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12/26
2202次查看
杜海寬發布
阿莫納什維利與小學生
阿莫納什維利 當代格魯吉亞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原蘇聯教育科學院院士,曾任全蘇教師創造協會理事長,格魯吉亞戈蓋巴什維利教育所長。
代表作有:“無分數教育三部曲”(《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教學·分數·評價》等。
編者按:經過一個暑期的休整、充電,新的學期又要開始了。回顧即將過去的假期,每個人的滋味或許各有不同。但如果暑期有書香相伴,此時必定于心中開出了朵朵或大或小的思考之花。自7月15日開始,河南省濟源市教育局名師培養工程辦公室帶領全市骨干教師踏上了閱讀蘇聯教育心理學家阿莫納什維利《無分數教育三部曲》的旅程。為什么閱讀阿莫納什維利?他的教育著作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將產生怎樣的影響?讓我們來到他們閱讀的起點,觀賞這段最初的風景。
■常亞歌
“要敢于投入較長的時間去幫助教師構建相對合理的知識結構,進而助推教師走向更加科學的發展之路。”
對教師的發展我有一個明確的觀點:要建房,不要搬磚。
所謂“建房”,簡言之就是要根據教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從教師職業的終身發展來考慮他們職業生涯的知識構建和能力儲備。所謂“搬磚”就是以平面的視角看待教師發展,總想用當下的時間解決當下的問題,久而久之,問題依舊層出不窮,時間倒是一去不返了。
從教師的長遠發展來看,應該區分一些輕重緩急的事情。比如對于教師的理論水平和人文素養就要從長計議。要敢于投入較長的時間去幫助教師構建相對合理的知識結構,進而助推教師走向更加科學的發展之路。從教師職業歷程來看,大致可以分為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職前教育主要是指進入中等師范、專科師范、本科師范等這一師范時期的專業學習,我們統稱為師范教育。目前的師范教育雖然經過幾次大的改革,但就整體而言,仍有很多地方與教育現實存在差距。比如說師范教育的理論學習仍舊是從書本到習題,而與教育現實幾乎沒有接觸。要知道,教育的理論是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的。但目前的師范院校的理論教材只是提綱挈領式地告訴我們何時、何人提出何種觀點、有什么意義等等。這種教材體式的理論學習只是讓我們記住了一些人名和觀點,而其背后鮮活的教育案例與思考卻極少呈現。除此之外,因為我們的師范生是從高中、初中生“升級”而來,除了學生身份之外,根本無法體味教師的角色和職業特點,更不具備教師這種職業思維視角,這對理解教育學與心理學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這也是無法透徹理解教育學理論的又一原因。
因此,我們說對于教師而言,其真正學習理解教育學、心理學的時期應該在入職以后。當我們經歷過教育挫折和成功之后,再回頭系統深入地進行教育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才感到自己的實踐是多么寶貴,才能體會到教育理論的支撐對自己發展的作用是多么重要。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堅持在全市教師、特別是骨干教師中開展專業閱讀的初衷。
“阿莫納什維利所提出的無分數并不是把分數評價一棍子打倒,而是他在對單一的分數評價質疑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實質性評價理論。”
2010年起,我們用了3年時間在全市教師中開展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活動。閱讀活動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在邊閱讀邊研討的過程中,老師們逐漸咂摸出了經典的滋味,并將思考帶進了現實的教育教學中。今年暑假開始,我們踏上了閱讀蘇聯教育心理學家阿莫納什維利《無分數教育三部曲》的旅程。
這套書單從書名來看,似乎要比《給教師的建議》更具沖擊力。因為,蘇霍姆林斯基是要“給教師”一些“建議”。既然是“建議”,我們可以聽,也可以不聽,讀者具有較大的自由度。但阿莫納什維利的書名就“過火”了點。特別是在全世界都在實行分數或等級評價的今天,在大力宣揚高考狀元,中考狀元的當下,我們這樣大張旗鼓地倡導閱讀“無分數”是否合適呢?我想,這是包括我在內,那些只聽說但未閱讀該書的人的第一心理反應。
2009年,我們組建全市青年教師發展實驗團隊的時候,根據新教育閱讀的經驗,選擇了該套叢書作為共讀的書籍,原本一個月的閱讀計劃被該書豐富的案例、深邃的思考、精辟的見解而延長為9個月。我們閱讀團隊每次集中都被阿莫納什維利的教育實驗所折服。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套書絕不是一本通常意義上的教育學專著,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心理教育學專著。也因此,我們又一次選擇這部作品作為全市骨干教師共同研讀的書籍。
