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校領導,校長要經常和教師打交道,與學生溝通。領導不僅要領之以行,更要導之以言。校長一定要讓自己的話說得巧妙而不機械、委婉而不生硬、生動而不空洞、理性而不乏味,師生聽得入耳又入心,學校工作就會順水又順風。
一、剛性的話,柔性地說
為了政令暢通,校長要上傳下達;為了部署工作,校長要“發號施令”,按常理,這時校長的話是“硬邦邦”的,剛性的語氣透露的是一種威嚴,要求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完全沒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剛性的話,柔性地說,效果會咋樣?請看案例——
為推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某市實驗中學推行了“快樂課間活動”。為了保證學生活動期間的安全,學校規定各班主任是學生活動安全的第一負責人。學生活動期間,班主任必須“守”在學生旁邊,以便及時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洪校長在教師會議上作了動員報告:
“老師們,人們常說‘每天活動1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現在我們許多老師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快樂課間’不僅是學生的,也是我們老師的,希望我們老師能和學生一起活動,這樣既鍛煉了自己的身體,又能拉近和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并且還能處理學生活動中發生的一些危險事故,真可謂‘三全其美’,一舉多得。”
第二天,就像養成了習慣一樣,學校的老師一到活動時間,就換好鞋子,和學生一塊活動,歡樂的笑聲彌漫了整個校園。
洪校長的動員報告,其實是對班主任的剛性要求。但是,洪校長卻巧妙地轉化角度,從老師自身的健康狀況談起,以迂回的方式,讓工作要求變得充滿綠色和陽光,使硬性的要求變得溫柔動聽:“‘快樂課間’ 不僅是學生的,也是我們老師的”,“既活動了自己的身體,又能拉近和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并且還能處理學生活動中發生的一些危險事故”。洪校長既站在學生的角度,同時又站在教師的角度,全面地點出了師生共同參加“快樂課間”活動的雙贏效果,這樣說話,可謂“點石成金” 。校長與教師達到了認知的共識、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共振,教師就會覺得校長一言,軍令如山。
二、常規的話,反常地說
學校工作千頭萬緒,但常規會議不可或缺。例如學期伊始的開學典禮、新校長的就職儀式、學生家長大會、年度表彰大會、學校例會等。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會議不能沒有校長的“聲音”。但校長總是在常規的形式上說些常規的話,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套話,刻板和程式化,激不起聽眾的興趣和熱情,效果自然會打折扣。如果常規的話,反常地說,影響會咋樣?請看案例——
王校長因連續多次成功地改變了當地幾所薄弱學校的面貌而聲名鵲起,人送外號“校長王”。今年秋季,一紙調令又把他調到新光中學任校長。說起新光中學,當地教育界無人不知,該校的主要領導走馬燈似的換個不停。無奈之下,領導再次想到了“校長王”。王校長走馬上任的當天,全校教師習慣地來到會議室準備聽新校長的就職演說。他卻給大家講起了故事:
“老師們好!今天我講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一群老鼠開會,討論怎樣對付貓的襲擊。一只聰明的老鼠提出,給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這樣,當貓向它們走過來時,鈴鐺就會響,聽到鈴聲的老鼠就可以及時跑掉了。大家公認這是個好主意。但這個好主意卻遲遲沒有付諸實施,因為‘由誰去給貓掛鈴鐺’、‘怎樣才能掛得上’這些細節問題沒有解決。于是,給貓掛鈴鐺就成了鼠輩的一句空話和人類的笑談。今天面對各位老師,我想說:我愿意做去給貓掛鈴鐺的人!”
王校長別出心裁的演講形式,使得學校會議室消失了很久的掌聲雷鳴般地了起來。
新校長走馬上任,發表就職演說,本來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要想在一個爛攤子學校的教師面前一亮相,就能博得“滿堂彩”,贏得人們的認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程式化的演說可能得不到教師們的回響,客套的演說搞不好還會引起教師們的反感。
相形之下,王校長的就職演講算得上不同尋常,讓人稱奇:他不唱高調唱低調,不講大話卻講故事,出乎老師們的意料,此一奇;他妙把故事與現實鏈接,巧借故事表明心跡,此二奇。整體來看,前面的故事其實是在蓄勢,目的就是引出 “我愿意做去給貓掛鈴鐺的人” 這個決心。這句隱喻式的誓言,表達了王校長務實不務虛,勇于奉獻的工作作風,擲地有聲,讓人振奮。教師的掌聲就是最好的證明,新校長的人氣,這么一說,“騰”地一聲就升上來了。
三、理性的話,感性地說
校長講話,不能是清湯寡水,淡而無味,應該有理性深度,猶如心靈雞湯,滋潤心田。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對學生講話,你無視學生的心理特征,用概念演繹概念,深入深出,有理無趣,就會讓學生索然寡味,甚至產生反感情緒。如果理性的話,感性地說,反應會咋樣?請看案例——
學期伊始,某市外國語學校舉辦了一次“中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報告會”。楊校長在給學生講“生活中如何擺脫煩惱”時,他講道——
“同學們,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朝著太陽奔跑,看不見的陰影總是在我們背后,我們的眼前只有無限的光明??梢赃@樣說,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就是照耀在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太陽。為了她,我們開足馬力勇往直前地去追求,我們就不會也沒有工夫去斤斤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因為我們眼中只有那顆光輝的太陽。我們也根本無暇顧及我們背后給我們帶來痛苦和煩惱的‘陰影’。也正因為如此,流星為了那閃光的一瞬間,才心甘情愿地在孤寂中等待千百萬年;唐僧師徒為了取得真經,才不顧路途坎坷、遙遠,甘冒一次次被妖魔擒獲的風險……所以我們擺脫煩惱,擺脫困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為實現我們的理想和目標義無反顧地前進。”
學生聽得興味盎然,校長話音未落,學生就熱烈地鼓起掌來。
既然是關于心理品質方面的報告,肯定會涉及到較強的專業性知識。但楊校長卻沒有板起面孔空洞說教,而是針對臺下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征,把知識加以巧妙地“包裝”,借助繪聲繪色的描述,把抽象的東西描繪得如聞如見。這段話中,楊校長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巧妙地把理想、目標比作“太陽”,把痛苦、煩惱比作“陽光底下的陰影”,把實現理想目標義無反顧地前進比作“朝著太陽奔跑”,并且用排比的句式,列舉了兩個例證,語言形象,語氣強烈,道理透徹。理性的話,這樣感性地講,學生自然就想聽、愛聽、樂意聽。
換種說法天地寬。校長話講得好,自己威信才會高。因此,校長們一定要學習語言溝通藝術,掌握語言的智慧,力求話語溫而不火、威而不猛,真正做到言之有味、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言之有道,從而讓學校春和景明,惠風和暢!
校長說話也得講藝術
時間:201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