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詳解“1248課堂策略”

時間:2014/1/2

 始于2001年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思想的物化和載體,而素質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么人以及怎樣培養人”。學校教育就是要培養具有社會主義信仰和核心價值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文化人和文明人。因此,從本質意義上看,新課程改革是發生在學校層面的一次新文化運動,而課堂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而,課堂改革的終極目的就是課堂文化的重建甚至革命。那么,課堂文化的核心要素和價值取向是什么? 那就是:人本之理想,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民主之思想,法律之素養。

 為進一步推進濰坊市“345優質高效課堂”的深入實施和深化研究,深化我市初中課堂有效教學要術“雙20條”,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壽光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在實踐中創建并實施了初中“1248課堂策略”,現將“1248策略”簡要介紹如下。

一、“1248課堂策略”的設計背景

   新課程實施以來,新的教育理念引導著教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矛盾。

   1、論調上的誤導

   校長:我不管你怎么教只要成績好就行。導致教師:不要管我怎么教只要拿出成績就好。導致學生:不要管我怎么學只要考好就行。三者均持急功近利的心態,皆有目光短淺的傾向,都有“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錯誤論調和意識形態。

   2、認識上的誤區

   認識上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長效與短效、現實與理想、課堂改革與考試改革(單位時間的效率看,接受性學習特別是文科教學困惑、疑問很多)、守舊與創新(由于大部分教師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惰性與慣性,致使溫故知新比較容易而破舊立新相當困難。)、新舊課堂評價標準等。

   3、執行力的薄弱

   由于認識境界低下、理論底蘊淺薄、基本功不扎實、教學方法不系統、難以吃透新模式的精神和本質,以至于教師駕馭課堂能力不強、執行不到位,校長對于課堂的領導力和指導力度也不夠。

   4、實踐中的偏向

   許多學校和教師沒有真正理解濰坊模式的精神和本質,在實施中難免出現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的問題。畫虎不成反成犬,畫虎畫皮難畫骨,形似神離,上了一些“四不像”的課,存在“十假問題”和“十重十輕”現象。在實踐中許多單位存在“起點高,落點低”的問題,而我們采取的策略是“起點低,落點高”。為此我們實施了課堂有效教學要術“雙20條”奠基工程。

   5、模式推進的現勢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倡導三種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山東省素質教育新政的實施,濰坊模式應運而生,所以教學模式的探索、創立和推進勢在必行。

   6、模式推進的優勢

    我市初中課堂改革與創新的主要優勢表現在:初中課堂有效教學要術“ 雙20條”的研究與實踐,教學常規的有效改革(十六字方針),教研方式、機制和文化的構建、實踐與創新(“基于問題臺帳的多元合一”有效教研模式),有著強有力的推進團隊、研究團隊和名師群體。

二、“1248課堂策略”的基本含義

   “1”是指秉持“一條”道路;“2”是堅持“兩條腿”走路;“4”是篤行“四步走”方針;“8”是達成“八仙過海”局面。“1248課堂策略”的具體含義如下所述。

   1、秉持“一條道路”

   “一條道路”就是務本主義。務本主義主張人本主義教育,樹立并落實“中心”觀念:校長要以課改(課程和課堂改革)為中心,教師要以學生(育人)為中心,學生要以修身(做人)為中心。同時,務本主義特別要關注四本:模本、校本、師本和生本。重點是生本,它包括學生做人的根本以及做學問的根本兩個方面。

   2、堅持“兩條腿”走路

   “兩條腿”就是落實課堂有效教學要術“雙20條”(教師有效教學要術20條,學生有效學習要術20條),目的是夯實課堂教學必要的“雙技”,從而實現“兩打兩提”目標(打造“真是”課堂,提升教學效益;打造“和合”課堂,提升教學品質。)。“雙20條”是實施或創造任何教學模式的基石和支撐,也是形成個性化育人模式和個性化學習模式的必由之路。

   3、篤行“四步走”方針

   在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過程中,要堅持循序漸進的推進原則,分四步實施:科學化→個性化→常態化→藝術化。即由科學化到個性化再到常態化,最后達到藝術化??茖W化是第一步,包括技術化和模式化兩個階段,主要完成“雙20條”的實踐與達標,夯實教學基本功。“雙20條”是課堂模式化創建所必備的基本技術;第二步是個性化,根據學科特點、教師特長、學生特質,確立適合所教學生學情的有自己特色的教與學路子,正確認識并處理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與聯系,沖破模式化框架的局限性;第三步是常態化,其含義是常道化和規律化。規律包括兩大方面: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常態化是個性化與藝術化的過渡狀態,是科學化的內化和固化過程,在整合科學化和個性化過程中,呈現出一個常態,并轉變成自覺性和自動化;第四步是藝術化,其含義是科學化、人文化、哲學化三位一體的課堂。由常態化提升到藝術化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需要不斷反思、逐層打磨、逐漸琢磨和逐層細磨,是一個質的飛躍,是教書育人的最高境界。

   4、達成“八仙過海”局面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本萬殊,百花齊放,在八大方面實現個性化:教、學、案、省、管、研、創、評。

