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校長管理中心
用戶名: 密碼:

校長:郭涵

中國校長獨特展示平臺http://www.sport-novelty.com

郭涵校長在全國中學共青團工作會議上做經驗交流發言

發布時間:2013/12/16

2360次查看

郭涵發布

2011年11月23日上午,全國中學共青團工作會議召開。此次會議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共青團組織的全國工作會議。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團委書記代表、中學校長代表和中學團委書記代表以及部分縣教育局長和地市級團委書記代表出席主會場大會。大會在24日上午,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共青團系統、教育系統代表共計3萬余人參加會議。

作為共青團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所在單位的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郭涵作為全國中學校長的代表在大會上做了經驗交流發言。郭涵校長以《延展學校文化,推進團的建設》為主題,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北京一零一中學“黨建帶團建”的工作。立足學校特點,深挖本校獨特教育資源,將團的建設與學校文化建設相融合的“黨建帶團建”經驗給與會代表留下深刻印象,代表們紛紛表示,北京一零一中學獨特的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無法復制的,但是這種團建經驗非常具有可借鑒性、可操作性的實際意義。

在發言的結尾,郭涵校長以渾厚圓潤的女中音,飽含感情的說“北京一零一中這座矗立在民族歷史廢墟上的學校,預示著民族振興的希望,也意味著青年一代對國家和人民更大的擔當。我們愿為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不懈努力。”全場代表深受感染,報以熱烈掌聲。

郭涵校長作為全國中學校長代表做大會發言

郭涵校長以《延展學校文化,推進團的建設》為主題向與會代表介紹一零一中黨建帶團建經驗

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郭涵和團委書記于曉冰在大會上

學校建有“101團”的淄博十中團委書記與郭涵校長親切合影

在全國中學共青團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延展學校文化 推進團的建設

北京一零一中學黨總支書記 校長 郭涵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高興有這樣一次與各位面對面交流的寶貴機會。下面我就對我校“黨建帶團建”的情況作一匯報。

北京一零一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中國教育十大名牌中學,是2011年北京市“黨建帶團建”課題組的成員校。目前在校生3400人中,共有團員1618人,其中高中團員1228人,學生團支部60個,團總支5個,少先隊中隊12個。學校團組織在北京市和海淀區兩級教育工委、團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下,在學校黨總支的領導下,學校團建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校團委被評為共青團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校團委書記被評為北京市崗位能手。

加強共青團建設是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德育為先”思想方針的重要手段。學校的核心工作就是立德樹人,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這不僅直接關系到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中學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共青團組織在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黨建帶團建”是加強團的建設的關鍵。學校為黨建帶團建提供組織和制度上的保障。學校黨總支高度重視團委的組織建設,學校選派思想過硬、工作熱情高、業務能力強的青年黨員擔任團委書記和大隊輔導員,并且增加團委書記為校務會成員。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聽取團的工作匯報,研究共青團工作。鼓勵和支持團組織與學校相關部門聯合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專門安排班團隊活動時間和團委專項經費。

“黨建帶團建”的難點在于缺乏有效的載體,難以形成長效機制。我校黨總支領導團委,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積極推進團的建設,取得了一些經驗。下面我就此做具體匯報。

一、什么是我們學校的文化

北京一零一中學,是黨在老解放區創辦并遷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學。1946年3月20日,內戰即將爆發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從延安派干部,抽調了一批抗大、魯藝的教員在張家口市建立了一所完全中學。伴隨著解放戰爭的炮火,學校幾經輾轉,飽受戰火洗禮。1950年,經周恩來總理批準,學校遷入圓明園遺址非主體部分。1955年9月,學校改為現在校名“北京一零一中學”,郭沫若先生題寫校名并釋其含義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現在,這八個字已成為校訓。

不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全面發展的建設時期,每個階段都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特殊關注。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溫家寶總理、吳儀同志、曾慶紅、李鐵映、劉淇都曾親臨學校視察并作指示,劉少奇主席、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委員長也分別對學校辦學做出專門批示或題詞。這些不但賦予了一零一中一種特殊的政治榮譽,也積淀成為“承擔責任,共享光榮”的傳統。

65年來,一零一中近四萬名畢業生在國家各個領域擔當大任:

十六大當選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中,有曾慶紅、劉淇、李鐵映等6人畢業于北京一零一中,4人擔任著黨和國家領導職務。張梅穎、廖暉、伍紹祖、白克明、洪虎、劉敬民等校友也曾經或仍在擔任重要領導工作……

粟前明、羅東進、錢海皓、羅援等三十多位將軍校友在捍衛著強大國防;

竇國仁、顧逸東、陳左寧等院士校友正領軍攀登科學高峰,剛剛獲得國際宇航科學院馮?卡門獎的劉紀原也是我們53屆的畢業生;

藝術領域,林汝為、施光南、謝飛、文興宇等校友……

新聞傳播領域,傅成勵、張研農、翟樹杰、胡舒立等校友……

文化領域,藍英年、李陀等作家、翻譯家……

體育領域,張琳等著名世界冠軍……

這些杰出校友,在政界、軍界、商界、學術界、體育界功勛卓著,他們和許許多多默默耕耘在各條戰線上的一零一畢業生一起引領和推動著共和國的發展。

65年的錘煉,鑄就了一零一中獨特的精神風貌。自強不息、不辱使命的責任意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進取精神,全面育人、健康成長的育人宗旨,是一零一中經過65年歷史風雨的洗禮,用民族責任、教育智慧和強大實力形成的教育內涵。愛黨愛國,勇于擔當的學校文化,始終為學校的發展輸送著強大的精神力量。

