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學校的基層單位,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基礎環節,它關系到學校的全局工作,直接影響全校的校風校貌及教育教學質量,而班主任就是班級最直接的管理者、引領者、決策者。此外,班主任還是任課老師的核心,是學校領導進行教導工作的骨干力量和得力助手,學校良好風氣的形成,學校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一個合格的班主任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凝聚能力,更要有與人溝通的能力。通過班主任網絡培訓學習,我對此更加深刻。
一、與學校領導的溝通
(一)溝通能更好地落實學校各項要求
學校工作依靠班主任上情下達,學校工作的安排布暑、校規校紀的制定是統觀學校大局的綱領,其貫徹則主要在班主任。與領導溝通,切實把握領導開展活動的目的,是貫徹落實學校任務的關鍵。
例如新生入校時,學校的補充新桌椅只能裝備一個班級,所以二班就使用原來的舊桌椅。一些學生開始噘嘴并有了怨言,這時班主任及時和學生溝通,把學校的計劃安排作了說明,并發動學生一起利用做桌套的方法,把桌面進行裝飾,不僅改變了班級的面貌,而且讓學生學會了理解、樹立了服從大局的意識。
(二)溝通可以使學校的制度更加完善
班主任不僅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輔助學校領導開展工作,更要及時把有關班級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與要求(包括來自學生、家長的)反映給相關領導(年級組長、主任、校長),以供領導決策之用或尋求領導的幫助。當學生或班級出現了特殊的情況時,班主任的及時匯報、溝通,會使特殊的問題、現象得到及時處理,有利于學校工作規章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二、與任課教師的溝通
班級是由老師和學生一起組成的,班級管理也不僅僅是班主任一人所能做好的。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班級管理中只有凝聚任課教師的力量做到齊抓共管,才能達到管好班級的目的。因此作為班主任要做好與任課教師的溝通。
(一)溝通能讓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有長遠的眼光,要顧及班上整體的教育教學工作,經常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充分調動其他教師管理班級的積極性,加強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溝通,才能把班級管理工作抓出成效。
例上學期,由于自己所擔任的化學課每周只有兩節,課堂上接觸學生的時間有限,化學課上也沒有發現什么異常現象。一天在和老師交流時,語文老師提到這兩天林某某同學上課總愛睡覺,這和以往相比有些反常。課后找到該項同學了解才知家長因為工程趕進度,常常工作到半夜,巨大的噪音讓她夜不能寐,從而影響了第二天的聽課。后來通過和家長溝通,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休息問題。對于有些課堂上自制力較差、對其它同學影響較大的學生也采納了各任課教師提出的建議、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課堂聽課效率。
此外班會、家長會邀請任課教師一起參加,使班級管理成為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共同教育目標。
(二)溝通能調動任課老師的積極性
由于班主任常常和學生打交道,對學生了解更多,因此,面對某些個別學生對某一任課老師的不配合導致的任課老師上課不積極,班主任首先要與任課老師溝通,向他介紹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任課老師開展教學工作。
例在學習方面,由于學生對班主任的“畏懼”心理,總會不自覺地把時間或精力偏向班主任所教學科,因此班主任必須要引導學生根據學科特點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分配學習時間。特別是在復習階段,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班主任一定要大力支持、配合任課教師輔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各科學習都能均衡地發展。而對于任課教師在教學方面提出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班主任也應該積極支持并大力協助。這些,都只有通過溝通才能實現。
三、與學生溝通
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發展的引路人,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如何使班集體中的每一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集體的實力得到增強,關鍵看班主任能否管理合理,能否使人心所向。在學生出現問題時良好的溝通可以幫助師生雙方達到互相了解、互相信任,從而有助于找出問題的根源,更好地解決問題。
(一)與班干部溝通使其當好領頭羊
及時發現、教育和培養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級重要的一步。而與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經常性的溝通,是完成此項工作的關鍵。初中學生在心態和行為等方面與班主任老師存在諸多隔閡,兩者之間的溝通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發揮“干部作用”。班主任要經常與班干部溝通,一起分析、研究班級情況,幫助他們制定工作計劃,制定班級工作目標,引導班干部完成各項日常工作及重要的班級活動等。
