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青島二中的教育教學成績是驕人的。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教育? 校長孫先亮道出成功的秘訣:青島二中取得的成績,是對素質教育堅持不懈追求的結果。 當眾人對素質教育懷疑、質問的時候,二中以他們的改革實踐詮釋著素質教育的內涵與理念。
(一)造就終身發展之生命主體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知識化、信息網絡化等多樣化生存方式的社會,要求未來社會的人才必須是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的、富有挑戰性的、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高素質人才。
正是基于對社會發展趨勢的理性而準確地把握,青島二中確立了“造就終身發展之生命主體”的育人目標,強化學生基本素質的養成,注重“獨特的智能品質、卓越的領袖氣質、執著的創新精神、自主的研究能力、開闊的國際視野”等特色素質的培養。為此:
1.制定《青島二中學生素質發展方案》,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和特色素質的培養
學校在總結近年來實施“學生自主發展模式”,推進“五自工程”(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鍛造、自創社團、自主學習與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青島二中學生素質發展方案》。該方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引領著素質教育邁向更加成熟和穩定的狀態。
為發展學生的多元化素質,學校搭建起一個個寬廣的平臺:整合學校資源、社會資源、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深入推進“成功園丁模式”、“創新教育模式”、“學生自主發展模式”和“開放辦學模式”;統籌規劃課堂教學改革、課程體系建設、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育管理創新等工作。
以傳統文化統領學校德育工作。制定并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案》,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貫穿于學校德育工作,以 “仁、義、理、智、信、溫、良、恭、儉、讓”為主要內容,開展“行為規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
實施“完善人格的高一,拼搏進取的高二,放飛理想的高三”系列德育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學會并能夠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高一年級以行為規范教育為基礎,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通過指導學生規劃自己的人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健全自己的人格,凸現了“完善人格的高一”這一教育重點;高二年級以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和培養特色素質、拼搏進取精神為重點,開展了系列教育活動,使“拼搏進取的高二”這一教育重點落到了實處;高三年級以實現理想奠定扎實基礎為重點,以狀態的調整、自我認知能力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培養為基礎,通過班級文化氛圍的營造,通過“最后的拼搏、最后的精彩”和“把美好留給母校,讓回憶成為自豪”的教育活動,體現了 “放飛理想的高三” 的德育特色。
2.建立“學生素質發展通報制度”,完善學生素質發展評價和保障機制
學校依憑《青島二中學生素質發展手冊》,利用《青島二中學生成長記錄袋》收集和整理學生的標志性成果,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不僅拓展了學生評價的內容,而且目標多元、方式多樣、關注過程的評價方式看到了學生的發展性,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科學的評價自己和他人,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發展。
為確保學生參與道德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學校制定了《青島二中學分管理與認定辦法》,并建立了網上“陽光檔案”素質測評系統,對學生的各項活動實行課程化管理與評價。評價采取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教師評定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定相結合以及學生素質發展狀況縱向比較的評定方式,以學分形式呈現評價結果。
在此基礎上,學校推出了“學生素質發展情況通報制度”,即班主任定期向家長通報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這樣一來,學習成績和素質發展都成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使家長不只是關注學生成績的狀況,更是看到了學生的素質發展和素質的“增值”。
3.完善“全員導師制”,架起學生和教師溝通的橋梁
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經常性地接受自己喜歡的老師的教育和指導,學校實施了“全員導師制”,并出臺了《全員導師制實施方案》。所謂“全員導師制”,就是按照師生雙向自愿選擇、學校適當調控的原則,為每位學生配備導師。導師通過談話、輔導、寫信等方式,定期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學習等情況,幫助學生合理選課,制定發展計劃,隨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有效地進行過程性評價。
在成功實施“全員導師制”的基礎上,推出了導師預約辦法,學生將需要得到的幫助填寫在預約談話表上,通過班主任發到各位導師手中,使導師的指導工作做到了有序安排和有的放矢。各位導師通過談話、輔導、寫信等方式,定期了解學生的心理、思想、情緒等狀況,幫助學生制定發展計劃,監督學生的發展過程,進行過程性評價。有的老師與一個學生一學期交流次數多達20余次。“全員導師制”使學校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的關注和指導下健康成長。
利用假期時間在校內開展的“結識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活動”,進一步發揮了優秀教師資源的教育價值,推動了全員導師制工作的開展。
(二)造就高素質教師團隊
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學生發展的基礎。沒有教師的發展,就不可能實現素質教育的真正推進。青島二中面向全國招聘教師,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整合各種教育資源,造就了一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高素質教師團隊。