    有人說: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意義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意義在于創新。”我們愿意說:“教書育人是達人,達人的意義在于愛人和做人;教書育人是科學,科學的意義在于求真;教書育人是人文,人文的意義在于行善;教書育人是藝術,藝術的意義在于求美;教書育人是哲學,哲學的意義在于追問和創新。”

三、“1248課堂策略”的理論支撐

     本策略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參悟我國國學經典中的經典《易經》中蘊涵的哲理:一體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發源于一體,形成于萬殊,著力于變易,落腳于簡易,成功于不易。同時參照了三大學習理論(人本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還參考了多元智力理論、多層需要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以及孔子的育人思想藝術、“隨機通達教學法”等。

四、“1248課堂策略”的實施措施

    總體措施是:全市劃分八大方陣,落實“八方支援”和“八大引領”。 “一方有困難,八方來支援”,從實驗的組織、團隊、管理、研究、實踐、評價、結果鑒定等方面,建立強有力的推進團隊,市直初中1個方陣,其余31處初中就地域近遠分成7個方陣,每一個方陣找出一個領頭雁。典型引路,全面推進,最終實現均衡發展的目標。始終如一地實行“八大引領”,實現八方互助、互動、共生共享。“八大引領”內容如下:

  1、行政引領。市教育局分管局長擔任“1248推進策略”總指揮,領導濰坊模式的推進策略研究。

  2、執行引領。教科研中心初中主任擔任此策略的總設計師,全面協調、指導全市八大方陣的課堂教學改革。

  3、專業引領。教研員分到八個方陣上課、觀課、議課、講座、調研、督導、評價,并采取學科引領和集體引領相結合的辦法。

  4、校長引領。 擒賊先擒王,抓改革先抓校長。學校的一切改革始于校長亦成于校長。校長是課堂改革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引領者,是最關鍵的領導人物,也是第一責任人。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在課堂。課堂是學校的心臟。為了更好地發揮校長在課堂改革中的領導、主導和指導地位與作用,要求校長做好“八個務必”:(1)務必把“三個深入”銘記在心底。三個深入”即深入課堂、深入教師、深入學生;(2)務必把精氣神聚焦在課堂;(3)務必把知情意展現在課堂。知情意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4)務必把課程改革主旋律唱響在課堂;(5)務必把校本研究主陣地設立在課堂;(6)務必把教育創新主渠道開通在課堂;(7)務必把改變觀念和領導思想放在首位;(8)務必把創新課堂模式和藝術當作頭功。

   5、課堂引領。教研員出示公開課。九大學科舉行課堂教學研究與創新研討會,出示研究課。每個學校挑選九個教師先行嘗試探索。來自不同級部、不同學科,兼顧內向型與外向型教師、新教師與老教師,教學設計與處理方式:同課異構、異科同構、分類指導。重點研究“八個方面”:(1)自主學習環節反饋與矯正的有效性研究;(2)學生參與互助學習的動力系統研究(三個育人共同體);(3)小組互助學習的即時性監控與矯正研究;(4)課桌擺放的科學性與人文性研究;(5)學習小組與行政小組的捆綁式評價研究;(6)學習成果小組展示與個人展示的關系研究。組內展示與班內展示的關系;(7)合作方式的多樣化研究(組間合作學習與組內合作學習的關系研究);(8)三個時空的自主互助的銜接與呼應研究: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時空下的自主、互助方法的銜接照應、內化和固化。

   6、學案引領。在堅持常規改革“十六字方針”的前提下,全市集中骨干教師進行編寫學案。常規改革的“十六字方針”是:解放思想,減負增效,解放師生,刪繁就簡。學案編寫堅持“十二點備課法”,教師在編寫和使用學案的過程中,要全面思考十二個要點,并將其融合,達到點面合一。“十二點”是:知識點、能力點、情感點、整合點、重難點、自主點、合作點、探究點、測試點、生成點、創新點和反思點。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磨并形成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作風和品質,形成精明強干的團隊,爭創“八精學科”:(1)學科精心研究(創新);(2)學科學術精英;(3)學科精神領袖;(4)學科精銳團隊;(5)學科精華知識(題目)(三種核心知識體系(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傳統優質題目);(6)學科精品教案(學案);(7)學科精彩課堂(實錄),(8)學科精湛藝術(包括精通學生,精密預設,精巧處理,精彩生成,精美板書,精冥反思)。

   7、專家引領。全國及省市專家引領、講座,讀書學習、三大主義學習理論引領。

   8、評價引領。將課堂評價結果納入年度綜合督導成績。評選課堂改革先進單位和個人。舉行課堂現場會的單位視導時給予適當加分等措施。

   9、學法引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學生的學習力。各單位要積極構建并落實八種學習方式(或意識形態):獨學、群學、講學、活學、省學、創學、好學、樂學。教師自覺“隱身”,學生自動“上線”。力爭做到“六個還給六個培養”:

    第一、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培養學習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并樂于學習,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并學會做人。最終形成個性化學習模式。

