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時間:2013/12/30

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究其本質,應該是對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是相對“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而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關鍵,就是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主動、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有:

一、寬容接納,創設和諧氛圍。

提供和創造一種促進學生積極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安全、友善、寬容、鼓勵、民主、自由、相互尊重的環境,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還有利于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創設心理安全的環境氛圍。這是促進學生自由發展,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必需的氣候與土壤。因為每個人都有獲得安全的需要,而兒童的心理尚不穩定,對別人更具有某種依賴性或傾向于受保護的心理,所以兒童在這方面的要求更甚。很難想象,一個缺乏安全感的環境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創設輕松、自由的學習心理氛圍。巴班斯基說:“教師是否善于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有著重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學習活動就可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揮他們的最高水平。”現代心理理論和教育理論也證明,學生如果在被壓抑的被動的條件下學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極易被抑制,其學習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

3、創設民主、探究、奮進、合作的課堂教學環境。一個積極健康的課堂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主動地、活潑地投入教學過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強化和促進主體性發揮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在教學全過程都應力求創設一種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力量。

4、創設寬松、自主的成長環境

成長環境在校園環境中主要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干群之間的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在寬松、自主的成長環境里,學會自主,學會創新,有利于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

二、熱愛尊重,建立民主關系。

希望與教師建立密切的關系并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這是每個學生普遍的內在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會增加師生感情,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并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因此,教師應當以尊重、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建立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

1、熱愛學生。愛生是教師獲得成功的基礎,也是師生建立真誠關系的基礎。教師應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信任學生,承認個性差異,挖掘個人潛能,要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

2、教師應做到態度親切和藹,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獲得認知和情感上的滿足;此外,教師還應具有熱心、同情心以及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有研究表明,教師這兩個重要的人格特征,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民主。民主決不是放任,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只要學生能參與,提出獨到的見解(即使是不符合常理的),也應予肯定;而當學生遇到問題,則要多給與幫助和鼓勵。師生之間應彼此理解、信任和合作。

4、平等。教師要由過去的“主宰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和點撥者,充分欣賞、激勵學生,與學生朋友式相待,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師生的平等。

卡爾.羅卡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推動有重要意義的學習靠的是存在于推動者和學習者之間的個人關系中的某些本質的態度——真誠。”這句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三、興趣培養,喚醒自主意識 。

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直接原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引起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鼓舞學生認真而愉快地學習。

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情趣呢?

1、創設懸念,激發興趣

亞里斯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教師若能抓住兒童這個特點,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懸念,設置疑點,往往能創造出誘人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凡卡》一文時,我是這樣進行設計的:一走進教室,我就揮著手中的一封信說:“同學們,這是一個九歲的俄國男孩寫給他爺爺的信,這封信中寫了些什么,他爺爺究竟有沒有收到這封信呢?你們想了解這些情況嗎?”學生們的眼睛一下子盯住了我手中的信。在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后,我就從這封信入手開始進行教學,結果整堂課師生配合默契,教學效果良好。

2、不斷創新,培養情趣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特點,教師只要善于挖掘,總能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要增強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多樣性,并針對學生心理,精心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變換講課方式,還可以運用表演形式、競答比賽形式、游戲形式以及多媒體教學,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啟迪學生的思維。

3、體驗成功,享受樂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探究活動中經過培養而發展起來的,它是好奇心發展為興趣的過渡環節,也是興趣賴以產生和形成的內部基礎。因此,激發并極大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是發展學生興趣的核心。我們在教學中應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及時表揚和鼓勵,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樂趣。

此外,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由激情,感情要投入,那種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講解,學生只會懨懨欲睡。

其次,教師應理解學生的天性,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扼殺孩子的創造性。

再次,要激發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四、信心激勵,激發自主力量。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激勵是激發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則。行為科學的實驗也證明:一個人在沒有受到刺激的情況下,他的能力僅能發揮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地激勵,能力就可能發揮到80—90%,這充分說明運用激勵機制是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舉措。

激勵的形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語言激勵

我們在教學中,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成果,這樣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不安全感和怕受批判、緊張的情緒,容易抑制學習的積極性。任何時候,教師都應及時鼓勵學生:“你真了不起!”“你真不簡單!”“看,我們的學生多偉大!”即使學生做得不夠好,你也可以說:“你做到這一步確實不容易,你已經努力了。”自信心是創造力的要素之一,教師這種激勵性的語言無疑會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有利于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期望激勵

