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學生畢恭畢敬的坐在位子上,教室里一派端莊肅穆的氣氛.
這是我們的課堂.課堂是師生交流和學習的主陣地,但幾千年的師道尊嚴,使師生之間的交流總是那么拘束,尤其是學生在老師面前,很難敞開自己的心扉.博客的出現,給師生的學習和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大家可以更好的放下架子,放下小心翼翼,敞開自己的心扉,在博客的舞臺上共同書寫自己的心聲.
我曾經在博客中和學生互相探討作文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尤其針對作文中開頭難的問題,與學生展開多方面的探討和嘗試,收獲頗豐.在這里,學生退去課堂上的拘謹,很喜歡用這種方式和老師交流學習,我也倍感欣慰.攻克了作文教學開頭難這一難關,而且在交流中無形中拉近了師生關系.
作文教學中,經常強調教師要寫下水文,其實,寫下水文固然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而教師的袖手旁觀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所謂“袖手旁觀”,不是教師坐在講臺上消極等待,也不是教師在教室里胡亂轉悠,這里的袖手旁觀,指的是教師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要有意識、有目的的巡視學生的作文,根據自己本次作文的教學目標,隨時隨地的記錄下在這一方面做的較好的學生,不僅記錄下學生的名字,而且要在每個學生的姓名后邊做恰當的點評,或者分類點評。在師生共寫活動中,我隨時關注學生的博客及文章,不僅關注他們的思想動向,而且及時發表我的看法.并且把自己的總結的寫作技巧及歸類發在上面,提醒他們注意關注并與我交流.
以作文的開頭方式為例,鑒于學生作文開頭方式千篇一律的特點,學生的作文開頭往往是以泛泛的議論開頭,或者是無病呻吟的抒情開頭,一個班的作文要有百分之八十左右是用這種千篇一律的開頭,不僅毫無新意,而且空洞無真情。鑒于此,教師要以文為本,把教材上的課文使用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作文指導。作文指導可放在寫作之前,也可放在寫作之后,只要使用好教材課文,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寫作就如學說話一樣,都有一個由模仿到創新的過程,而模仿是為日后的的作文創新打基礎的階段,基礎打牢了,學生日后才能游刃有余的駕馭各種文體,才能有所發揮。
教材中的課文就是最好的模仿范例,很多教師在教學作文時,往往拋開這些現有的材料,而絞盡腦汁,四處搜尋新的范文,另起爐灶,反而忽視浪費了身邊的寶貴資源。
以記敘文的開頭為例,課本中的記敘文開頭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類:
從表達方式上看
以抒情開頭的:朱自清的《春》、
以描寫開頭的:孫犁的《蘆花蕩》、賈平凹的《落葉》、聶華苓的《親愛的爸爸媽媽》
以議論開頭的:沈從文的《云南的歌會》
以敘述開頭的: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
從修辭手法上看
以排比句開頭的:王鼎鈞的《那樹》
以比喻句開頭的:張抗抗的《地下森林斷想》
以擬人句開頭的: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從表達技法上看:
以設置懸念為開頭方式的:馮驥才的《俗世奇人》
以倒敘的順序為開頭方式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開篇點題的: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臺階》、楊絳的《老王》
引用開頭的:《死海不死》、《吆喝》
在對課本中的現代文有一個整體而明確的認識后,在根據自己每次的作文計劃與目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作文指導,學生結合自己所寫內容選擇恰當的文章開頭,一定會避免了千篇一律,而且,這個“鳳頭”一定既符合自己的寫作內容,又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還會吸引讀者閱讀。
