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課開出率低、學生動手機會少、部分教師動手能力弱——
實驗為何與課堂教學漸行漸遠
近日,記者從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主辦的數字化實驗教學高層論壇上了解到,盡管數字化實驗在推動新課改、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創新實驗上取得了進展,但是教學生做實驗卻恰恰是我們許多物理老師最不擅長的。
現象:講實驗頭頭是道 做實驗漏洞百出
前不久,上海某區舉辦了一項物理教師實驗技能競賽,有一個用油膜法測分子直徑的實驗,實驗不需要任何先進儀器和方法,就是痱子粉、油酸溶液,然而就是這些簡單的東西卻難住了不少青年教師,很多人不知痱子粉怎么撒、油酸溶液怎么滴,有的拿著調羹一勺一勺往水里撒;有的數油滴,多少滴油酸是1毫升……
一項針對上海中學物理教學的問卷調查顯示,學生課上最感興趣的是做物理實驗,包括看教師演示實驗。“‘教學生做實驗’恰恰是我們許多物理老師最不擅長的。”上海市物理教研員湯清秀說,而老師們講起實驗卻都頭頭是道。“許多實驗只要反復講,反復練,學生居然也能考出很好的成績。”湯清秀擔憂地說,“有專家給我們建議,能不能在考試命題中,把實驗能力體現出來。我們在近年的高考筆試中也有非常多的實驗題目,但老師們很有本事,研究出一套針對實驗的復習資料,不用去做實驗,全部用‘講實驗’的辦法就能應對考試。”
現在很多教師都是80后,學歷很高,對于計算機、Flash等信息技術都能駕輕就熟,用多媒體課件“講實驗”比起“做實驗”要輕松得多。而許多實驗課既費時又費力,因此學校實驗課是能不開就不開,能做演示實驗的就不做學生實驗。據上海市某區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學生實驗課開出率不到80%。
“上海的實驗開課率已經很高了,全國其他許多地方能達到50%就不錯了。”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副主任、山東遠大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李鼎說。因工作關系,李鼎經常到全國各地學校負責實驗設備的售后服務。他說:“有些學校的實驗桌上全是灰,一看就知道幾個月沒做過實驗。還有些學校的教學儀器連箱子都沒開過,甚至有的學校實驗室大門還常年鎖著。”
國家新課改對實驗教學給予高度重視,在新課標中加大了實驗教學的權重。一些地區像上海市在新課標中,把實驗內容從原來的12個增加到22個,并在高考命題中加入了實驗的內容。在學校實驗器材配備上,國家和地方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尤其是西部和農村地區。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實驗課開出率低、學生動手機會少、教師動手能力弱、學校實驗意識薄弱等現象普遍存在,這種現狀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將嚴重影響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很可能導致今后國家工科人才的缺乏。
原因:教師動手能力弱 實驗員不列入教師系列
“好老師要有好幫手,兩個小時的實驗經常需要半天時間做準備,有些實驗不成功還可能白忙活。”上海進才中學物理教研室主任王肇銘說,這些是不計工作量的,完全是一種主動付出。而現在許多學校實驗教師缺乏,很多實驗都要任課教師自己親自準備,時間和精力上確實力不從心。
“做實驗是件很累人的事情”,但不能就此放棄實驗,實驗對學生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在王肇銘看來,實驗有“化繁為簡”的神奇作用,物理教學中用實驗比用粉筆要省事得多。他舉例說:“我曾經花5分鐘做實驗,講清了課堂30分鐘還講不清的問題。”但講課實驗前,他花去了三個多小時進行預先實驗求證。
目前,缺乏好的實驗員是困擾許多學校開展實驗教學的棘手問題。“老的實驗員退休后,有些學校不愿花幾千元聘實驗員,有的用幾百元從人才市場找個臨時工,有的學校把富余人員安排到實驗員崗位。”上海市實驗室建設評審專家徐振才說,怎么配合任課教師做實驗準備,如何保養實驗設備,這里面有很多學問,“而這些臨時人員什么都不懂,充其量只是個保管員,有的只能稱為鑰匙保管員。”
目前實驗員不列入教師系列,評職稱等問題都得不到解決,這也是許多學校聘不到好實驗員的原因。
辦法:培養實驗意識 加大培訓力度
實驗是理科教學的基礎,是理化生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研究的能力,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都是不可或缺的。
“實驗意識的培養”是關鍵,王肇銘認為,很多農村中學沒有實驗條件,但是只要教師有實驗意識,利用簡單的小制作,也可以做出效果很好的實驗來。反之,如果教師沒有這個意識,再好的實驗器具也只能放在那里“睡覺”。
王肇銘說,青年教師實驗意識的培養需要老教師引導,需要良好的實驗氛圍。“我們進才中學有個傳統,高三學生需要把所有的實驗全部復習一遍。有些新來的教師對實驗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我們不強制他接受,而是通過老教師的幫帶和環境的熏陶,給他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實驗教師素質問題也是目前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上海閘北區去年舉辦了全市首家實驗員培訓班,內容包括實驗名稱怎么確定、實驗器具如何保養、課前應做哪些準備等,讓全區所有實驗員的實驗水平有了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