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德育在數學教育中的滲透

時間:2014/1/3

【提要】高中數學雖然相對抽象而枯燥。但做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數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滲透著德育因素。教師和學生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數學同樣可以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載體.數學是學校中的主課,通過數學教學滲透德育,開發數學學科德育功能,尤其顯得重要.通過研究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徑和方法以及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應注意的問題還有我們老師德育滲透中應注意的幾點內容從而使德育在數學教學中更好的滲透。


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然而各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德育目標的實現不僅要緊緊圍繞德育課開展,更要在其它學科的教學中予以滲透貫徹。
高中的學科所屬的范疇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德育內涵比較明顯,知識和品德的融合相對較為容易。至于自然科學的各門學科,由于反映的是大自然的客觀規律,而規律本身沒有階級性,也不因民族的不同、國家的差異、人品的高下而有任何的區別。因此,自然科學學科進行德育的途徑比較少.其中尤以最為抽象的數學學科,似乎離開德育最遠。所以有人以為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歷史,政治等人文科學的事,而屬于自然科學的數學沒必要進行德育教育。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首先,高中數學研究的是空間形式及數量間的關系,它相對抽象而枯燥。但做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數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滲透著德育因素。其次,數學也是人創造出來的意識形態,必然會打上社會的烙印。同時,教師和學生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如何理解數學、運用數學、欣賞數學,依然具有人文色彩,數學同樣可以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載體。再次,數學是學校中的主課,通過數學教學滲透德育,開發數學學科德育功能,尤其顯得重要。
多從數學本身的價值中體現其道德價值,而不從數學外部硬性賦予德育功能。數學的智育和德育做到真正的融合,才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一、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1、充分利用課堂。
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如果我們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精心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多渠道、多方面的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那么數學課堂上將會盛開德育之花,我們的教育也將更完整,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家赫爾巴德曾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2、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德育的教育方法之一是榜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青年學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我國有著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適機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今數學領域的杰出成就和數學家的事跡,可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講二項式定理時,關于二項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國數學家楊輝在他著的《詳解九章算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楊輝三角形”,比法國數學家巴期卡(1623—1662)在1653年才開始使用這個“三角形”早四百多年。在芝加哥一家博物館中,有一張引人注目的名單,名單上開列的都是當今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在這當中有一個中國人的名字——華羅庚,華羅庚幼年未受過正規教育,可才華橫溢,為數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蘇步青教授是從放牛娃到著名數學家,他在微分幾何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在國際上有威望,他寫的《一般空間微分幾何》一書,獲得國家科學獎。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頑強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遙遙領先;1997年的38屆國際數學奧賽,我國中學生奪得六枚金牌,總分第一,壓倒群芳。但是,1998年7月的第39屆國際數學奧賽中國大陸卻未組隊參賽,這是為什么?因為競賽地點在臺北,有臺灣的同胞參賽,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介紹我國古代科學家的杰出成就,介紹現代中國人對數學發展的巨大貢獻,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3、揭示數學規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階段,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去認識世界顯得尤為重要。數學自身充滿矛盾、運動和變化。如已知與未知,直觀與抽象,特殊與一般。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充分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如待定系數反映了已知與未知的矛盾轉化過程;數形結合揭示了直觀與抽象的聯系;歸納法反映了事物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如圓錐曲線的離心率 的量變引起點的軌跡的質變( 是圓, 是雙曲線, 是兩條相交直線),當圓臺一個底面大小變化時,當這個底面恰好為零或變成與另一個底面相等時,圓臺就變成了圓錐或圓柱,量的變化,可以引起質的飛躍,生動地反映了量變的規律。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掌握學情,精心設計教案,特別是新授課中要注意加強學生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強調邏輯推理能力的同時,注重實驗和直觀增強感性認識,循序漸進,以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2)數學中應多“授之以漁”,重視思維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強化未知向已知轉化的內在聯系,培養觀察能力和猜想能力,教會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3)提倡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作好解題后的總結和思考。重視數學訓練中的“糾錯”訓練,讓學生解題后自學作好小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充分利用數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通過數學概念的形成,結論的推證,問題的求解,引導學生經歷困難、挫折,培養學生學習上不怕吃苦,勇于面對挑戰,不畏困難,百折不撓的頑強的意志品質。利用數學應用題,如市場經濟情況,稅收問題,時政應用題,滲透生活、生產常識、金融投資常識、市場競爭常識等,通過應用題的背景及計算的數據,使學生明確應該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可通過數學應用題中的一些具體數據讓學生了解我國國情,如市場經濟情況、人口增長情況、交通運輸情況、稅收情況和水土流失情況等。
