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德育的魅力在于喚醒

時間:2013/12/24

德育面對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靈魂,它需要教育者掌握一種神奇的力量,他能喚醒自己,也喚醒他們接觸的人。

喚醒是人與人的對話,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是有魅力的教育者豐富的教育情感和清醒的教育智慧所孕育的一種心靈人格的撞擊和交融。通過“喚醒”,可以使一線的教師真正認識自己和自己所處的世界,認識自己存在的處境、生命的歷程和未來的使命,幫助他們找回缺失的主體,使他們成為一個真正具有自我意識和充滿生命希望的人。當然,作為教育者切不要一味試圖以春風喚醒不同季節的花朵——每一個孩子的稟賦、氣質、興趣、情感、思維等潛質都是迥異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當我們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時,我們理應摸透他們的脾性,像不同季節的風兒對待不同的花朵一樣。

第一、喚醒學生愛他人、愛祖國乃至熱愛世界的情感道德觀
現在的青少年,九成有“唯我獨尊”的傾向,他們不知道感恩,因為他們感受不到父母、老師、朋友的付出是因為愛,在他們的心里,只有自己。可以想象,一個感受不到愛的人是不會有愛心的,更不會有責任心的。要讓學生學會愛,首先應理解什么是愛。愛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一個具有愛心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對人生充滿信心;愛,是一種責任。一個富有愛心的人,也是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生活中處處皆有愛,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感受。當你出生后,父母的疼愛;當你走進學校后,老師的仁愛,同學的友愛;當你遇到困難時,朋友的關愛……。人的生活離不開愛,沒有愛就沒有快樂。

教育學生學會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身邊的人,乃至發展到對自然、對祖國的熱愛。我們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為我們的生存提供的物質條件,人類對于自然的依賴和利用,感受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開展“環保”系列教育活動;了解祖國的地大物博,更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豐富底蘊,從祖國的優秀兒女特別是在祖國危難時刻為祖國獻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發奮圖強,刻苦讀書,立下報效祖國的理想。

同時,我們也要喚醒青少年的全球意識,讓他們客觀地、科學地認定自己在世界坐標中的位置,摒棄傳統的落后觀念和意識,敢于和善于吸收外來先進文明,樹立“天下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世界歷史發展觀以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主人翁責任感。同時要喚醒學生敢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領軍人物和世界領袖。

第二、喚醒學生的開放和創新意識,努力開創德育新思路
“在中國的課堂,只見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桿挺直,雙手背后,雙腳并齊。老師講課的時候,學生們鴉雀無聲;老師提問的時候,學生們無聲地舉手的姿勢都是統一規范的。這樣的場面猶如到了軍營一般。在讓人感到神圣與威嚴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和束縛。”這是美國教育工作者看到我國教育現狀所講的話。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教師對學生的種種束縛,已把他們年輕的心靈破壞得“千瘡百孔”,學生沒有個性的張揚,沒有人格的塑造,更沒有主體的回歸。“以人為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德育教學指明了方向,即應著眼于開放,喚醒學生的開放意識,使教育教學真正走向學生的內心,滋養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青少年是最少保守思想,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創新精神的一個群體。祖國未來的發展靠青少年,發展的希望在創新,創新的希望在青少年。創新意識是以思想活躍、不因循守舊、富于創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精神和追求為主要表現。只有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才能敢想前人沒想過的事,敢創前人不曾創成的業。

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創新能力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而科技的發展,首要的是對創新人才的需求。

國家的發展需要培養大批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我們的教育再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拿中學教育來看,我國的學生習慣于虛心地接受“古圣先賢”留下來的“永恒教條”,而美國學生能產生類似“方形蘋果”的創造性構想,足以說明我國的學生急需培養創新思維的意識。這種思維方式要求學生在客觀需要的推動下以所獲得的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綜合地運用各種思維形態和思想模式(而非定勢)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第三、喚醒學生知榮辱,明禮誠信的道德意識
“現實教育中,如果一個學生在生活學習道路上遇到了教育者的冷酷無情、蠻不講理,那么會使學生向善的心靈變得粗暴,會使學生變得冷酷和殘忍。”這正好表明教育藝術的重要規律:以人格才能喚醒人格,以高尚才能喚醒高尚。教育者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大聲呼喚學生內心“良知的聲音”,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侵略者,讓學生生出幾層精神的堅甲。教師要讓學生在學校就守住心靈的安寧、人性的美麗,從而奠定做人的根基。

良知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道德底線,沒有了它,人就會成為社會上的危險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某種善良的東西,只要有火星就能燃燒。那么作為教育者就要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提供一塊純真、善良、友愛的沃土。不是憑教條灌輸,而是堅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手段、力量,引導學生做出善行善舉,從而使學生道德的善根自由自在地生長。喚醒人的良知,彰顯的是道德自律的力量,倡導的是社會主義榮辱觀。人要活得有尊嚴,就得自覺做到知榮明恥,做一個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好公民。

奮進的中國,不僅要向世界展示物質文明的豐碩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 教育部部長周濟: “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教材、引入課堂、引入學生頭腦,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教育中突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與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認識水平結合起來。

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的戰略高度,切實提高對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不斷豐富教育內涵、拓展教育途徑、增強教育效果。積極主動地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教材、引入課堂、引入學生頭腦,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教育中突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加強社會實踐環節,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彰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礎,切實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而講禮儀就不得不講誠實信用,二者相輔相成。沒有誠信就沒有秩序,沒有誠信,市場就不能健康地運行,市場上出現的“黑心棉”、冠生園“月餅信用危機”、“三鹿”牛奶事件,就表明我國市場經濟中的信用意識急待加強,而學校德育工作中加強明禮誠信教育更是刻不容緩。

第四、喚醒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由于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可能取代自然環境的天然優勢,所以我們在走向繁榮的征途上毫無理由以傷害環境為代價。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少數國家憑借高新科技優勢片面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似乎與自然環境不共戴天,結果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接踵而至,這個教訓是夠慘痛的!

那么,如何喚醒青少年的環保意識呢?首先,要讓其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辯證世界觀。一方面,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故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遵循其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人類又可以改造自然,使之盡可能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這說明人類必須精心地呵護自然界,使之保持生態平衡。其次,要培養青少年的環境價值觀,環境價值包括人類的棲息價值、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等方面,而棲息價值又是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價值,所以,要是人類無知地破壞環境就等于慷慨地自殺。

德育的靈魂是喚醒、是幫助、是點燃。喚醒心靈的德育才是充滿魅力的德育。德育之所以區別于單純的文化傳遞,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德育的核心價值所在。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天天噜啦在线播放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有码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 色老99久久九九爱精品 | 亚洲激情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