通過那次實驗性閱讀,我們認識到,阿莫納什維利所提出的無分數并不是把分數評價一棍子打倒,而是他在對單一的分數評價質疑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實質性評價理論。這種“評價是學生的學習——認識活動的整體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他認為,學習——認識活動的結構應包括下述幾個方面:學生認識和接受學習——認識任務;擬定解決任務的計劃;實際解決任務;檢驗完成任務的過程;按照標準評價完成任務的結果;提出進一步完善獲得的知識、技能、技巧的任務。(摘自《蘇聯合作教與學的理論與實踐)
如果更為簡潔地理解上述6個方面的話,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提出目標、擬定計劃、實踐操作、小結反饋、結果測評、完善改進”。不難看出,目前新課改所提出的實踐性學習以及在中學階段提出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與上述6個階段是極其吻合的。就以目前我們大家普遍關注的課堂評價來說,阿莫納什維利認為他提出的實質性評價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外在評價和內在評價。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或同班同學對某個同學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就是外在評價;學生本人對自己的學習認知活動進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就是內在評價。比較而言,學生的內在評價對其未來的發展更有價值和意義。這種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控力的加強將越來越重要。比如中學階段學生的發展主要依靠內在評價能力的約束。而目前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數停留在外在評價,而極少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內在評價能力進行系統培養。尤其可貴的是,阿莫納什維利把這種極高的教育目標放在只有6歲的兒童身上加以實驗,并把上述6個實驗指標完美地體現在自己所教授的語文、數學、音樂等所有學科之中。為了把他們的教育理念一以貫之,他親自培訓所有參與實驗的教師,親自給學生授課并完整記錄下自己十幾年的實驗記錄。他的無分數教育實驗活動從小學開始一直延續到初中階段,而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無分數教育三部曲》就是他數年來的教學記錄和隨筆。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現在讀到的是阿莫納什維利的教學手記或教育案例集。從這部教學手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教育的執著和嚴肅。從這些近乎于內心道白的文字中,我們真正理解了他的一個觀點: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誰就愿意從事教育工作,而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已經愛得入迷,誰就能獲得自己職業的幸福。如果我們認同這個觀點的話,我們也就無需去讀眾多關于教師幸福的文章了,只需從這一個簡單地心理反應就可以測試出我們是否真正愛我們的職業,是否真正在我們這個職業中體味到幸福。如果,我們連兒童的本性都無法容忍的話,還有何理由證明自己熱愛教育呢?
讀阿莫的書不會讓我們感到空洞無物,相反,打開書的第一頁,我們會立刻被他飽含深情的文字所打動,因為,這些文字都是他教育實踐的所得、所思、所悟。他的實驗學校有一條規定:學者必須親自在學校上課,掌握教育藝術,否則就剝奪他寫學術著作的權利。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一定要讓教育的思考深深扎根于自己的教育實踐,這也正是這部書能成為教育經典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這部書的第一冊書名更有意思,它是阿莫納什維利與孩子們見面的一句問好,為了說好這句“孩子們,你們好”,他幾乎天天在上班的路上輕聲練習著,有時還停下腳步,認真地對著空無一人的廣場深情地低語。他怪異的舉動引起不少人的圍觀和非議,但他對此毫無顧忌。因為,他眼中確有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等著他的問候和喚醒,只不過是這群孩子沒有活在他人眼中罷了。
(本文為中國校長網所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杜海寬
校長經典之作
聯系校長
地址: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沙河鎮
電話:04727148452
郵箱:bt33bgs@yahoo.com.cn
和杜海寬校長暢談教育論知
Copyright ? 2013 內蒙古包頭市第三十三中學校長—杜海寬的官方網站.
技術支持:中國校長網
中國校長網提供免費校長咨詢服務,長期與數萬名校長聯手合作,打造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校長聯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