5、挖掘數學中美育的素材,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別林斯基說:“美育育德育是密切聯系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養崇高的情超,鼓舞人們為建設美好的未來去戰斗”。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數學本身也有無窮的美妙”。在教學教材中,蘊涵著很多美育因素。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借助課件、多媒體展示數學的美。利用數學中的對稱美、比例美、簡潔美、浩瀚美、巧妙美、深湛美、模型美、精確美、普遍美等讓學生自己體驗數學的美。如黃金數0.618是現實世界中美的表現,很多建筑廣泛采用0.618的比例,好給人以舒適感,生理學家認為,當氣溫在23攝氏度時,人感到最舒適,這時人的體溫與氣溫之比正好是1:0.618,在課件中,插入一些音樂、美術等有欣賞價值的能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樂曲中較長的一段為總長的0.618、圖片的主題都在畫面的0.618處。使學生明白,人的美并不是要穿名牌、講打扮,萬事萬物都有它內存的和外在的美。美需要發現、體驗、感受,不必去刻意地追求,美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使學生獲得數學中的審美能力,從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二.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應注意的問題
1、要注意把握一個“度”。
首先德育滲透是將思想、觀點、精神、情操等有意識地擴散、遷移、傳遞給教育對象的,使之在無意中接受。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德育滲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牽強附會、形式主義和貼政治標簽,不可將數學課變為政治課,那將失去數學課的教學本質。其次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發展水平,找出切合實際的教育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近地進行。要在保證共同施教達到統一要求的前提下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量力而行。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可能都一個標準,對那些稍微有差距的學生要給予寬容,只要他比以前有進步那就達到目的。
2 、加強針對性和現實性。
    我們現在的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就是大多都在數學教材中找德育因素。如果一味的在教材內做文章就難免有些單調,并且缺乏針對性和現實性。如果結合社會實踐和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實際,在教材外找到結合點,效果肯定會更好。例如,中學生的早戀,這是家長和學校都感到非常頭痛的問題,如果我們一味勸阻與禁止收效頗微。我們在講數的分類時,就可以把這個問題看做一個數的分類,我們小學研究的都是有理數。在初中我們研究的都只是實數。而在高中我們研究的范圍就擴展到了復數。這說明我們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定的行為范疇,而戀愛 不在這個范疇內。原因是我們現在處于求知階段,經濟上不能獨立,思想上不夠成熟,不能承擔戀愛后帶來的責任。當我們走向社會后各方面條件成熟了,戀愛就在那個范疇內。所以我們應該明確在每個階段做什么事,過了這個階段就不會再出現,就像我們讀高中了再回去讀初一一樣。這樣原本直線型的德育就變得生動而且讓人牢記于心。
3、加強“互動性”。
這里的“互動”,指的是師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新德育把教師和學生視為共同成長的同伴。新德育所期待的師生關系應該是精神對話關系。教育者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本身是沒有錯的。但這應該是一貫穿終生的動態的追求過程,而不是意味著教育者已經達到了很高的人格境界。我們承認教師不是完人,承認教師在許多方面不如我們的學生,這并不是降低了教育者對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育者隨時隨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追求自身的完善。學生童心的保持,個性的發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教育。但這種教育,不應該是教師的居高臨下與學生的俯首帖耳,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的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造。讓我們的新德育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平等,更多的科學,更多的個性;讓我們的德育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歷程!
4、講究藝術性,體現隱蔽性。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發掘和表揚學生的內在情感,調動他們積極的心理因素。德育要講究藝術性,要充分發揮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師動之以情,才能激學子之情,使之樂其所學。要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那樣,在“潤”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清理結合、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課堂的理性灌輸中融進形象化的情感,使教與學之間產生和諧的共振效應,德育就會進入新的境界并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生活上關心學生,在學習上幫助學生,使他們感受到愛。
5、注意系統性,達到持久性。
德育不能搞一陣風,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長期精心培養,持之以恒的滲透,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科學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要經歷一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數學中的德育滲透應遵循教育原則,將德育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中,反復地向學生滲透其德育內容,不可厚望于某節課、某個內容。只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學之中,長期地熏陶、滲透,才能收到效果。
三.德育滲透中教師應注意的三點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智育人,以德育人,智育和德育雙管齊下。
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并不是讓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進一種說教,而是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機結合。下面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說明其重要性。鹽重要不重要?我想沒人會否認鹽的重要性,那么,給每人發15克鹽,請大家直接吃鹽,相信是沒人愛吃的。德國人的做法是:用餐時請每人喝一碗湯。15克鹽放進湯里,味道很鮮美,人人都愿意喝。我們的做法則是,因為鹽很重要,所以把鹽從湯里提取出來,然后讓你吃鹽,再喝淡而無味的湯。結果,你是既不愿意喝湯,也無法吃鹽。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這個是德育活動,那個是智育,分得很清楚。鹽重要不重要?我想沒人會否認鹽的重要性,那么,給每人發15克鹽,請大家直接吃鹽,相信是沒人愛吃的。德國人的做法是:用餐時請每人喝一碗湯。15克鹽放進湯里,味道很鮮美,人人都愿意喝。我們的做法則是,因為鹽很重要,所以把鹽從湯里提取出來,然后讓你吃鹽,再喝淡而無味的湯。結果,你是既不愿意喝湯,也無法吃鹽。在我們的教育中,這個是德育活動,那個是智育,分得很清楚。這樣德育和智育就成了兩張皮,油水兩分離;只有找到了切入點,智育和德育就可以水乳交融。
2.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數學史知識和數學思想方的知識,能把握中學數學教學的脈絡,理出思想教育的層次,探索一些具體的德育方法。教師人格的作用教育家加里寧指出:“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也就是說“身教”重于“言教”。 教師的舉止言行,學生都在細心觀察,甚至效仿。教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通過講授的科學性、思想性,嚴謹的治學態度,負責始終的教風,詼諧幽默的語言感染著學生,激勵他們以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向理想目標進取。
3.著眼課內,放眼課外 學生個體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實踐性活動是實現這種相互作用的具體過程。教學中要著眼課內,放眼課外,課內長期滲透,課外集中拓寬。教學實踐表明,除課堂教學外,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是深化興趣的有效方法,這不僅滿足了多數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促使學生把學習與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興趣化為更大的求知動力,進而深化德育效果。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一本在线精品播放 | 午夜亚洲第一区 | 黑色丝袜脚足国产在线看非洲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在线 小草在线影院婷婷亚洲 | 中文字幕人成不卡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