作文指導結束后,(作文指導也可放在寫作之后,讓學生先寫,教師再點,學生再改)學生開始進入寫作狀態,教師也要馬上進入自己的下一個工作環節,拿起紙和筆,在教室里請輕輕走動,盡量不要干擾學生為度,發現有文章開頭特別有特色的,隨手記錄并點評。然后把學生的開頭進行分類,教師進行分類點評,這樣既有學生的個人點評,又有歸類點評,學生對作文的開頭就會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學生作文基本完成后,教師就讓當堂公布這次作文開頭較好的同學的名單,然后讓他們一一站起來朗讀自己的作文開頭,教師一一進行評價。這個環節結束后,教師在對以上這些同學的作文開頭進行歸類,點評、指導,其他同學在根據以上范文及教師的指導修改自己的作文開頭。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讓學生當堂作文,當堂消化,當堂吸收,避免了這周作文寫完了,下周才修改、講評,學生早已忘記了。更大的優勢是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老師都能注意到,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教師的思維也是活躍的,教師的及時發現,及時記錄,避免了課下的惰性,也有利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當學生聽到老師在念到自己名字時,那種掩飾不住的喜悅是作文教學的最大動力。還有一個優勢是教師課下批作文,往往感情傾向性較強,比較容易忽略一些平時作文成績不太好的學生,隨堂記錄就避免了這一弊端。而且,有些學生作文整篇的內容、構思、布局可能不好,
但局部、細節或一些表達很有特色,這就為他們的展示創設了一個平臺。
我班的趙玉濤同學給我印象很深,緣于他一直是個勤奮好學的學生,做事總是一板一眼,作文也一樣,寫的很認真,態度很端正,就是感覺缺少靈氣。每次作文之后,他都會認真的向我請教、詢問,但總脫不了規規矩矩。終于有一次,我在進行作文開頭的指導時,他寫的作文開頭讓我眼前一亮,他終于突破了自己,找到了方向和感覺。
例文如下:穿過一條條粗粗的像擎天柱的桌角,我站在寬如曠野的地上,低頭看看潔凈的白瓷上映出的身影,嗯?是周圍的一切變大了,還是自己變小了?
運用了很好的敘述兼描寫的表達方式,引入了文章的寫作,不僅切合內容,而且富有靈氣,吸引讀者。
“以文為本,袖手旁觀”,學生的作文有了欣喜的變化。仍以作文開頭為例:
蔣一丹的《友誼萬歲》,敘述式開頭:
數學課上,老師公布著考試的成績:第一名:葉蓮;第二名:蔣一丹…..我只聽到了老師念葉蓮的名字,這個數學一直不好的人,竟然比我考得好,她怎么有如此大的進步,我的心里不住的打著問號.也有些不滿.課間操回來,我看到她在我的位子上,手里拿著一個筆記本,那是我精心整理的數學題,我氣急敗壞的快步走到她跟前,沖她嚷到:“你憑什么翻我的筆記本!”“我……我沒有……”她解釋道,“本子掉到地上了……”我看著她一臉委屈的樣子,幾天來的怒火都從心里竄了出來,我大聲的說道: “我都看見了,你還狡辯什么,分明是你想看我整理的題,所以趁我不在,偷偷來看的……”“沒有,沒有……”她在一邊不停的辯解,我卻全然不聽。
鄒逸斐的《感恩自然》,議論式開頭:
有人說,何必要感恩?自然本身美好,亦帶給我們美好,欣賞足矣。
孔祥如的《一道美麗的風景》,描寫式開頭:
漫步在田野中,沐浴著和煦的陽光,風兒輕柔的從臉上拂過,起伏在田野里的翠綠,連綿成無法破壞的寂靜。然而,這寂靜卻在湖泊中的一個身影戛然而止。
朱笑天的《幸福是什么》,獨白式開頭:
不知怎么的,這些天都覺得自己很失落,也許是家人不在身邊吧 于是我翻開我的日記本,找尋幸福的感覺!
學生的作文利用課余時間再發到博客上,在這個過程中,既是對原來作文思路的梳理,又是一個新的修改和提高.在博客上,大家互相關注彼此的文章,提出合理的建議或交流寫作的感想,幸福的感覺在文字的交流中流淌.
總之,一點點收獲就可讓學生、讓教師幸福很久.在寫博客的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既攻克了教學中的難題,又得到了學生的喜歡和尊重.我會一如既往的嘗試、奮斗,與學生在博客的世界里共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