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評課是校長必備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其實,聽評課也是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校長在實際工作中都會積累一定的聽評課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聽評課風格。“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想工作方法因人而異,那么聽評課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不管方法如何,只要能有的放矢,指導教學,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科教師心悅誠服,就達到了我們的工作目的。但是,凡事又都有規律可循,聽評課也是一樣,只是遵循“定體則無,大體則有”的規律,為此,我愿與各位校長一起探討聽評課的規律。
一、聽課
聽課是評課的基礎和前提,只有聽好課,才會評好課。那么,怎樣才能聽好課呢?
(一)做好聽課前的準備
俗話說“有備無患”,無備必亂。決不打無準備之仗。同理,在聽課前一定要做充分的準備。
1、業務準備
(1)熟悉新課標,把握新教材
熟悉新課標要做到五個弄清:弄清教學目的任務;弄清教學建議; 弄清規定的知識體系,各單元各章節知識的內在聯系;弄清限定的知識范圍和深度;弄清新課標的特點。
把握新教材要做到“三準一活”:對本學科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認識準;對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準;對課后訓練目的要求掌握準。靈活地看教師組織和選擇教法。要將新課程標準熟知于心,新教材的內容要了如指掌。不妨在聽課前備課,要聽什么課,就要準備與該課相關的內容,從復習、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新舊知識整合到復習、鞏固等都要先自己做一些思考,然后帶著自己的思路和授課教師的思路對比著聽,這樣做好處有三:一是你可以真正聽進去;二是你可以有針對性地思考;三是你可以在比較中得到啟發,找到最佳方案。
(2)了解學科教改信息
自己所承擔的學科取得了哪些教改成果,有哪些新的信息必須知曉。這能提高聽課的品位,使聽課能站在應有的高度上,敏銳準確地發現教師授課的優缺點。
2、技術準備
要準備好聽課的記錄本、教科書、參考書等確定好聽課時間。
3、輿論準備
聽課前要先通知授課教師和有關人員,要消除授課教師的緊張心理,要向教師說明聽課的目的,讓教師“輕松上陣”。
4、實情準備
在聽課前要了解任課教師的學識水平、工作態度、教學經歷、教學特點等,同時還要了解學生情況(學生也很重要,因為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既要看教師,又要看學生。)
5、心理準備
在聽課前要做到“五心”即“誠心,虛心,專心,細心,公心”。
(二)確定聽課目的
根據聽課目的可以把課劃分為六種課型:
1、認識課。對象多為新教師或剛調入的教師;目的是了解教師的基本素質;評課多采用鼓勵的原則,對缺點適當指出,但不宜過多。
2、檢查課。對象是全體教師;目的是檢查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教與學),發現問題、印證問題、解決問題;評課宜采用集中評議,重在指導,提出改進意見。
3、研究課。教改某方面的實踐或有爭議的課,課前了解教師的意圖或問題所在,聽評時抓住要害。
4、評價課。鑒定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集體聽、綜合評、慎重作結論,結論進入業務檔案。
5、總結課。目的是總結教師的教學經驗或推廣某一教改成果或是優秀教師給其他教師示范,評課重在總結經驗,引伸推廣,實現教學或教改中的一個重要意圖。
6、幫導課。對象是不成熟的教師或有明顯缺陷的教師。記錄要全面準確,評課論據要充分,態度要誠懇。本著啟發認識,鼓勵努力的原則,指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幫助找到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不宜多人評議,一般只個別交換意見。
(三)聽課中做到高度集中
聽課時精力要高度集中,做到“四動”:耳、眼、手、腦四個器官并動。耳聽:聽教師的要求、講解、提問,聽學生的發言。
眼看:看教師的教態、板書、演示,看學生動作、神態。
腦想:想課堂上每個環節、每個方法的目的、作用、必要性(這樣安排好不好?為什么?有無更好的辦法?)。想環節之間的聯系。
手記:盡可能記錄課的全過程,特別是重要的環節(精彩之處,典型的問題);記下自己思考的內容。
(四)聽課注意的問題
1、聽課既要看教師,又要看學生。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那么,聽課到底看什么呢?
