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提出】
市中區西王莊中學幾經探索、實驗、論證,形成了既符合新課改要求又符合學校實際的“十六字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感知目標、有效預習、點撥互動、反饋拓展”。該模式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線,充分體現教學過程的民主、真實、融洽,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但在日常教學中,仍然有許多難題亟待解決,諸如“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等。
【問題的解答】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生成的課堂,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是教師精當點撥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對話,共同發現、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和必備手段。那么,如何實施有效課堂提問?
1. 控制好問題的啟發性
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結構的特點。課堂中老師提出的問題必須有很好的啟發性: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在易錯處設疑。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后順其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是學生創新思想的重要品質。抓住學生的易問點提問,精心引導學生,學會提出疑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
2.控制好問題的難度
教師要善于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設懸念,在學生可能形成價值觀念、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的原始生長點處設置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終使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化歸為“已知區”。
3.控制好提問的頻率
對于如何控制課堂提問的頻度問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設計思考量大的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做到“少而精”,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探索新知的能力。
4.控制好學生思考的時間
有效的課堂提問,一方面要根據問題的難度適當控制提問的等候時間,也就是說,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以便提高學生回答的準確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般來說,自提出問題到指定學生回答,至少應該等待5~10秒鐘為宜。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那么留給學生的等待時間以20秒左右為宜。
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時間: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