1.實施成功園丁模式,推出《鳳凰計劃》,為教師專業發展營造綠色環境
學校實施的成功園丁模式,從機制上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保障。能者上、庸者下的競爭機制,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對學校的貢獻量為評價標準的獎勵機制,鼓勵教師“講奉獻、比發展”。將學校的發展要求與教師專業化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鼓勵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潛能。“學術休假制度”的實施為教師主動發展提供了空間,教師根據教學研究的需要,可以向學校提交學術休假申請報告,到教育發達地區的學校進行考察學習,形成成果報告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評價機制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對師資隊伍建設進行統籌管理,學校成立了“人力資源開發辦公室”、“未來教育家學校”,集中學校的優勢資源,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規劃,為青年教師的成長開辟了一條快捷通道。2008年學校又推出了“鳳凰計劃”,力爭建立起一種新的人才培養的機制,使每位教師都能在競爭中成長,像鳳凰那樣在烈火中永生,從而打造一支高品位、高素養、高技能的師資隊伍,形成青島二中教師隊伍品牌。
2.高端培訓、高層閱讀,引領教師向高層躍進
為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學校不斷拓展培訓資源,先后與華東師范大學、青島大學師范學院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學校邀請青島市教育學會和教育發展研究會教育專家到校聽課,并與每一名教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在此基礎上選派教師外出進行高端培訓。2006年、2007年,學校派出73名教師到華東師范大學參加高層培訓。
學校把讀書、研討與教育教學以及人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深化學習型學校建設。邀請專家來校進行《讀書與教師專業成長》主題講座。為教師們購買了《多元智能理論》、《一生的學習》等書籍。開展學校讀書節活動,組織了“研讀經典,敘說故事”的讀書交流活動。
3.強化教師智慧優勢,實現教師個性發展最優化
就如何強化教師智慧優勢,青島二中作了有益的嘗試,推出了“首席教練員”制度,建立了“教學專家”、“教研專家”、“技術專家”和“德育專家”的評選制度,目的在于發揮每個教師的智慧強勢,給他們機會發展,讓他們體驗成功。
4.弘揚金牌精神,塑造高尚師德
學校大力弘揚“敢為人先、勇于創新,追求卓越、勇攀高峰,自強不息、榮校報國”的金牌精神,開辟“師德論壇”,引導廣大教師積極開展師德大討論。開展“愛與責任”、“讓師愛生輝”、“我為學校發展做貢獻”等主題教育活動,努力營造濃厚的師德教育氛圍。 “學校第一、學生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正在成為二中全體教職工共同遵守的工作準則,敬業、樂業、成業成為二中教師的價值取向和自覺行動。
(三)文化主導的高效益課堂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深刻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生命質量和終生發展。按照新課程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青島二中確立了以知識為載體,重視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價值觀,形成了“低起點、高觀點、高目標”的教學方針,提出了課堂教學的設計由演繹法向歸納法轉變,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
基于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堅持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心,引導教師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思維品質上下功夫,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學生多元化和多層次發展創造有效的時間和空間,以此追求教學質量的最優化和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切,在青島二中的課堂上被發揮的淋漓盡致。在老師的精心導演下,學生的戲唱得越來越好,舞臺也就越來越寬廣。
1.實施課堂改造行動,推動課堂教學價值觀的根本性變化
學校在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實施了“改造課堂行動方案”,按照課堂教學改革“六步曲”深化并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伊始,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學校實際,學校首先制定了《青島二中課堂教學達標活動方案》,從教學基本環節和對新的教學理念學習與實踐基礎抓起,采取以集備組為單位進行不打招呼的分散聽課、集中評課的方法,并為老師的課堂教學寫出鑒定意見。達標課堂的實施在全校形成了重視課堂教學、研究課堂教學和評價課堂教學的良好氛圍。在“達標課”的基礎上,學校推出了“精彩課堂”活動,組織全校教師開展“亮出你的精彩”教學比武活動,由校內外專家小組擔任評委,從中選出優秀課、優秀課件、優秀教案等在全校表彰。全體參賽教師依據新課改的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展示個人風采。還邀請評委和專家進行點評,對參賽教師進行診斷性評價。通過“精彩課堂”活動,新老教師相互聽課,共同切磋教學技藝,使每位參賽教師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加深了對新課改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為了進一步深化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學校從細節入手開展了“研究課堂”活動,要求各教研組開展以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為目的的公開教研活動,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同一節內容,由一位教師執教或者由兩位教師同時執教,大家共同參與研究,不同年級、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教師相互切磋,在碰撞中交流觀點、激發智慧。通過這樣的活動老師們更多的是在參與研究的過程中,進行了更深入的反思,獲得了共同成長、共同提高的效果。為展示教師獨特的課堂教學風格和特色,二中組織了“特色課堂” 教學活動,專家小組成員深入課堂聽課,課后與授課教師對話,授課教師在回顧自己的課堂教學發展歷程和追求后,大家一起研討突出的特色及其主要表現,同時指出特色尚待發展之處,并在此基礎上由專家小組做出書面反饋意見。學校適時召開了課堂教學特色展示和經驗交流會,幾位教師所展示的教學特色得到了專家和老師們的充分肯定。
