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學校德育工作面臨“市場經濟、社會環境、教育自身”三大挑戰,做好德育工作,要從教育自己的工作做起,即德育工作教師為先;德育工作以學生為本。
德育內容、標準不要拔高
有人說,現在大學還在為學生補小學、幼兒園的文明習慣課。這是為什么呢?
一般認為,這是教育重智輕德的結果。我認為,這并不是主要原因。這一問題的存在,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德育工作存在著內容無層次、標準拔高、要求 “一刀切” 等現象。有人疑問:一些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文明程度怎么比我國要高?
其實,我們要認識到,人類有著共同的、基本的文明內涵和做人的要求,我們德育的差距,首先在于基礎育人內容落實不夠。
德育內容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不損害國家和他人利益。這是人的品德底線;
第二,能關心幫助他人,做文明守法的人。這是對人品德的普遍要求。
第三,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作奉獻。這是對人品德的高要求。
在我們的學校德育工作中,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教育內容層次不分明,經常忽視基礎內容的教育,行為習慣都沒有培養好,又怎么能夠做“接班人” 呢?因此,我們的德育工作必須從基本內容做起,循序漸進,不要盲目拔高。
例:一名記者采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問: “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 那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 “在幼兒園.” 記者接著問: “ 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呢? ”諾貝爾獎獲得者說: “ 我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便后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
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答記者問告訴我們:一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事業成功的基本條件;二是在小時候受到的最基本教育對人終生發展作用非常大。因此,德育從基礎內容入手,要從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做起。
這是法國時尚酒店門前的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拒絕中國游客入住的標語。該酒店負責人說,“為了表達酒店品位高雅,來的客人我們也得選擇, 比如中國游客我們就恕不接待”。理由是“在巴黎, 很多人都需要一些私人空間和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國游客常常不尊重他人,喜歡在酒店等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我國游客在國外的一些不雅行為,其實就是從小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今天,我們的中小學一定要注重培育學生的最基礎的好習慣:
認真做事,說了就要做的習慣 ;
文明做人,不傷害他人,打擾了別人要道歉的習慣;
遵守紀律,能與同伴合作的習慣;
勤動腦筋,遇事多問為什么的習慣;
計劃守時,現在要做的事,不拖到以后去做的習慣;
認真聽講,不懂就問的習慣;
求知問道,讀書、看報、看電視新聞關心大事的習慣;
不怕困難,善于苦中取樂、堅持不懈的習慣;
講究整潔,穿著、書寫整齊、美觀的習慣;
愛好廣泛,參加體育鍛煉、藝術活動的習慣;
勤儉節約,不亂花錢,不浪費物品的習慣;
充滿愛心,孝敬長輩,幫助弱者,關心他人的習慣;
為人正直,不撒謊,不驕妄,有錯就改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