看教師:教學觀念,教學設計,組織引導作用,應變能力等。如,語文課,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關注學生,關注誦讀,關注精神,這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觀念;還要看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否是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對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是否能靈活應變等等。
看學生:參與的時間夠不夠;參與熱情高不高,是否積極主動;參與的質量高不高,是不是實質性參與,如,有的教師“滿堂問”表面看挺熱鬧,實際上,教師提的問題沒有多少思考量,這種提問只是教師講課中的一點點綴而已,成為講課中的一種形式,就是學生不回答,教師也會順口說出答案,這實際上是教師牽制學生思維的“一言堂”的變形。另外,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從教師的角度找原因。
2、不同內容的課,聽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二、評課
(一) 評課的內容(評什么)
1、教學觀念
教師的教學思想是否端正,是否貫徹“高校課堂’的理念。如,教師是否將自己定位于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等;教師是否關注學生,關注差異,關注精神等都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觀念。
2、教與學的目標是否明確
課堂上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教與學的目標分別是什么,授課前師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上是否達到了完美統一
3、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
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主要是看課堂教學程序的展開是否符合學生認知的一般規律。如,課堂上需要討論,什么時候討論,討論多長時間等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要遵循認知規律。
4、教學方法組合是否得當
有的教師采用一講到底“滿堂灌”的教法,雖然講的津津樂道,但由于缺少學生的主體參與,因而也不是好課。教師要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應該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激活思維、發展智力。
5、反饋——矯正的實施是否有效
主要看⑴教師收集學生學習成效的反饋信息的意識是否強烈;教師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是否及時。⑵矯正應盡量避免雷同,盡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處理教材,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打不同的比喻,舉不同的例子,教學同一知識內容。真正實現反思教學的實際意義。
6、教學效果是否顯著
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高漲;學生答問和練習的正確率怎樣;師生的情感體驗是否愉悅、歡暢。比如,有的教師作公開課時,為了追求氣氛和效果搭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組織學生進行沒有實質意義的“偽參與”,這樣的課決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7、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
主要看是否把握了知識規律和應用知識的規律的教學;是否遵循了同化、順應的規律;是否講清了理解知識的關鍵點。
8、“兩主”作用是否協調
課堂教學是一種雙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養成他們主動探求、積極質疑的習慣,不斷提高他們提問的質量,逐漸掌握探索的方法。教師要駕馭好學生課堂提問,必須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較強的課堂應變能力和不怕問倒的氣魄。教師要善于創設民主平等,師生協作,生生合作的和諧的教學氛圍。
9、容量是否適中主要看教與學是否有張有馳;知識呈現是否有密有疏。
10、時量分配是否合理
主要看重點、難點的教學與教學高潮的呈現是否一致;各教學環節的時量與教學任務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學生活動時間。
11、教材的示范作用是否得到發揮
主要看是“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
12、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適當
主要看在當時當地條件下,是否充分運用了能夠運用的教學手段,效果是否盡可能最好。
13、訓練是否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
主要看課堂教學是否始終在進行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核心)的訓練。
14、教師的基本功是否扎實
主要看教師的導入、講解、課堂教學語言、提問、板書、變化、反應、反饋、演示、結束等教學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發揮。一個教師自身素質和修養的高低,決定了其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的高低,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能力、志向才干的培養問題,沒有教師的個性對學生個性的直接影響,是不能實際解決的。能力只能由能力來培養,志向只能由志向來培養,人才只能由人才來培養。”教師對教材要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領悟后,方能引導學生思考、揣摩、品味。
15、課堂教學高潮是否形成
主要看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否呈現思維與活動的起伏。
校長怎樣聽評課(對指導教師聽評課有幫助) - 靜夜思 - 靜夜思的博客
(二)評課的原則及方法(怎樣評? )
1、評課的原則
(1)平等性原則
校長要充分尊重授課教師的勞動,不論課講的如何畢竟付出了勞動,在這一點上應給以肯定。遇到問題時要以探討的口吻與授課教師交流。不要以指手畫腳的態度、語言對待教師,更不要擺出“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架勢。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校長的說法也不一定全對,因此,每個校長都應做到虛懷若谷,平和坦誠,從善如流。善于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評課氛圍。
(2)求實性原則
校長在評課時,要恰如其分地作出評價,褒貶要得當,既不能過分褒,也不能明顯地貶。要從實際出發,從該教師已有的水平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不切實際地提過高要求。要優點看的準,問題提的準,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行。
(3)提高性原則
校長聽評課的目的就是要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并始終以此為出發點和歸宿,不要為評課而評課。每個校長都應時刻不忘我們的“服務理念:服務教師,服務學校,服務教育”,要服務教師,就要甘當教師的勤務員。對教師的服務要恰切適度,富有成效。因此評課時要著眼于提高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和方法,真正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4)激勵性原則
俗話說:“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奮”。現代行為科學研究者認為:一個人在沒有受到激勵的情況下,其能力發揮僅為20%—30%,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能力就可能發揮到80%,請將不如激將。那么,校長在評課時也要激勵教師積極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要充分發掘優點、肯定優點,給教師以足夠的信心和希望,調動教師研究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千萬不能把課說的一無是處。要看到教師的未來和發展。
2、評課的方法
聽課過程中就要做好評課的準備(必要時可做標記、記錄或者打腹稿)
(1)回憶評課前要回憶課的主要過程、典型環節(精彩之處或出現的問題)回憶以往自己對某問題的了解、認識.
