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大連市教育局基教一處張淑媛副處長等領導來到我校做基礎教育工作調研。在了解了我校部分學科、部分青年教師試行“5+1”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后與我校領導及教師代表進行了座談。
座談中,劉景雨副校長對我校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及赴普蘭店二中對口幫扶等情況作了詳細匯報,教師教育處黃靜主任對我校個性化教育進行了全面闡述。
座談后,張淑媛副處長對我校高效課堂的打造及特色辦學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提出了寶貴意見。
附:“5+1”課堂教學模式
這里的“5”指的是課堂教學中的課前檢測、討論互助、精講點撥、消化整理、當堂驗收五個環節, “1”是作業前置。
作業前置,就是將原有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后作業變為課前作業,把原來需要教師講或做的,篩選出其中學生經過自己努力完全能夠解決的問題轉化成作業,讓學生自己完成。在新授課中以學案的方式體現,其中包括學習新課的預習題、鞏固知識的練習題和理解知識的思考題三部分。作業前置充分地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去完成那些他們通過自己思考完全能夠解決的問題,從而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作業前置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并分層次布置問題;應檢查并認真批改課前作業,并在課上及時評價、反饋;更應規范嚴格。如果沒有教師精心的批改和嚴格要求那么一切付出都是無用功,時間長了學生不但沒有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反而該掌握的知識也荒廢了。
課堂上的五個環節:
1、課前檢測
課前檢測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和基礎。它督促學生及時對之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并準確掌握本節課預習內容。主要包括上節課處理過的知識、習題以及要求學生預習的本節課知識兩方面。其中著重強調的是預習部分,比重甚至可以超過對上節課內容的檢測。本環節的設計正是對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的考查、驗收和矯正,由于所考查的預習部分的知識都是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應該掌握的內容,這也就決定了檢測后無需當堂講解,教師只需在檢測時嚴格要求,在上交后及時批改、反饋。
2、討論互助
討論互助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課堂上的討論互助學習無疑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較行之有效的承載體。不同學生知識基礎和能力上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面對一堂新課時他們存在的疑惑不同,討論正是解決這些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師無需在課堂上一一講解,相信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地位并沒有下降,所有的學生活動都是基于教師的安排、有序、高效,所以這種課堂對于教師掌控課堂的能力要求更高。
3、精講點撥
精講點撥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最重要的手段。精講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向啟發誘導轉變,這也是高效課堂的一種體現。精講的內容可以包括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學生通過討論也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及批改課前作業發現的問題等。教師在精講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語言、內容要精。其次,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精講應具有啟發性。學生經過教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講的內容少了不代表就輕松了,如何在一節課的任務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能夠折射最多知識點的問題精講便是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思考的。這就避免了因教師備課不充分而占用學生過多時間的情況,使課堂真正高效起來。
4、整理消化
它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我生成,不要教師的代替與超越。整理消化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總結和歸納,更是對本節知識點所涉及題型的整理,是一個整理知識體系、加深記憶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對錯題進行積累,方便記憶更方便日后查看。整理消化可以和討論、布置作業融合在一起,讓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有事可做。高效課堂便是將45分鐘的每一分都視若珍寶,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吃得飽”。
5、當堂驗收
當堂驗收是教師對本課所教知識及教學效果的一種反饋,是督促學生課堂認真聽講的有力手段。為的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集中精力完成學習目標。和課前檢測一樣,規范嚴格以及批改、反饋仍是重點。
教師嚴格按照“5+1”模式的具體內容精心備課、講課;學生課堂學習狀態好,課下自主學習習慣好,試后學習成績自然有了顯著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無論是管理還是教學都省心省力,學生也認為這種模式可以節省時間,使學習高效起來。
“5+1”模式成功地將教師從滿堂灌的教學中解脫出來,讓辛勤的教師們將真正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精心備課和批改中,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學會了學習,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