前進的人。

3、學術教育:讓學生學會創造

學校一方面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學術研究的平臺。

我們認為,增強高中學校的學術性內涵,必須有相應的課程支持。學校的每一個學生都要參加學術性課程“研究性學習”。學生組成研究團體,合作開展課題研究。他們要在一個學年之內完成兩個課題,答辯通過,才能獲得該課程的學分。在此過程中,他們的指導老師會有全程的方法指導和具體的研究建議以及督促和考評。此外,還有一些特色的選修課程,比如學校與中科院合作的“科學課程”、與社科院合作的“人文課程”、與眾多研究機構合作的“翱翔計劃項目”都是培養學生學術能力的課程。這些課程更多地依賴大學或研究機構等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高水平的研究指導,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研究天地。

師資隊伍不但要出色地指導學生,而且要善于將項目轉化為課程資源。在科技創新領域,我的學校配有專門的科學教師,輔導所有樂于從事科學研究的學生。他們經常在“intel創新大賽”以及國家級的科技競賽中獲得獎項。但是,他們的成功不是我的目的,我要求老師們要把75%的獲獎項目轉化為校本課程,讓學校75%的學生都能受益。這所學校由于在科技創新教育方面的驕人成績,被中國政府評為“科技創新教育十佳學校”。

還有一點想與大家分享的教學管理經驗是,我們實行的新式“書院教育”實驗。書院式教育是中國古代教育的成功經驗,它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研究、討論、辯論開展探究。學校成立了“圓明書院”、“學森書院”、“國際書院”,來自不同年級和班級的學生可以根據共同的研究主題形成項目團隊,發揮各自的優勢,開展研究合作。

4、國際教育:讓學生學會包容

地球正在成為一個村莊,互聯網能讓我們隨時見面。中國和各國交往越來越多,中國人和外國人正在國內、國外各種場合生活在一起。我們的青少年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需要學習彼此接納,學習與不同文化的人一起生活和工作。開展國際教育是中國教育非常緊迫的任務。

2008年,北京舉辦了奧運會。由于出色的校園環境和國際交往的經驗,我的學校獲得了承辦“奧林匹克青年營”的機遇。在10天時間里,來自204個國家的400多位青年在我們校園里相聚,我們的學生和老師與他們結成了朋友。這一事件推動我的學生們加快了對國際文化的理解,我們的學生每年都有30-40人成功申請了國際知名的大學,比如去年就有近40人進入像杜克、康奈爾、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科爾蓋特大學、韋爾斯利學院等排名美國前30位的大學。目前,學校的友好學校目前已經遍布各個大洲。2012年,我的學校和美國諾福克學院合作,設立國際部,開辦了中美合作班。相信,今天和大家的研討,也會對我校的國際教育產生重要影響。

5、領導力培養:讓學生學做青年領袖

未來的社會,需要大批社會精英去推動,青年的領袖潛質應該在高中階段著手培養。領袖型學生培養是以開發團隊領導能力和自我領導能力為主要目標,不僅培養一個人作為領導者應具備的能力,塑造一個領導者應有的價值追求,更是在搭建一個團結、自律、忠誠、合作的團隊。

學校培養學生領導力的主要途徑有:一是開設校本課程《中學生領導力的開發》,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和綜合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二是通過學生會參與學校的管理、決策,實現學生自主管理。三是活躍學生社團,實現團隊目標多元化,使學生在社團活動、研究性學習、學校大型活動中自行組織形成團隊,并根據自身所具備的領導力特長,在各自組建的團隊中發揮引領作用。

校本選修課拓展出眾多學生社團,目前,學校較為優秀的社團有40多個,學生會和社團形成了強大的學生自治力量。學校的藝術節、合唱比賽、運動會,他們都是主要的組織者。在過去幾年里,學生組織獨立承辦了第三屆北京市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第一、三、四屆全國中學生領導力大賽。學生的領導力得到了極大發展。

上面幾點,是我認為名校應該致力做好的事情。因為這些工作對于學生的發展、對于社會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北京101中學倡導上述追求,不但源于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基于這所學校的傳統。這所學校的辦學宗旨是“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基”。個人的幸福是渺小的,創造屬于民族和全人類的幸福則是更加偉大的,但也需要更高的境界和能力。因此,“幸福”不僅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能力。這所學校通過以上所倡導的幾種教育,致力于培養能夠為個人乃至更多人幸福而努力奮斗的人。

各位教育界的同仁們,很高興在這里與大家交流我們的思考與實踐經驗。中西方教育有很多不同,但是為了人的幸福而教育,一定是我們的共同點。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感謝你們的聆聽。

歡迎你們到中國來,到北京101中學來!謝謝!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享到:
十八大學習  感悟報告  學習心得  領導發言

郭涵

省份:北京 地區:海淀區
學校:北京一零一中學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11號

電話:01051633366

郵箱:2123123@qq.com

郭涵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郭涵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专区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 亚洲精品极品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综合网址 | 亚洲成a人a∨久在线观看 | 午夜乱理日本乱理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