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階段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全面實施,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重塑師生關系,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實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教師的角色就由過去的知識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師道尊嚴”的傳統師生關系就變成了“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最近,一項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調查顯示,有七成以上的中小學生害怕和老師主動交往。這個調查說明在我國中小學,師生關系普遍不和諧,已成為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原因,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思。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相信:做一個受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一直共同追求的目標。在學生面前,應該怎樣樹立自己的形象,怎樣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這并非是一件易事。學校一些老師也在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如何做學生喜歡的教師”這個課題。說實在這幾年來,我也一直在思考著這個課題的研究思路和解決辦法并積極地查找相關資料和積累原始材料。如:
材料一:我國學者謝千秋以“學生喜歡怎么樣的教師”為題向42所中學的91個班4415名學生作過問卷調查,歸納出學生喜歡教師的特征為:教學有方、知識廣博,肯教人、耐心溫和,容易接近、實事求是,嚴格要求、熱愛學,尊重學生、對人對事公平合理、負責任,守信用、說到做到、有政治頭腦,關心國家大事、講文明,說紀律。
材料二、新世紀的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海淀區教工委對海淀區15萬中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用一年的時間給出了答案:愛笑、和藹、有愛心、知識淵博。中小學生提出了共性標準有三條:一是高尚的師德。學生喜歡追求真理、愛崗敬業、關心熱愛學生、無私奉獻的老師,認為老師的魅力來自美德。二是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希望老師能把課堂變成師生情感交流的“磁場”。三是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學生喜歡豁達大度、昂揚樂觀、平易親和、幽默風趣,善于溝通交流,富有人文情懷的教師。
學生喜歡的教師標準在不同學齡階段有差異。小學低年級學生比較偏重感性,對老師的外表、性格和態度比較在意。他們喜歡年輕漂亮的、和藹的、有愛心的教師。中學生相對來講偏重理性,更在意教師的知識層次和教育教學水平以及人格魅力。他們喜歡知識淵博,既重視知識傳授、又重視能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所有的老師帶著微笑上課。北宮門小學學生說:“老師,我想對您說:上課不要老板著臉,帶點笑容。上課有趣味,不要干巴巴地講課。下課也是同學的朋友,和同學一起玩。”育英學校一位學生說:“我心里總是幻想著把某一天定為‘對換節’,我們站在講臺上大聲訓斥坐在臺下的您們,您們會有什么感受呢?”189中學生說:“我們希望老師既做良師,又做益友。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十一學校的學生把老師比做太陽,把學生比做月亮。“當太陽明亮而溫暖時,月亮就變得柔和可人;如果太陽冰冷陰沉,月亮就顯得暗淡無光。學生的美麗,緣于教師的光芒!”
由上述兩份材料可知,做一名教師并不難,但是,要做一名合格的、受學生喜歡的教師是不容易的。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思想素質,無私的奉獻精神和不斷的實踐和學習。用愛心、真心、耐心,真正的走進學生心中,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把他們當作孩子、朋友,進行心與心的交換,才能真正的成為學生心目中可親可敬的老師,也才能讓大多數學生接受自己。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上學生最喜歡的課,是每個教師都追求的目標。因為我們深知,只有當教師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只要走進孩子的心靈,走進人性,才能走向了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