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實踐探索

時間:2013/12/31

沙坪壩是重慶市科教文化中心區,在這里,集聚了以重慶大學為代表的19所高校、以重慶一中和南開中學為代表的100余所中小學和教育機構,在校學生達30多萬人,教育人口占到了全區總人口的1/3。沙坪壩區更是“沙磁文化”、“紅巖精神”的發祥地,有著深厚的教育歷史傳統。

在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統籌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設西部教育高地的進程中,我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教育“三個面向”,以統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為策略,以促進內涵發展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建設特色學校為載體,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

在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工作中,我們著力加強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力、教研科研部門指導力和中小學實施力,有效促進了區域特色學校建設。

一、加強統籌協調,提高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領導力。

1.建立高效能的行政和專業引導組織。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任務,是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保證。我們首先組建特色建設推進工作機構。建立了由區政府分管區長為組長,區教育黨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為副組長的特色學校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由區教委分管領導為組長、有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特色學校建設工作小組,統籌協調特色學校創建工作。隨后組建了專家指導小組。我們聘請西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重慶市教育評估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專家,構建了包括區教師進修學院研究人員、中小學校長參加的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研究指導小組,具體指導學校的創建工作。同時各中小學也成立了特色學校建設科研課題的研究組織,組織管理,開展研究和實驗。

2.科學規劃特色學校建設工作。

政策引導,積極推動學校基于特色的個性化發展。2007年8月,我們制定實施《關于推進全區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的試行意見》,從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步驟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我們提出的目標任務是,造就一支理念先進、勇于開拓、不斷創新的優秀校長隊伍;形成一批具有鮮明辦學個性和風格的特色學校。

目標導航,圍繞總體目標設立分層實施的階段目標。三個階段目標為:推進特色項目建設,通過1至2年的努力,全區所有中小學都至少形成一個及以上的特色項目,找到學校特色發展的路徑;形成學校特色,用2至3年時間,全區中小學在不同范圍內形成鮮明的學校特色,給社會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選擇;建成特色學校品牌,經過3至5年的創建,實現區域教育的高位均衡發展。

策略推進,確定區域特色學校建設的方法措施。我們以統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為依據,確立了“統籌兼顧、分步推進、以評促建、一校一特”的推進策略。所謂“統籌兼顧”,是指義務教育學校與非義務教育學校,東部學校與西部學校,名特優學校與普通學校,已有良好基礎學校與薄弱學校,特色學校與學校文化建設,特色建設與內涵發展的有機兼顧,和諧并進;所謂“分步推進”,是指1年出成效,3年上臺階,5年特色化;所謂“以評促建”,是指積極開展特色學校創建活動,在爭創過程中發掘優勢,培育亮點,打造特色,形成全區中小學的高位均衡發展;所謂“一校一特”,指每一所學校都是潛在的特色學校。學校要結合實際,從管理、德育、教學以及藝術、體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尋求突破口和著力點,牽一發而帶動整體,形成點線面結合的格局。

3.建立促進特色學校內涵發展的機制。

制定評價標準,開展過程性考核。2009年,我們制定實施了《重慶市沙坪壩區特色學校建設評估標準(試行)》,引導學校加強特色學校建設,將創建特色學校工作作為推進區域中小學內涵發展的重要內容,試圖通過創新評價管理機制,解決創建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我們從學校內涵發展入手,通過辦學理念、辦學模式、隊伍建設、課堂教學模式變革、教育管理的科學化等元素,首先對9所實驗學校進行綜合考評,引導學校健康發展,從而促進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強化校長學習,激勵校長辦學思想的自我提升。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獨特辦學思想的校長是形成特色學校的基礎,因而培養學校校長的自主發展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特色學校建設中,我們堅持以校為本,依靠學校實行自主改革,挖掘本校潛在的優勢資源,合理而又充分地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并最終找到特色發展的理念、路徑和方法。如鳳鳴山中學的歷屆校長不懈探索、積極進取,逐步形成了“群鳳和鳴,鑄魂育人”的辦學理念,并圍繞這一理念,著力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三自”教育特色,由一個普通中學建設成為重慶市優質學校。沙坪壩區第一實驗小學從成立至今,風雨60余載。學校傳承歷史,改革創新,由最初的“星星從這里升起”教育實踐活動,逐步探索確立了“人人小新星,顆顆亮晶晶”的“新星教育”理念,推進了學校工作的全面進步。

我們創造條件豐富校長的教育視野,組織校長外出參觀,實施異地掛職鍛煉制度,開展了9次現場經驗交流,舉辦了10次特色學校論壇以及專家報告會,等等,促進校長潛心學習、靜心研究,博采眾長、大膽實踐,逐步形成個性化的辦學思想。

二、強化研究服務,增強促進特色學校建設的指導力。

1.借助一個平臺,提升科研機構的一線服務能力。

教研科研機構是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力量。我們建立了科研人員聯系學校的責任制,組成研究共同體。根據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科研人員的特長和工作,分工協作,首先建立中心指導小組,然后合理分工,明確職責,指導小組和教研員分別負責。中心指導小組負責對全區學校進行宏觀分析研究,建立學校分層指導模型;指導小組和教研員則針對不同的學校落實具體措施,與學校建立研究共同體,比如審讀學校的特色創建方案,共同研究學校特色建設的思路和措施,尋找學校的生長點和突破口。

厘清科研服務的基本定位,即科研服務在學校。我們規定了教研科研人員經常深入中小學的基本制度,比如調查研究、學校診斷、共同研究等。和學校領導、教師一起,分析學校的項目優勢、資源優勢,并把研究與特色創建活動相結合。

