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師大學習期間,我認真聽取了王意如教授《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定位和教學科研》、李政濤教授《讓課堂充滿生長的氣息》、吳亞萍的《課堂教學變革策略》、金忠明教授的《課堂教學的11個要件》等,收獲很多。他們的研究多從教育學、教學論角度切入,立足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特殊性,見解新穎,案例充足。聽課之余我開始反思自己。我認為語文教師的成長可從五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
1.瀏覽時文
語文是中小學與時代結合最緊密的學科之一,民族文化、時代精神都通過語文傳遞給學生,語文教師要經常瀏覽報刊,閱讀時文,以了解時代特點,貼近涌動的時代脈搏,樹立先進的現代觀念。
2.閱讀經典
語文課程承擔著培育文學素養、傳遞傳統文化的重任。要把這一重任完成好,除了中小學教材要選擇大量經典作品外,語文教師更應該首先讀好經典,成為一名通曉古今、學貫中西的文化學者。
3.鉆研教材
李政濤博士說:“從目前高等師范院校中文系畢業生的反饋情況來看,執教者對教材鉆研得透、理解得深,在教課的時候就能夠引導得“法”,啟發到“點”,講述中肯,而且“章法”上也有條不紊、連貫圓活;反之,執教者自己對教材理解不透,備課筆記上寫得都是從教學參考資料上抄來的現成結論,那么,即使把“教學原則”、“教學方法”背得滾瓜爛熟,也難以致用,勉強用上又終究別扭生硬,得不到滿意的效果”。從以上引文我們可以看出,閱讀教材、鉆研課文不但是解決“教什么”內容方面的問題,而且是解決“怎么教”方法方面問題的條件之一。
(二)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一古訓對當今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照樣有效。它作為一種陶冶情操、增加閱歷、開拓視野、豐富體驗的方法,對于一個語文教師教好書有百利而無一害。特別是王建軍老師的建議,讓我一下找到了學習的方向,充分認識到在新課改的形勢下,由教書匠向學者型老師轉變的必要。
(三)思——學而不思則罔
1.反思生活,感悟人生
金忠明教授指出:“語文就其本質狀態而言,它不是客觀意義上的、有待我們去把握的存在物,而是人之為人的生活世界。我們不是用語文來生活,我們就生活在語文中,語文就是我們生活之所在。我們把這種以語文為本體的生活存在稱之為‘語文生活’。”由于語文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決定了教授語文的教師要時刻關注現實、研究社會、體悟生活。語文教師要通過參觀、訪問、實際參與、探究等活動了解社會現象,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定位。體會自己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養成關注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語文教師還要走出學校,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感悟生活,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質和能力,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一個了解社會、關注現實、懂得生活、人格完善的人,才能當好語文教師。
2.反思課堂,提升質量
“研究學問”作為發展教師專業的途徑,已成共識。一個語文教師要實現專業成長,要成為一個“學者型”“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必須邊學習,邊教學,邊研究,實現“教學研”三結合。王建軍、金忠明教授都提到了反思方法之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語文教師的“學術研究”范圍包括很廣,研究形式也很多。文本研習、教學反思、評課說課、調查實驗、行動研究、文獻評述、編寫教材、撰寫論著等等舉不勝舉。實踐證明,一個學術研究能力強的教師,其教學能力也比較強。究其原因是教師的研究往往是以“行動研究”為主的研究。一個基層的教師為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查閱文獻,請教專家,調查實驗,一邊教學,一邊研究,很快會使自己專業得到發展,成為一名真正的學者型的教師。
(四)寫——下筆如有神
1.下水作文,以引導學生
王意如教授說:“語文教師教學生作文要求老師自己經常動動筆,或者跟學生作相同的題目,或者是寫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13]寫作“下水作文”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也是指導學生寫作的有效方法。一般而言,大多數學生怕作文,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缺乏生活閱歷、語言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則是認為“作文”高深,不能為之。如果這時語文教師能從實際出發,與學生一同“作文”,就會減少學生心里的“恐懼感”,增加作文的自信心。而且教師下水作文,還會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起到“言教”不能達到的“身教”效果。
2、寫作論文,以指導教學
中小學教師寫論文不僅僅是評定職稱、調動工作的需要,也是為了總結經驗、積累知識、指導教學,當然也是自己專業發展的需要。王意如教授談到中國作家隊伍中“非學者化”傾向,認為光靠經驗和機智,而輕視學問基礎,是產生不了“巨人式”的作家的,闡明了“作家學者化”的觀點[14]。這一見解對我們教師專業化啟發很大。我們的教師對教育理論不夠重視,甚至排斥理論、反對“新課改”。我們的教師只能憑“教參”或自己有限的教學經驗從教,當然不能成為“巨人式”的教師。我們提倡教師“學者化”“專業化”,就是提倡教師多研究教育理論,多研究自己的經驗,寫反思性教育敘事,寫有份量的教學論文,寫反映自己研究成果的學術論著。
(五)行——行動才是硬道理
金忠明教授說:備、理、正、引、明、敘、聯、圍、固、伏、通11個要件是教師的教學實踐,也是教師的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師也要練好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說課這五項基本功。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持之以恒、反復練訓、不斷反思,才能實現自己專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