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與校長討論這樣的問題,求實特別在意學生的幸福感,快樂指數。為此學校做了大量的努力,創意了很多的活動。但是,我們清醒的知道,學校付出的再多,如果學生遇到一個強勢的班主任,班級氛圍冷漠,人際關系緊張,這個班級的學生是無法快樂的。
今天的畢潔老師給了我們帶來了一頓豐盛的大餐,她的視頻引起了許多老師的笑聲。我知道,這是對她創意的一個鼓勵,也是作為主持人的我想得到的效果。
這樣的創意看似簡單、甚至好玩,為什么你沒有想到呢?思想決定行動,這樣的活動一定是畢老師思想的結晶。
今年的九月份報到時,宋曉宇家長打來電話,說是小宇非要轉學,不肯來報到,我一聽,就知道小宇出了思想問題,這個小宇,不善言談,不會交際,在我們班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寡人”。如今這“寡人”終于按捺不住寂寞,開始給我和家長出難題了,怎么辦?
我告訴家長,先把孩子帶到學校來,當面聊聊再說。小宇在爸爸媽媽哥哥三人的“押送”下,來到了我面前,滿臉的悲戚和傷感,我看他可憐的樣子,估計他有話不敢講,就鼓勵他講真話,告訴我們為什么不想來求實了,小宇低頭沉默了幾分鐘,終于吞吞吐吐地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他在自家院里有幾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很開心,在這卻很孤單,所以想轉學。聽到這個原因,我大腦高速運轉,忽然來了辦法,我問小宇:“你在老家幾個好朋友?”他說:“三個。”我笑了:“唉,不就三個好朋友嗎?我保證在咱們班幫你交至少三個好朋友,而且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你就安心留下來學習,行嗎?”沒想到這句話真的起了效,小宇很快點了頭。我到教室叫了三個和小宇性格比較接近的男孩,莫少聰、王崢巖、黃坤,講明小宇的情況后,告訴他們希望他們和小宇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互相關照,幾個小家伙一聽,欣然同意,跑到辦公室就把小宇拽到教室了。小宇羞澀而又高興地回頭對爸爸媽媽說:“你們走吧。”
但據我對小宇的了解,我知道小宇的思想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小宇還需要我和同學們的繼續關心,我先是找了班里的學生分撥談話,讓他們對小宇主動點、熱情點,又告訴莫少聰他們三個一定要和小宇形影不離。安頓好小宇,我陷入了思考:初三的日子艱苦而枯燥,也許有小宇這種思想問題的不只他一個人,我何不因此開個班會,讓每個孩子都多交幾個好朋友,從而愉快的學習呢?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藝術就在于對學生的內心世界要了解得盡可能深一些,這是教育至關重要的事情”。我先私下里找女孩子聊,問她們需不需要我幫她們多交好朋友,女孩子們一聽,說當然愿意啊,太好了。就連最開朗人緣最廣的陳秋穎也激動地將我一下子抱起來,開心地說“力挺畢媽,畢媽女神。”
我就立即策劃,我想:開班會交朋友只是一個形式,班會后他們之間的朋友關系牢固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決定在班里舉行一次像集體婚禮那樣的集體友禮,我先幫他們買來了好朋友證書,告訴他們用一周的時間認真尋找自己信賴的好朋友,每人至少找兩個,確定了好朋友人選之后幾人一起到我那里登記,蓋章,將來誰要是想解除朋友關系,必須到我那里辦理離友手續,辦手續必須有充足的理由,當然,我以調解為主。一周結束,每個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并且到我那里領了證登了記。我又讓他們放假時買好交換禮物返校時帶到學校。
一切準備妥當之后,我們在草坪上舉行了一次以“快樂六班集體友禮”為主題的別開生面的班會。
面對即將離開班級的學習一般的學生,一些班主任的方法是何樂而不為呢?而畢老師的方法是那么的溫暖。
由于我們屬于57—60人的大班制,所以我對中途轉學離開學生持支持的態度,一般簽字退錢就離開了,看著他們遠去的身影,我很無奈,我知道等待他們的是更為艱難的學校生活。
很多年過去了,我發現了一個規律,某些班級的學生走的特別多,大約為12%左右,而有些班級不但不走一個,還增加了5%的學生。僅以南初二為例,原本平均57---58人的班級,現在最多班級人數和最低班級人數差距應該是6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距,一是一些強勢的班主任拒絕接受轉學生,而另外一些溫和型的班主任就大量接受了這樣的學生。班主任的接受與不接受之間,形成了一種境界差異。
本以為走的多的班級情況一定會好些,增加學生的班級會弱點,但是,事實卻恰好相反。
因為班級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學生離開,對其他學生就是一種心靈的傷害,他會覺得這是一個沒有集體意識,沒有安全感的集體。