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他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注意。皮格馬利翁效應證明:如果教師能夠準確地把握每位學生的認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這種期望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并轉化為積極實踐的動力。

3、情感激勵

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認知和情感共同參與。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情緒良好,大腦皮層就會處于積極思維狀態,就易于激發思維力、想象力和創新力。所以我們應和學生建立真誠的友誼,用自己的真情點燃學生心中的圣火,用真情溫暖每一位學生。真誠,無私坦蕩的微笑,激起的是學生樂觀、自信、善良和友好的品性,以及由此而點燃的積極樂觀的進取精神。

4、目標激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體行為的實現,在學習上也一樣。目標一經確定,學生往往就把它作為行為方向和行為尺度的舵,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因人而宜,為每個學生制定適合其發展的目標,用目標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5、榜樣激勵

榜樣是無聲的教育。樹立先進的榜樣,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樣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來激勵學生,也可以用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刻苦學習的事例來鼓勵學生,更可以用發生在學生們身邊的無數感人的故事來教育和激勵學生。教師平時應多注意收集這方面的信息,因勢利導,樹立先進典型,進行大力宣傳,這樣就會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當然,教學激勵不僅要有恰當的內容,而且還要有靈活地表達。激勵可以是正面的激勵,也可以是十分得體的反面激勵。可以這么說,抓住時機、采用恰當的形式、從關心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得體的激勵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 

五、教學優化,創造自主空間。

提高教學效果和節省時間消耗是教學最優化的標準。優化教學過程,就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才能達到教學最優化的標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承認學習可能性差異的客觀存在,懂得如何去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力,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而追求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1、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教學活動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理論化的教學規范。教學模式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廣性,各門學科要因科制宜,創造性地選用,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教學目標制定要適宜,重點、難點要突破,訓練要做到深入淺出,化難為易;要給學生創造獨立的空間和展現才華的機會,精講巧練,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特別注意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并讓學生提一些更富批判性和創造性的問題,多關注現實和世界、社會和人生,對課堂提問要允許學生有錯誤,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發現錯誤,使學生在錯誤中走向成功。

3、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知識基礎,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具體指導,尊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的與眾不同的疑問、見解,肯定不同認知、答案的價值;要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善于學習,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的自學能力,而且還應把現代教育技術等多種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上來。

4、優化作業設計。作業如果過于繁瑣和機械,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最直接的危害,則是增加學生的負擔,抑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變繁瑣為簡明,變機械為靈活,變封閉為開放,變枯燥為生動。這樣不但能鞏固知識,增長才干,還能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有用和有趣的。

幾點思考:

(一)、要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為目標,以促進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以因材施教為方法的教育。它重視了人的發展性和主體性:在目的上,強調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生動活潑的個性化發展;在過程上,強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只有切實推進素質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終促進人的發展。

(二)、要轉變教育觀念

1、轉變教育職能觀。教育的基本職能不僅是向學生傳授雙基,更是要幫助學生構建學習基本能力和創新能力,它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最終目的的。

2、轉變師生觀。樹立師生平等民主觀,在教育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和伙伴。

3、轉變教學觀。要把教學過程當作發現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精神的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合作的過程,而學生更應是知識的發現者和探索者。

4、轉變人才觀。要樹立“人人有才,人無全才”的觀點,教師的任務就是發現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創造條件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地釋放和發展,從而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

(三)、要確立新的評價標準和體系。

對學生的評價應以人的發展水平為尺度,評價指標是人格發展、智力發展和身體發展的綜合指標。要改變以升學率為核心的評價目標為全體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目標,改變以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為全面調查、綜合測評、多元評優的評價方式,改變以絕對性、終結性、結果性為主的評價形式為相對性、診斷性、形成性和過程性等多種評價形式,改變以考試的分數和升學率為唯一標準的評價為以教育目的和基礎教育任務以及培養目標為依據的多元和特色評價標準。

總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切實轉變教育觀念,重視人的發展性和主體性,采用正確的方法和策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真正促進每個學生健康、主動地發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高濑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