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我應邀到到赤壁市參加他們召開的“全市校長(園長)培訓暨秋季開學工作會議。我在會上作了一個發言。其中,我以“教育需要用心和職業堅守”為主題,講了兩個故事:
故事一 ,小王為什么會升職 ?
小王和小張在一個公司工作。一年后,小王獲得升職,小張心里很不平衡,就去找老總詢問。老總沒有解釋,而是讓他去辦一件事:公司食堂今天中午沒菜,你去市場看看有什么菜。一會兒,小張回來說:“天氣太冷,只有一個老頭在賣土豆。”老總問:“多少錢?”小張說:“我沒問。”于是再到市場問后回來說:“五角錢一斤。”老總說:“只吃土豆太單調,有點配菜才好。”于是,小張再去市場,回來說:“老頭家里還有西紅柿。”老總說:“不知多買能否便宜點兒?”小張欲再去市場。老總說:“你坐下來歇會兒,喝口茶吧。”
這時,老總把小王叫來,同樣對他說:“公司食堂今天中午沒菜,你去市場看看有什么菜。” 過了一會兒,小王回來了,對老總說:“天太冷,市場只有一個老頭賣土豆,五角錢一斤,多買能便宜到四角五分。我想只土豆一個菜太單調了,問老頭還有什么菜,老頭說他家還有點西紅柿,我覺得可以買來做個湯。”老總說:“那就這樣去辦吧。”小王說:“我已經讓賣菜的老頭把菜挑著跟我來了,正在樓下等著呢!”
小張見此情形,臉紅著悄悄離開了。
我們的教育,是一個需要用心去做的職業,教育工作是一個無止境的工作,做得好壞的差別在于你是像上面故事中的小張還是小王呢?
有的人常常抱怨,社會對自己不公,領導對自己不用,他人比自己運氣好。于是總用一種消極、抵制、躲避的情緒去對待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這樣的結果,自己不但不會進步,還會失去許多發展自己的機會。有的人把困難當“磨練”,把困境當“挑戰”,把困苦當“機會”,不管領導對自己怎么樣,不管別人對自己怎么看,不管環境怎么差,堅持自己的奮斗目標不動搖。因為他們明白,艱苦奮斗、用心做事才能促使自己成就大事。
故事二 ,土撥鼠到哪里去了 ?
三只獵狗追一只土撥鼠,土撥鼠鉆進了一個樹洞。這只樹洞只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從樹洞里鉆出一只兔子。兔子飛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倉皇中沒站穩,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只獵狗,最后,兔子終于逃脫了。
講完這個故事問大家:這個故事有什么問題嗎?
大家紛紛找故事的問題:“兔子的洞怎么會只有一個洞口呢?”“兔子怎么會爬樹呢?” “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時砸暈三只獵狗?”......
當大家再找不出問題時,我問大家:“ 故事的主人公 —— 土撥鼠到哪里去了 ?怎么沒有人問及呢?這時,大家才忽然想起,把故事的主人公給忘了。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阻礙人們走向成功的,往往不是艱難困苦,而是一路上太多的誘惑。我們都有自己的目標或夢想,但在生活和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會被一些誘惑或途中枝節分散注意力,擾亂視線,或停了下來或偏離最初的方向,甚至放棄自己原有的目標和追求。
我們選擇了教育這一職業,當初,會帶著美麗的夢想上路。后來有人卻不經意的放棄了最初的夢想,因此不能成功。教育是一個多投入,晚收獲的職業,我們需要職業的堅守,教育很多時候,選擇容易,堅守很難。成功與優秀在于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