為順利實施課堂改造計劃,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堂教學督導評估小組,邀請青島市教育發展研究會、青島大學師范學院的專家和教授與我校特級教師組成專家小組,進行了全程指導。
2.體現“還知識以情感、還課堂以靈性”的文化價值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構建文化主導的高效益課堂越來越受到老師們注重。一是教師在課堂上注重方法的變革,用質疑和探究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已成為一種追求;二是注重挖掘知識的情感價值,賦予課堂以靈性,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豐富學生的頭腦,關注人文、關注社會;三是注重如何以自身的素質來提升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研究和挖掘知識形成以及知識本身所蘊含的情感價值和人文價值,“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滲透;同時關注課堂整體的動態,注意以各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使教學活動真正實現師生共鳴與互動。
3.實施《青島二中教師教學質量與效益綜合評價辦法》和《青島二中教學增值評價辦法》,以教學評價激發課堂活力
根據學校發展的要求,學校成立了課堂研究評價委員會,實施了《青島二中教師教學質量與效益綜合評價辦法》和《青島二中教學增值評價辦法》。將課堂教學評價的焦點放在教師指導前后所產生的“增值”部分,用此比較學生入學時與接受學校教育后學習成績、非智力因素和教師口碑及滿意度增進的幅度。學校制定《增值評價標準》,將“老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老師的教育教學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總的熱情或對本學科的學習熱情”等作為評價的指標,通過評價,促使教師形成精品意識;通過評價,促使教師明確工作使命;通過評價,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化學習,幫助教師構建專業化發展規劃;通過評價,公正客觀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能力和教學業績。學校通過這種發展性、形成性評價,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促使教師提高自身專業化發展的意識和層次,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通過一系列教學評價機制的創新,課堂活力被激發出來,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效益明顯增強。
(四)樹立開放的大課程觀,構建開放的富有個性化的大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生素質培養的有效載體,是學生成長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多樣化和選擇性應是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青島二中樹立開放的大課程觀,構建開放的富有個性化、立體性的大課程體系,實現學生資源類課程、教師資源類課程和社會資源類課程的有機統一。
1.開設知識拓展類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選擇
教師每年向“校本課程管理中心”提交個人課程計劃,學校根據學生發展的要求和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對每學年的課程計劃進行審核。近幾年來,學校每學年開設100余門校本課程,其中依據二中學生特色素質的培養目標,開設韓語、法語、德語等小語種課程,陶藝、體育舞蹈、茶藝等藝術類課程,品人錄、紅樓夢賞析等人文類課程和兵器王國、天文觀測、氣象觀測等自然科學類課程,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習語言是了解文化的前提,學校專門從大學聘請老師為學生開設韓語、法語等小語種選修課程,讓學生們通過學習語言去關注不同國家的政治、文化與歷史,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知識拓展類課程的開設受到學生的歡迎和認可,學校定期對校本課程進行網上測評,根據學生反饋調整課程設置。
2.開設體驗感悟類課程,為學生素質提升的搭建平臺
在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鍛造、自創社團、自主學習與研究的學生自主發展模式的指導下,學校“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學生論壇”、“科學教育學院”和“優秀輔導員制度”等被納入學校立體課程體系,作為學生體驗感悟課程。此類課程的開設不但培養了學生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領袖氣質還讓所有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找到自己的舞臺,找準人生未來的發展方向。
3.開設公益服務類課程,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立足學校、服務社會是開設公益服務類課程的根本目的。學生們走進社區、來到軍營、醫院和社會福利院,體驗生活,提供服務,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強。學校建立了50個社區實踐基地,為規范社區管理制定了《學生社區實踐管理條例》,制作了配套的社會實踐反饋卡分發給學生。為了擴大社區實踐的范圍,2007年分別與青島啤酒集團、青島朗訊等企業簽署實踐基地協議,定期組織學生走進企業,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經受鍛煉。
4.隱性課程,以校園文化、環境塑造學生人格
學校相繼實施了“傳統文化進校園”、“感恩教育”和“紳士風度淑女風范”禮儀宣講等系列德育課程,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規范的禮儀。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校園道路命名活動,賦予校園建設以傳統文化的內涵;學校積極營造校園“書香”文化,舉辦了“讀書節”,在教學樓內設立了書吧,每個書吧內精心配置了100多種刊物,由學生自主管理學生在課余時間可隨時到書吧進行閱讀,及時了解和掌握科技、社會、生活信息;金牌教練安文山老師和校友孫維剛老師的雕塑座落校園,體現著學校的一種精神——金牌精神;以班訓、班歌和班級公約等的建設為重點,努力營造活潑向上、陶情益智、富有特色、催人奮進的班級文化。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時時處處感受優秀文化,領悟人生哲理,增強自我發展的動力。
青島二中的改革成果秘訣
時間: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