把指導服務放在過程中。針對不同學校的實際,采用分層調研、分類指導等措施,為學校的研究和建設提供及時、優質的服務。對基礎扎實、亮點突出,優勢明顯、初步形成辦學特色的學校,重點指導他們進一步夯實全面優質的基礎,在形成學校個性上下功夫;對具有項目優勢、已經初步形成辦學亮點的學校,重點指導他們拓展優勢項目,提升辦學特色,逐步建設成為特色學校;對處于起步階段的學校,重點指導他們明晰思路、找準切入點,從優勢學科和特色活動入手,逐步形成辦學特色。

2.確定一個思路,在塑造典型中促進學校差異發展。

特色學校建設必須是開放的。我們引進和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教育思想和學校建設經驗,積極培植本土經驗。一是從區域內不同類型的學校中發現和培養先進典型,舉辦專題研討會,介紹區域內特色學校建設的典型經驗,突出其發展性。二是從區域內不同類型的學校中發現和研究一般學校,從差異發展的角度找到發展的潛質。用不同層次學校的典型引領學校特色發展,鼓勵差異發展。尤其是一些普通學校通過挖掘自身潛能,成為了辦學特色的典型,用事實證明了“每一所學校就是一所潛在的特色學校,每一所學校都可能發展成為特色學校”。

3.采取多種措施,增強特色學校建設的隊伍素質。

培養出一支素質精良、特色鮮明、具有特長的校長教師隊伍是形成特色學校的關鍵。我們主要通過兩大途徑:

“三名”引路。結合全區“名師名校長名教研員建設工程”,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加強培訓交流,歷練隊伍。具體做法:一是邀請市內外和全國知名專家到我區舉辦特色學校建設的專題講座;二是組織全區中小學校長參加兩屆“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高峰論壇”,分享全國各地創建特色學校的經驗;三是精讀《人民教育》2009年第3-4期“特色學校建設”專輯的文章和《學校變革之特色發展戰略論》等專著,理解吸收特色學校的研究成果,吸取營養;四是聘請專家對區內特色學校進行現場指導,提升研究水平;五是加強學術交流,如舉辦“名師、名校長、名教研員”論壇、“特色學校建設”專題論壇、片區特色學校建設經驗交流會、特色學校建設現場會等,讓教研科研人員、學校校長和教師同臺“論劍”,獻計獻策,生發智慧。

文化營造。利用區教師進修學院網絡平臺、西南大學《基礎教育》雜志、區教育學會會刊《進修與教研》開辟專欄,宣傳推薦特色學校建設的優秀成果。如上橋中學建設“精品初中”、匯育學校實施“國學教育”的成果等,在西南大學《基礎教育》雜志上作了介紹,在區域內也進行了交流,激發了學校的研究動力。

三、突出學校主體,提升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實踐力。

1.學校在教育資源選擇中亮出特色。

我區厚重的教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精神財富,特別是在“沙磁文化”和“紅巖精神”的影響下,造就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國有影響的中小學校。在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內涵特色發展理念引導下,這批學校尊重歷史情愫,植耕于學校豐富的“社會土壤”,建設特色學校,引領區域教育發展。有著251年辦學歷史的重慶七中,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中尋找“未來教育”的辦學理念,成為了享譽西南的巴渝名校。青木關中學以“責任成就人生”作為學校的精神支柱,學校由一個一般高中發展成為重慶市優質高中,創造了突出的教學業績。樹人小學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確立“發展為本,精心樹人”的辦學理念,在全面優質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樹人文化。地處農村的西永小學在新課程中,結合農村小學的實際,初步顯現出它的研修特色。

2.學校在辦學實踐中打造特色。

由于我區具有城鄉二元結構的區域特點,因此有相當多的中小學校行走在區域教育發展的中間地帶。這些學校已經實現了辦學條件的標準化、學校管理的規范化,并且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一些獨具特色的項目,為逐漸發展為辦學特色奠定了基礎。重慶28中學長期開展橋牌活動,逐漸構建起橋牌活動課程,形成了一種橋牌文化。金沙街小學是一所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定點學校。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開展教師集郵活動,然后影響和指導學生也參與集郵活動,繼而發展成為“教學與集郵相結合的研究”。以該項研究來整體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辦成了“一所郵花飄香”的特色學校。地處農村的陳家橋鎮玉屏小學,僅有6個教學班,學生不足200人。學校周邊果樹滿山,綠陰環抱,一年四季春華秋實。學校積極開發得天獨厚的果木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今“綠色學校”、“百草園”、“少年龍隊”、“小課題研究”等系列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已經成為建設學校特色的支柱性活動項目。

3.學校在激發潛能中開發項目特色。

學校特色項目是指學校具有一項及以上有特色的技能活動。這一類學校處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的關鍵時期。切實幫助這一類學校走上特色發展之路是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我們積極引導特色項目學校注重挖掘校內資源,拓展特色項目的內涵,激發學校內部創造潛能,發揮后發優勢,在特色學校建設中迅速崛起,辦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農民工子女定點學校上橋中學,在特色學校建設中,確立了“精品初中”的辦學目標,通過舉辦“精品講壇”,開發“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堂”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地處農村的保農小學抓住書畫特色項目,推動學校特色發展,帶動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全面進步。新發明德小學開展國學教育,學生誦讀經典,形成良好的學校書香特色,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創辦特色學校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加快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將在特色學校建設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創新,持之以恒地促進區域更多的學校具有鮮明的辦學理念,成為獨特、優質、穩定和持續發展的特色學校,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婷婷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 | 午夜福利理论片中文字幕 | 亚洲香蕉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一区 | 日韩1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一区 | 夜夜精品一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