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人帶人
小學生好模仿,尤其喜歡模仿老師的行為,而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一位老師,除了學科教學,還有班級很多瑣碎的事情和學生一起來完成和處理。我深知這一點,就把自己定位在學生的榜樣,真正起到“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在行為上,我處處以身作則,上課從不晚到,也不拖課。平時我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定要做到。如教室里哪里有臟東西,我總是不動聲色地將臟紙屑撿起,特別是在出操時在校園內只要看到有臟東西,我都能主動彎腰撿起。每天用餐,我總是認真分完飯,將添的飯菜分好,自已最后才用餐。我不管喜歡不喜歡每天的飯菜,總是吃得干干凈凈,吃飯時從不和其他老師講話,很安靜很享受地用餐,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當學生的認識到位了,行為的落實也就跟上了。當每天的行為示范在眼前,孩子們的好習慣養成自然就快了。
二、以心交心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班級管理中也是如此。信任是班主任順利開展工作強有力的保障。信任從何而來?就從你對孩子平時的關心和照顧中來。班上的有個同學不幸雙腿動了手術,每學期一次的手術,請假休息的天數比在校時間還要多,為此課程落下了許多。因此我不僅自己在課堂、課間總是給予更多的照顧,利用課余時間為她補課,還組織學生去醫院、去家里陪她。同學們不但在學校關心幫助她,而且利用周末去照顧他,這種自發行為深受師生和家長的贊揚。小張同學的父母常年都在北京工作,基本上不回家,對于這樣的大女生,除了要特別關心她的學習,更要關心她的心理。當她有什么想不通的時候,我總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地找她談話,給她疏通心理障礙。小朱同學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性格孤僻,不愛說話,成績比較差,針對他的情況,我總是有意無意地在班中表揚他,集體中有什么比較簡單的事情,我總是給他機會讓他先來做,慢慢地樹立了他的自信,笑容也回歸到了他的臉上。針對班中的這些情況,總是以自己的行動和真誠的愛心來鼓舞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共同發展。
三、以點帶面
有著團結、奮發向上的良好班風,有著超強的集體凝聚力和榮譽感,互幫互助、互相學習,形成了一個朝氣蓬勃的班集體是每個班主任的愿望。一個班集體的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干部。班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重視班干部的培養。高年級的學生自主能力比較強,有自己的想法而小干部則有各自的經驗。因此要充分的發揮學生已有的工作經驗,讓他們就班中的具體問題自己出謀畫策,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實施。孩子畢竟是孩子,工作起來有時方法會欠妥,所以我經常開班干部會議,教他們遇到問題怎樣來處理。必要的時候還會夸大一些班干部的優點,對班干部工作的任何一個成功都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工作有干勁,讓其他學生對班干部的管理心服口服。在全班同學的齊心協力下,大隊部組織的每周的“五彩云雀”評比中均能獲得表揚,大大增強了孩子的工作熱情。
四、以次帶主
班級活動是班集體建設的命脈,其根本目的是更有效地教育學生。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快速成長。而游戲、玩耍、活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天真,可塑性強,開展一些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活動,花力不多卻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愛好、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何樂而不為呢?為此我定期組織各種形式多樣的班會活動,如“自強你我他主題隊會”、“講故事比賽”、“口算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也獲得了好評,我班的節目入選了六一會演,很多學生獲得了學校專項表揚與嘉獎,這大大激發了孩子的熱情和自信心。為了更好的建設班集體,我班還實行了“日、周、月———班級分數制管理方案”。即針對班級中的情況,讓學生自己來制定管理的具體條例,確定加分、扣分的項目和分值,在學生充分討論通過的基礎上,每天以加分、扣分等作為評價,給一些表現出色的學生再加以獎勵,評出周表現突出的十位同學進行表揚,在周的基礎上再進行匯總評出月之星,在班級博客中進行表揚,及時向家長匯報、宣傳。豐富多彩的活動就像催化劑,讓學生活潑向上,讓他們充滿活力和朝氣,擺脫學習沉重的束縛,讓他們享受學習的快樂、校園生活的美好和精彩。
五、以內帶外
一個老師僅僅憑自己的力量和工作熱情,要取得教育的成功是很困難的。這就必須力爭學生家長的支持。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在家還是要靠家長督促,經常跟家長聯系,就會及時交換學生的有關情況,家長對孩子會有更多的了解,同時老師容易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與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級管理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班主任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班級管理定會不斷出新招,出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