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9/11
1983次查看
耿喜林發布
“所謂生命教育,指的是在學校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背景下,通過引導孩子身心品行沿正確軌道健康成長的一門學科。它同時兼顧‘生命意識教育、生活常識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等,是學校管理變革中的一個定位。”鄭州二十九中校長耿喜林說道。
據耿喜林介紹,二十九中在2007年便開始了對生命教育工作的規劃、學習和實施,當時,由北京師范大學生命教育研究室主任肖川教授為學校授予了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教育實驗學校”匾牌。
在實施生命教育過程中,二十九中對學生提出高能力、高素養、高品位的“三高”目標,對教師提出教學做得好、寫得好、宣講得好的“三好”目標,采取學校組織、全員參與、分工合作、與學校教育工作相結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原則,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渠道實施生命教育:一是設置課程,配專職教師,進行專門的生命與成長教育;二是把生命教育制度化到各種教育活動和教學管理中;三是打造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的“生命課堂”。
耿喜林告訴記者,二十九中的生命課堂,旨在關注生命、激發活力、建立自信、感受幸福、體驗歡樂、創造成功,并讓生命課堂常年持續運作成為常態,使生命課堂成為生命教育的主陣地。學校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為藍本施教,圍繞讓學生成人成才這一主題進行編著,內容健康向上,既適合高中生讀、記、背、吟、用,也適合用于校本培訓,極富校本特色。
為打造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閃光點,二十九中以《讓師生生命之樹常青》為藍本施教。集《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手冊》、《學生自主學習手冊》等近40個子課題的內容,重點培養學生個性和特長,營造出一個和諧燦爛的校園。二十九中立足學生和社會實際開設的校本課程,加強了學生生命、安全、理想等方面教育。生命教育的有續開展,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在二十九中,每一位學生都被當成可塑造的必定能成才的人。學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時刻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從全面發展的角度培養學生。耿喜林認為,用名人專家現身說法的方式更容易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所以多年來二十九中經常邀請有關專家來校為學生作報告,如請學校第67屆初中畢業生、現全國十大人民警察、爆破專家王百姓到學校現身說法講奉獻精神,請教育專家楊青松來校給學生作《點燃生命的激情》、《學會感恩》報告等。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每年的感恩節,二十九中都會開展給母親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按一次摩、用自己的錢為母親準備一份小禮物、親自為母親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等活動,從點滴小事入手,讓學生用感恩心態樂觀積極地對待人生。
二十九中通過生命教育實踐,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了生命的美好和重要,在享受學校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建立良好的心態,勇于解決棘手問題,在生命的旅途中自發自然地快樂生活。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暫無文章
耿喜林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河南鄭州管城區南曹鄉
電話:
郵箱:725481354@qq.com
和耿喜林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河南鄭州二十九中校長—耿喜林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