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云計算……這些新生事物的出現,將深刻地影響和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最近人們議論紛紛的大數據,更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沖擊舊有社會面貌的新浪潮。
大數據作為一種方法論,對于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可能帶來重大突破。舉個例子,你知道美國哪個月份死于汽車事故的人最多嗎?大數據說天氣炎熱的月份多,而且越是炎熱死者越多。再比如,就天氣較熱的月份而論,一天之內的什么時間段事故最多?大數據告訴人們晚上6到9點。再比如,汽車事故與刮風下雨的相關性大嗎?大數據說,不大。掌握了這樣的信息,顯然有助于有關部門做好社會交通管理工作,特別是找到管理的重點和規律。
由此可見,大數據肯定也能夠幫助人們提升對整個社會的管理水平。對于人才管理領域來說,更是一個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機。
提升教育質量
人才管理包含不同的內容,首先是人才育成。美國已經利用大數據方法建立了富有個性的“高等教育教學支持系統”。其中有種“學習分析技術”,能夠通過對與學生相關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辨別出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模式。教師可以記錄自己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實時的學習情況監控。這就便于在學習的初始階段發現哪些學生面臨學習困難,或者有輟學的危險,從而因勢利導,采取比較準確的幫扶措施。
眾所周知,一般情況下,對于來自教師的“你聽懂了嗎?”的提問,人們極容易跟著大家一起回答“懂了”,其實是礙于面子,不愿意回答“不懂”而敷衍過去。但是,借助于大數據方法,教師就能夠知道,哪一位學習者的習題沒有做對,并沒有弄懂,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此外,基于云計算的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一個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系統,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地點以及經濟條件的限制,自主選學課程,獲得自我提升。這就為學習潛力較強的學習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能夠形成與眾不同的知識結構、才能結構。
對于教育管理部門來說,如果發現哪個教授教的很多學生做作業總是出錯,而且錯的都在一個地方,那就說明他的教學在某個環節上存在嚴重缺陷,需要改進。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已經利用這種大數據的方法,提升教育質量。可以預見,未來世界的人才育成模式,在大數據平臺的支持下,將發生重大變化。
告別“獵腰”“獵腳”的無奈
在沒有大數據的條件下,發現與選拔都很難做到“全信息”搜索。也就是,很可能在被選人員不夠充分的情況下進行人才選拔。大數據能夠幫助人們解決這個問題。從理論上講,凡是符合條件的都可以進入選拔主體的視野。這就解決了少數人從少數人中選人的弊端。國外的獵頭公司之所以能夠幫助國家、企業尋找到合適的人選,就是因為它們掌握了大數據,而我們沒有。因此人家在“獵頭”,我們在“獵腰”“獵腳”。這樣,在國際人才產業的鏈條分工上,我們就不得不屈居“低附加值”的下游。
此外,人才配置的關鍵是“人崗匹配”。就是要把最符合崗位素質要求的人,配置到他最適宜的崗位上。發達國家的人才管理研究者為了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已經開發出各種各樣的精細化的能力模型。這種模型從多種維度來描述到底什么樣的人,進入這個崗位才是合適的。有的還繪出了“人才素質模型雷達圖”。如果是職工人數眾多的企業,一個一個地進行人工對比,無疑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可是,依靠大數據就能夠很快實現“人崗匹配”。這種方法,對于各級各類領導班子人才配置的意義更大。因為領導班子成員配置科學與否,對于企業健康發展的作用更大。
當前,遍布全國的人才市場為實現人才科學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各地人才市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信息不全、信息不及時和信息不對稱的弊端。這些問題,也可以利用大數據方法來加以改進。例如,國內有家利用大數據的人才交流機構發現,市場上來來往往的求職人流中,有萬分之一的屬于在逃犯。如何防止他們危害社會是一個必須引起重視并采取相關措施的問題。
挑戰傳統人才研究方法
大數據的出現,必將沖擊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現在我們常用的“抽樣調查”法,被認為是社會文明得以建立的牢固基石,應用較廣。其實,它只是在技術受到限制的特定時期,解決特定問題的一種無奈方法。現在,憑借大數據我們已經可以收集過去無法收集到的信息,這么一來“樣本就等于全部”。而且這樣做,肯定比使用抽樣調查方法得出的結論要準確得多。
迎接大數據時代,需要形成“大數據思維”。大數據不僅是一種應用性很強的實用工具,而且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在思維方面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缺少精準性。考慮問題大而化之、重定性輕定量的例子不在少數。故,胡適先生專門寫有《差不多先生傳》,以警戒國人。可是,就算到了今天,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對當地、本系統的人才數量、質量、結構都不甚了解的人才工作者。胸中無全局,焉來好決策?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重視大數據,也是一次思維方式的變革。每一個人才工作領導者都應該從對大數據的認識中,掌握工作重點,探索工作規律,提升人才工作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正如任何事情“有其利就有其弊”一樣,大數據也有它的弊端。操作不當有可能侵犯公民的隱私權。國外有人在自己的網頁上亮出極富個性的搞怪照片,結果在找工作時屢次被拒絕聘用,理由是這種打扮的人士是不適宜從事本公司工作的。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可能一時難以得出結論。但是,防止大數據可能帶來的負作用,確實是應該注意的。
大數據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既然如此,就應未雨綢繆提前研究,尋求對策。可以預見的是,在人才管理領域,十分需要培養一批懂得大數據,收集大數據,并且善于研究大數據,深挖大數據的專家。這種專家不僅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而且能夠承擔起大幅度提升人才管理科學化水平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