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播種幸福,共同追求幸福,共同收獲幸福。享受教育、享受生命,首先應成為教師的職業素養。
我在中小學中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問題只有一個:你喜歡什么樣的老師?統計結果顯示,有62%的學生提出了同一要求:“希望老師多笑笑”。難道教師不會笑嗎?我與教師們進行過一次座談,教師們反映,現在,教師工作壓力大(升學率),現在的學生個性鮮明(難教),教師經常遇到煩惱事,繃著臉的時候較多。“教師會不會笑”實際上是教育者的生命狀態問題。讓教育充滿生命氣息,首先要培養教師的生命觀和生命品質,使教師從陳舊教育觀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有人作過調查,因體罰學生而受到處分的教師,大多是工作負責的“優秀”教師。有人提出,今天的教育是否正在培養著“沒有金色童年”的人。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我們要著力培養教師在生命觀念下的“六愛”精神: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愛學習、愛自己、愛生活。我們要認識到“愛”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能力,更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現。教師要鍛煉自己形成快樂思維的方式和樂觀向上的性格,使自己融入教育事業,融入學校,融進學生之中。一名充滿愛的教師,眼中無“差”生,心中少煩惱,成功的機會更多。
我提出,教師,首先是教育的享受者
教師的教學是播種幸福;教師的工作過程要追求幸福;教育的結果會收獲幸福。因此,享受教育應成為教師的職業素養。
享受教育要求教師不僅敬業,更要樂業。教師最大的期望和樂趣不在于個人境遇的貧富升遷,而在于自己教育的成功、學生的成才。教師以育人為樂,把快樂融進到自己的教育事業之中,真情地欣賞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執著地破解一個個教育難題,積極地享受教育成功的喜悅。
享受教育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注重智力的作用,更要加大情感的投入。教育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情感投入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沒有引起師生情感共鳴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師要用自己的真知灼見去盡情享受教育過程中的真情實感。
享受教育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有競爭,更要會合作。教師的能力專長是不盡相同的,教師間學科配合、取長補短,師生間教學相長,最能體現整體力量的優勢,最能發揮教育最佳功能。教師能夠成為群體合力形成的推動者,她必然享受著學校和諧團隊的溫暖。
享受教育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育人,更要自育。教師職業須要教師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素養、更淵博的學識。教師在工作中,不僅研究著教育對象,而且在不斷地研究著自己,終身教育已首先成為教師生活和工作的內涵。在樂此不疲的自育中,教師不斷地感悟到獲取新知的充實,不斷地享受著創新的愉悅。
我送給這些即將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同學(我寫的)《教師備忘錄》:
1、教師出現在學生面前時,總應該是儀表端莊、情緒飽滿、信心十足。即使是剛有不開心的事情,我也應立即調整心情,不要把壞形象留給學生。
2、教師要愛每一名學生,經常用期待的眼光打量學生,用贊賞的語言激勵學生。即使有的學生學習很差或犯了錯誤,確實令人失望,我也要尋找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
3、教師要成為學生最喜歡的人,教學要經常引發學生的笑聲、贊美聲和驚訝聲。即使是某些教學內容沒有什么快樂因素可挖掘,我也要想辦法嵌入一段開心的小插曲。
4、教師必須比一般人更愛學習,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新書,要主動爭取多參加教科研活動。即使沒有外出學習的機會,我也要堅持自學。
5、教師要成為教育的享受者,在教育工作中不斷地收獲成功的喜悅。要樂于融入學校集體團隊,即使校長或同事對我不公正或有誤會,我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也不會改變。
6、教師要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工作之余要有豐富的特長愛好活動。即使自己沒有什么文體藝術“細胞”,也要經常參加一些開心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