(2)分析整理(積極思維)
①主要優點 :形成理性認識(概括出幾點),還要在課中體現,評課時要有理有據。
②不足之處及原因
不足之處一定要找準,要分析到位,令人心服口服。
③改進的具體意見
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切實可行,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為每個教師的個性不同(長處、短處都不同),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各不相同,評課時也不能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就是相同的課也不能到哪個學校都作出同樣的評價。
(三)評課時應注意的問題
1、校長不要輕易發表見解。評課前要深思熟慮,因為校長在教師眼里是很權威的深思熟慮,不僅是對教師負責也是對校長自己負責。如果校長的發言總是不疼不癢,不深不透,膚皮潦草,應付差事,長此以往,威信何在呢?
2、評課時一定不能照稿讀,可以適當看提綱。照稿讀弊端有三:一是教師會認為你不是現場發揮,是事先準備好的評語,當然會認為你沒水平;二是會影響你評課時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三是會影響教師對你建議的接受力。在正式開口評課之前要把自己要表達的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表達時要做到:有邏輯性,語言流暢,語氣肯定。
3、要抓住重點評?
評課時細枝末節要一帶而過,不要從頭評到尾,面面俱到,這樣會令人產生聽覺疲勞,產生厭煩之心。試想,在這種情緒狀態中,多好的建議,再苦口婆心,誰又會聽得進去呢?
4、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①要充分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之處。再差的課也要找出幾條優點。“欲抑先揚,接受批評順理成章”,這是很實用的工作方法。
②要善于從好的教學設計中發現不足。
③要善于從問題中發現閃光點。
5、要因人而異,有針對性?
對不同層次的教師要求也不一樣:對教學比較成熟的教師要高標準、嚴要求;對一般勝任的教師應指導他(她)在教改上下工夫;對剛畢業的教師只要教態自然、教學過程安排合理,沒有知識上的錯誤就可以了,并且要多鼓勵。對他們再高標準嚴要求就不合適了。
6、概括與具體結合
評課時既要有理論高度,又要有實際例子。只談具體問題得到的只是細枝末節;只談理論認識,教師會覺得不解渴,在實際教學中還是無所適從,因此,既要談課的具體內容又要結合課提高認識。
7、要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有的校長評課時談優點、談不足講的條條是道,可是就是不談應該怎樣改進,教師雖然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可是到底應該怎樣做還是心中茫然。因此校長評課時應該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如果你想讓教師佩服你的評課,你必須做到:優點看的準,問題提的準,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行。
8、評課時要注意場合?
即在不同的時間、地點、面對不同的對象評語應有所不同。尤其在領導(校長、教務主任等)及同事面前,要多談優點,談缺點時就要把握分寸,要含蓄,點到為止,最好不提名姓或者說成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只要本人領會就可以了,問題、不足盡量個別交流。因為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尊,尤其在自己領導及同事面前,誰都想留下好的名聲。留下自尊就是給以幫助,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次你給她(他)留下了自尊,下次她(他)會還你一個支持,在教學、教研活動中全力的支持。相信大家在工作中會體會到的。
教育總是面向未來,服務于未來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他們會隨著現實生活的發展而發展,這是與時俱進的教育發展觀。讓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學習、反思的意義在于不斷地認識自己、發展自己;讓我們關注課堂,關注教師,反思教學,使我們不斷走向成熟,讓我們在聽評課中與教師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