學校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把繼承和弘揚光榮革命傳統作為進步的根基,始終把培育學校的文化視為發展的命脈。弘揚學校文化是我校團建的重要形式。

二、我們如何在學校文化的延展中開展團建

學校獨特的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團組織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天然優勢和豐富內涵。多年來,學校團委依托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史、校友資源,不斷在延展和豐富學校文化的活動中,大力開展理想信念的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團委工作之中。在黨總支的指導下,學校團委工作逐漸形成了四大團建品牌:

1.以圓明園為依托的愛國主義教育。圓明園是學校的空間存在之所,是北京一零一中學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黨總支領導的學校文化建設一直以“融圓明園文化于一零一”為重要主題,圓明園已成為我校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校團委每年都依托圓明園開展全校的“弘揚民族精神,使命與責任”主題教育活動,開展“走進圓明園”義務講解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以“集合在共青團的旗幟下”為主題的初中團建教育活動,舉行以“光榮與夢想、使命與責任”為主題的十八歲成人儀式。依托圓明園開展團的活動,圓明園賦予所有活動以更深層次的特殊涵義,更加增強了同學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以西柏坡為依托的革命理想教育。西柏坡是中國革命的輝煌節點,也是學校歷史中重要的落腳點。以西柏坡為代表的校史資源,是學校的時間存在之所,也是我們團建活動最親切的教材。黨總支和團委每年都會聯合舉辦不同主題的“西柏坡尋根之旅”活動,組織青年黨員、團員教師和學生黨校學員了解黨、了解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建立90周年之際舉行的“追尋紅色記憶,見證九十輝煌”主題活動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團委還進一步利用校史、校友資源,開展以“永遠跟黨走,集合在鐮刀斧頭的旗幟下”為主題的高中團建教育活動。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學生們站在學校舊址上,真切地感受到,永遠跟黨走就應該是每一個一零一人的信仰。

3.以航天城等實踐基地為依托的社會責任教育。知行合一,是教育的根本法則。多年來,學校開辟了航天城、國家博物館、打工子弟小學、松堂臨終關懷醫院等社會實踐基地。學校黨總支和團委共同組織黨校學員參觀國博的“復興之路”大型展覽,聘請神舟七號航天英雄做航天精神的報告,長期到松堂臨終關懷醫院、明園農民工子弟學校開展愛心活動。作為第一批實行新課改的學校,北京一零一中學將學生的實踐活動納入到課程當中,高中學生的參與率達到100%,推動了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的發展。這些社會實踐基地是學校教育的延展生成之所,極大地支持了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教育。

4.以奧林匹克青年營為依托的國際理解教育。2008年8月,我校承擔了北京奧運會奧林匹克青年營營地的任務,接納了204個國家近500名青少年體驗奧運、了解中國、認識北京。學校優秀黨、團員代表共3人作為奧運火炬手,光榮地完成了奧運圣火在傳遞到“鳥巢”的最后一站一零一中學的火炬傳遞任務。教工團的廣大青年教師積極擔當志愿者,學生團員與來自全世界的營員充分交流,相互的了解促進了對多元文化的認同。青年營結束后,學校制作了奧運墻,編輯了宣傳冊《一零一中融入全球的輝煌》,學校還以此為契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國際理解教育,使學生擁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承辦奧林匹克青年營,是學校的偶然性機遇,但我們通過不斷挖掘,把它轉化為永恒的教育資源,成為學校新文化的一部分。

三、我們的經驗和體會

學校團建不僅要扎扎實實地做好常規工作,更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我校團委依托教育基地,在延展和豐富學校文化的活動中,開展團的建設活動。學校文化無處不在,資源豐富,親切而恒久,把團的建設融入到學校文化建設之中,就獲得了鮮活的素材和持久的機制。

在這些團建活動中,我們重視學生的體驗和實踐,培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以期建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養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培養出勇于擔當、善于擔當的一零一畢業生。在黨總支和校團委的的積極努力下,共青團的工作生機勃勃,學生面貌積極向上。近五年來,學校已有60名學生獲得海淀區中學生業余黨校的結業證書,20名學生獲得北京市中學生業余黨校的結業證書,經推優入黨的學員已有13人。

“黨建帶團建”是黨對共青團工作領導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加強團的建設的關鍵,找到適合的途徑并建立長效機制才能切實取得成效。前面介紹的我們以學校文化建設為載體開展團建的經驗,也許我們確實有一些自己的特殊資源,做法不能復制。但我想,其實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單位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資源,只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充分開發和利用,為青年喜聞樂見,一定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因為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內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希望我們一道繼續探索,不斷獲得育人的新經驗。

北京一零一中這座矗立在民族歷史廢墟上的學校,預示著民族振興的希望,也意味著青年一代對國家和人民更大的擔當。我們愿為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2011年11月23日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享到:
十八大學習  感悟報告  學習心得  領導發言

上一篇:暫無文章

下一篇:郭涵校長獲得2012中國網“中國好校長”稱號

郭涵

省份:北京 地區:海淀區
學校:北京一零一中學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11號

電話:01051633366

郵箱:2123123@qq.com

郭涵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郭涵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原创中文在线激情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天堂网 | 中国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