婚禮進行曲響起,集體友禮開始。
第一項:入場。主持人宣讀每組好朋友名單,各組朋友依次入場。本來我們設計好的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入場姿勢,像新人結婚一樣手挽手入場,結果孩子們太激動了,手拉手的,搭肩的,蹦蹦跳跳的,什么入場動作都有,有的孩子是既激動又想在眾目睽睽之下表現得端莊文雅,倒有點顯得不自在了,我在旁邊看著他們認真可愛的樣子,一直樂得讓眼角的皺紋大集合。
第二項:班主任宣讀好朋友約定:好朋友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提醒,互相鼓勵和支持,互相欣賞和吸引;好朋友懂得原諒和包容,勇于指正對方的缺點和錯誤并幫其改正;好朋友不在一起做壞事、說壞話;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共同進步一起提高。我講這段話的時候,看到每雙眼睛都含著笑,都比以往更清澈。
第三項:好朋友互贈禮物。有的孩子贈送禮物時情不自禁地熱烈擁抱,主持人看到他們開心的樣子,隨即來了個采訪,被采訪到的說的最多的就是:開心。
第四項:大家一起宣讀好朋友誓言:我決心與×××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在他迷茫的時候鼓勵他,在他孤單的時候陪伴他,在他錯誤的時候提醒他。不離不棄,相互溫暖。孩子們宣讀誓言的時候,精神抖擻,笑容滿面,感染的我也很想和他們一起宣誓。
第五項:代表發言。本來我們安排好的讓朱子涵和張琬婷兩個人發言,沒料想孩子們太激動了,都想發表感想,連那個淡定低調哥王振坤也亮了相開了口,他講話吞吞吐吐,下面的同學給他鼓掌為他叫好鼓勵他,會場的氣氛越來越熱烈。
第六項:班主任總結。
整個過程,孩子們沉浸快樂和幸福中,一個個笑臉燦爛激動興奮。
集體友禮舉行后的第二周,為了再次鞏固他們之間的友情,我們又開了一次以“說說我們的感動故事”為主題的班會,第一輪搶著講,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借這個機會發自肺腑地表達對朋友的感謝,一個叫崔田琳的女孩說:“我很感謝陳文靜對我的幫助,她每天都會提醒我準備默寫,我有病了她會提醒我按時吃藥,原來我不懂得考慮別人,現在我向文靜學會了替別人著想。”聽了她的話,我想:這兩次班會,不但幫孩子們建立了珍貴的友誼,為他們找到了快樂的源泉,又讓孩子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第二輪抽號講,被抽到的可以領取幸運禮物,領到的禮物可以當場送給自己最親愛的朋友,以此再次表示對朋友的感謝。
接下來的日子,我會經常利用總結的時間表揚做的最好的朋友組合,以此引領孩子們把友誼進行到底,孩子們之間的友誼越來越牢固了,班級的凝聚力也越來越強了,班里幾乎再也找不到自私的孩子、孤僻的孩子。到現在為止,沒有一組到我這辦理離友手續的,那個內向孤獨的小宇,從此再也不孤獨了。
所以,個別學生出了問題,我們不但要解決好,還要進行深入的思考,說不定我們會發現很好的教育契機,從而對全體學生進行更深刻的教育。
有次我告訴學生一個老師有病了,她的課暫時調為體育課,沒想到有一個孩子竟然歡呼了一聲,我聽到之后心情特別沉重,沉默了幾分鐘,我決定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感恩教育,我說:“我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她發高燒,我很心疼她,因為她是我的同事,你們聽說老師有病了,沒有感覺嗎?”好多孩子說:“我們也心疼老師。”“為什么我聽到了一聲歡呼呢?”“老師,他沒情感。”“你們有情感,對嗎?”我和學生開始溝通,我們的談話越來越深入,最后我向孩子們發出倡議,開展一次感恩活動,感恩老師,感恩家長,這個活動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孩子們用努力學習,聽老師話,聽家長話等具體行動表達對老師和家長的感激,班里學習氛圍明顯濃了許多。
這個案例很好很好,犯錯誤是學生的專利。引導得當就是一個好的教育契機,引導不好或者不引導,就會讓學生不明是非。老師用什么樣的價值觀教育學生,學生就會用什么樣的價值觀對待生活。
以上兩個案例告訴我們,班里出現問題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就可以巧妙的把問題轉化為教育契機。關于教育契機,專家這樣解釋:教育契機指能對兒童成長起決定性影響或使教育過程發生轉折的諸種要素的組合。教師應追隨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使兒童的心理接受狀態與教師的教育教學相統合。
我的理解是:學生突然間拋給你一個球,你如何接住這個球,并以適宜的方式拋還給學生,促使學生發生積極變化的教育智慧。
處理問題的方法很多,一百個哈姆雷特的塑造的形象是不一樣的,我們一百個班主任面對的問題很多很多,只要我們帶著真誠之心,帶著教育者的良心,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