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的一位校長在網上上向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為了迎接辦學水平評估,學校規定每個老師在備課組里試教,借此作為備課組教研活動。但是仍然有少數老師拒絕試教。請問,作為管理者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謝謝!
我作了如下回答 :
教師為什么要試教?
1、自己教學經驗不足(參加工作時間不長的教師),通過試教,來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成熟度;
2、自己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為了把課上得更好,通過試教來診斷問題,讓課上得更好;
3、通過試教,教師相互聽課,進行交流學習,是教學研究的一種重要形式。
但是,絕不能搞教學作假,搞“排練演出”,試教要借班進行,不能在原班重復上課。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學生,以說課形式進行,有條件的地方,可在微格教室或錄播教室進行,錄下來,可診斷自己的教學過程。
如果有的教師,早已胸有成竹,或自己采用另外方式作了充分準備,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讓結果和實際水平來說話。
我們要認識到,課堂教學是育人的重要過程,教育本質決定教學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信息源(教材、教輔、音像、補充案例等)的真實,教學過程的真實,檢測考評的真實。教師要真實地了解班情、學情,教師備課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還要備自己,使教學符合教學規律,符合學生學習實際,這樣才能真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上課與演出有著本質的區別,演出需要背好臺詞,反復的表演。課堂教學卻不能這樣,教師面對著千差萬別的、鮮活的生命,教學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心靈的約會。無論是檢查課還是常規課,教學都要強化真實,只有真實,才會出真知;只有真實,才會有真正的教學引領意義。
教師試教的基本作用應該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傳遞先進教學理念,改進教學過程,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檢查教師上課也要帶有教學研究的目標,如“教學目標檢測”、“教學方法探索”、“教學課題研究”、“教學經驗交流”、“教學問題診斷”、“教學培訓示范”、“接受社會檢驗(對家長等社會人士開放課堂)”等,要讓“試教”成為課堂教學的學科研究、校本研究、教師培養、教師間交流,努力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