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同學都有這樣的體會:與哪個老師關系比較融洽,喜歡上哪門課,哪門成績就好;如果與哪個老師關系不和諧也會殃及那門課,這大概也是愛屋及烏的反映吧。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師交往,對中學生來說,該怎樣與老師交往呢?
1.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老師把幾乎是所有知識無私地、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如果他們希望得到什么回報的話,就是希望看到學生成才、成熟,在知識的高峰上越攀越遠。學生要尊敬老師,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有句話說:師生如父子。上課認真聽講,不破壞紀律,把老師留的作業保質保量地完成。有些同學作業寫得馬虎、潦草,單是讓老師辨認字跡都要費很多功夫,給老師增添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經常這樣,老師怎么會高興,怎么會喜歡你呢?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如果你跟別人說話,他愛理不理的,你會喜歡這個人嗎?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
2.勤學好問,虛心求教。做學生時,經常發現“那個老師并不怎么樣”,“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長大以后才知道這種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從來都認為老師發現不了,其實,只要往講臺上一站,誰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師從他的年齡、學問、閱歷在某門課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學生的,所以,要向老師虛心求教、勤學好問不僅直接使學習受益,還會增多、加深和老師的交流,無形中就縮短了與老師的距離,每個老師都喜歡肯動腦筋的學生。其實,向老師請教問題往往是師生間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課老師并沒有多少時間和學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會加深師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意見。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們會對沒有缺點的人敬而遠之。其實,根本不可能存在沒有缺點的人。老師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觀點不正確,或誤解了某個同學,甚至有的老師“架子”比較大,或是太嚴厲,這都是可能的。發現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委婉,時機要適當。如果老師冤枉了你,當面和老師頂起來嗎?不行,這樣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還會惡化師生的關系。暫且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氣和再說。不管怎么說,老師是長者,作學生的應該把他們置于長者的位置,照顧老師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錯誤要勇于承認,及時改正。有的同學明知自己錯了,受到批評,即使心理服氣,嘴上也死不認錯,與老師搞得很僵。有的人則相反,受過老師一次批評心里就特別怕那個老師,認為他是對自己有成見。這都是沒必要的。錯了就是錯了,主動向老師承認,改正就是好學生。老師不會因為誰有一次沒有完成作業,有一次違反了紀律就認為他是壞學生,就對他有成見。相信老師是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
與老師關系融洽既可以促進學習,又可以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會使你一生受益無窮。相信你能做到這一點。
在與老師單獨相處時,在老師心情比較好時建議他:老師上課對我提問很多,我收益匪淺,但我希望也給別人機會,讓他們表現表現。這樣老師就會領悟的。
如果你是那種“爹不疼娘不愛”的學生,也不要一味地埋怨老師,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你成績平平,在班上表現也平平,那么老師不是不喜歡你而是沒注意你。引起老師注意的只有兩個極端:學習最好的和學習最差調皮搗蛋的學生,而且他們給老師留下的印象也很深。你上課積極發言了嗎?愛動腦筋嗎?愿意向老師提問嗎?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就難怪老師不注意你了。
卡耐基成功之道里有一句話:現代社會中沒有人有耐心發現你,除非你表現自己。這句話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其次,要讓老師了解你。自己和老師直接接觸,增加交流的機會,讓老師了解你,你會發現老師其實都挺好。與老師距離的縮短,關系的親密,還可以提高你的學習動力。當然,也可以請家長與老師聯系,讓老師加深對你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