    第二、把課堂話語權還給學生,培養表達力。讓學生學會交流互動、口語表達、辯論問答、交際策略和合作意識。

    第三、把生命自由權還給學生,培養創造力。讓學生擁有民主、自由的學術環境,人文、寬松的學習氛圍,展開自由想象的翅膀,提高學生的原創意識和創新精神。

    第四、把生活決策權還給學生,培養決策力。讓學生展示主體性、主動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選擇、判斷、決策、執行和反思。

    第五、把管理民主權還給學生,培養領導力。讓學生管理學生,放手讓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學會自律、自治和自覺。

    第六、把命運發展權還給學生,培養成長力。讓全體學生揚長避短,實現個性化成長、成功、成人和成才。為其終生學習、成長和發展奠基,為了學生最終成為道德模范或政治領袖或經濟精英或學術大師或藝術明星或技術能手或體壇名將或優秀公民打下堅實基礎,力爭讓每個學生抬起頭來,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五、“1248課堂策略”的階段性成效

   1、專家高度評價,督導成績滿分

2009年5月份和11月份濰坊市教科院對我市進行了兩次“三四五”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調研和年度驗收活動,得到濰坊市教科院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年度課堂專項督導驗收結果得滿分。

   2、整體全面推進,點上開花結果

臺頭一中的“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已基本上達到常態化。且已被評為“中國名校共同體成員”并成為中國教育學會初中專業委員會理事學校。

   3、能手評選成績優秀,取得歷史性突破

   25名教師參加了濰坊市教學能手評選,無一落選,成功率100%,名列濰坊市第一。這一成績是史無前例的,她得益于教研員的精心組織和有效指導,得益于派出單位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益于選手們的用心準備和全力投入。同時也彰顯了我市課堂創新已經獲得的明顯成效,代表了我市目前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證明了我市課堂改革的路線方針是正確的。

   4、媒體高度關注,熱情宣傳報道

   2009年12月9日,山東省教育廳網站和濰坊教育信息港以“唱好‘四部曲’,大力提升課堂內涵”為題報道了我們“堅持務本主義,推進課堂‘四化’建設”的典型做法。

   5、學科教學百花齊放,個性化教學特點突出

    近幾年初中九大學科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北洛初中李向進的“初中數學‘雙自主、學習型’六步教學法”、實驗中學趙英杰的“初中數學‘三化一性’教學法”、上口二中趙翠珍的“初中數學‘六減六增’五步教學法”;世紀學校王萍的“初中英語‘四化’教學法”、實驗中學李輝的“初中英語練導循環教學法”、上口一中宋光娟的“初中英語‘六主’教研策略”;洛城三中韓少華的“初中化學體驗式教學法”;臺頭一中范榮玉的“初中地理快樂鑄圖1+1教學法”;文家一中張守文的“初中生物實驗閑暇教育四步教學法”;臺頭一中侯建剛的“初中語文高效預習法”、西關初中趙建霞的“初中語文單元整合復習法”;世紀學校肖艷的“初中物理四環節輕松復習法”,王望中學趙廣杰的“初中語文‘五步探點式’教學法”;化龍初中周金鳳的“初中歷史‘主問題引領’教學法”、洛城三中趙愷的“初中歷史‘故事化’教學法”、建橋初中王永亮的“初中政治‘因材施教—分層遞進’教學法”等等。

   6、認真總結反思,及時提煉升華

   市教科研中心課堂教研論文《中學課堂觀察的新視角與新思維》在中國教育學會初中專業委員會論文評選活動中獲得二等獎,臺頭一中、上口一中、文家一中、孫集一中、侯鎮二中、營里教辦等單位的論文也分別獲獎。

目前我市課堂教學已經逐步扭轉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時間加汗水”的機械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再輔助于接受性學習的“人本加規律”的有效教學范式,廣大干部師生已經形成這樣的認識:對于一個學校、一個教師、一個學生來說,成長立足于課堂,成功取決于課堂,成名成家來源于課堂。

六、“1248策略”的問題思考

   1、進一步處理好形與神的關系

   課堂的“形”應該由學科核心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自然生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的主線。有些作秀課,好像有“形”,實質上卻是既無“形”又無“神”。有效的教學問題的設計與處理及師生的“思維共振”應是“神”之魂,其實質是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知識與能力關系的集中體現。

   2、正確認識模式與個性化的問題

   萬事萬物都有“規律”,模式有“道”,教無定法的前提是“教學有法“貴在得法”。實際上每個人的教學都有自己的“套路”,其實套路就是模式。課堂教學不惟模式,但不能沒有模式。確立模式不等于每堂課都一成不變的套用這個模式,模式只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則和步驟。一位教師有了自己的教學模式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3、進一步研究點與面的策略

   臺頭一中的“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已基本上達到常態化,追求課堂教學的真實性、有效性甚至藝術性。12月份,臺頭一中已被評為“中國名校共同體成員”并成為中國教育學會初中專業委員會理事學校。全市各學校“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已經蔚然成風,然而,從面上看,課堂發展水平還很不平衡,因此,要進一步發揮典型引路和輻射作用,實現課堂均衡發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福利 | 婷婷六月综合缴 | 在线观看欧美亚洲 | 日本黄a级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婷在线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