(二)與“落后”學生溝通使其不掉隊
班級之內總有一些學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掉隊”,如果是學習上的暫時落后還可以彌補,但如果是心靈、情感問題導致的學習積極性減弱就需要班主任及時發現問題,并與之溝通,使其解除困擾,奮起直追。
近年來由于人們對婚姻觀念的轉變,離異家庭越來越多。班內單親家庭或再婚家庭的學生也在增加,他們中有的因遭受心靈的重創而變得敏感多疑,有的還會冷漠、自私、或暴力或內向。表現在課堂上容易走神、精力不能集中;課后作業不能認真、獨立地完成;對班級的事情不管不聞、沒有激情等等。面對這樣的學生,除了和他們的父(或母)交流外,在學校里,班主任與他們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心中的苦悶,進行一定的心里疏導;鼓勵他們和同學交朋友、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感受集體的溫暖,并常用激勵性的語言來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一起制定學習計劃且在行為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提高學生的自制力等等;溝通使的平時陰沉著的臉的學生有了笑容、不寫作業的學生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運動會報名表上出現了他們的名字,更重要的是他們性格和人生觀的也在發生著改變。
當然了,與學生溝通過程中,老師不僅需要真誠以待、尊重學生,而且要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學生由于家庭環境、文化素質、個人心理特征、性格不一樣,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班主任說話不注意,用奚落、諷刺的語言當眾羞辱學生,會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班主任的語言決不能是一種諷刺挖苦的語言,而應是一種如春風細雨的溫暖語言。這樣使學生既可領悟到自己的錯誤、容易接受老師的觀點,又可從中體會到老師的期望和愛護,有利于師生良好關系的形成。
四、與家長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開學生智慧心靈重要的一環。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了如指掌,能較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在家里的情況,學生也喜歡毫無保留地向家長反饋學校、老師、同學和班級情況。利用家訪、家長會和電話經常同家長聯系,對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進而管理好班集體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了,進入青春期,孩子有一些話不喜歡跟家長說,而喜歡跟老師講,這樣,班主任起著特殊的作用:架設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
(一)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情況
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盡如人意,從表面上又看不出問題,這時候與家長溝通往往會有意外收獲.
例如孫某在學校表現良好,與同學的關系及學習情況也很正常,老師眼里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女孩。一次電話家訪中家長向老師反映該生在家中“脾氣暴躁、無理頂撞”的種種“劣跡”,母女關系劍拔弩張,為此孫媽媽常常氣的掉淚。在和孫某交流后,班主任又幾次和孫媽媽交流,要求家長要克服“家長制”作風,學會辨證地、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不能只看到孩子的不足,也要欣賞孩子的優點。要融入孩子的生活,成為孩子朋友,同時從方法技巧等方面進行了溝通。在后來的接觸中,孫媽媽高興地說:孩子變了,性格溫和,學校里的事也愛和媽媽交流了,更重要的知道關心媽媽了。
(二)與家長溝通傳達學生狀況
雖然大部分家長是關心自己孩子的,但是也有一些家長因忙于自己的事業,導致了對孩子的忽視,導致學生在學校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此時,班主任與家長的及時溝通能雙管齊下,避免意外發生。
例如十五六歲的孩子正是青春逆反時期,對事情的好惡判斷還處于朦朧時期,社會上各種不良現象也在誘惑著他們,特別是一些家長的行為舉止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為了學生的正常安心的學習,學校規定學生在校不準佩戴耳環節、首飾;不準燙發、染發,個別學生因為“愛美”之心,還是常有違規行為。老師與之談話后又多次和家長聯系,使之認識到孩子生長發育時期外界環境的影響對孩子的重要性。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現在班上沒有再出現學生有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舉止。
總之,溝通是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橋梁,班主任要善于架設,只有這樣才能力聚一處共同建設學校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