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校開展了以培養學生“正氣、大氣、靈氣”為目標的“有序德育”實驗研究。學校形成了切合學生道德發展實際的、較為完善的德育體系,構建起“系列化、生活化、人本化、制度化、網絡化”的“有序德育”模式,使“正氣、大氣、靈氣”成為一種高尚的德性品質內化于學生心靈之中,成為學生為人處事的行為規范、道德準則和人生信念。
一、 “三氣”培養目標和“有序德育”的內涵
“氣”在中國文化史、科技史、思想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教育上雖有提及卻引用不多。其實,氣順人順,氣和人和。人都是在一種生動的氣韻中生活、成長的,為學生提供一種靈動的氣場是使孩子們心靈得以滋養的重要途徑。因此,“三氣教育”是我校學生的立命之學,也是積善之方。所謂“三氣”,指的是“正氣”“大氣”和“靈氣”這三種人格品質。
正氣,在道德層面上就是指剛正的氣節、光明正大的作風和純正良好的風氣。文天祥《正氣歌》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其“正氣”兩字,有浩然、凜然,可贊、可嘉之意。講正氣,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高中孩子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的搖擺期,弘揚正氣,就是為了避免社會上一些負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價值觀影響學生,為學生擁有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奠定道德基礎。
大氣,意指大方、大度、寬容、包容,它是一種個性、稟性。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辛棄疾說:“有人雄泰華,無意巧玲瓏。”他們都強調做人要大氣,要做志向遠大、胸懷寬廣的人。當今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集家人寵愛于一身,“大氣”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與人協同、包容體諒的合作精神。我們認為學生的大氣應該是:從容大方、成熟寬厚、寧靜和諧、胸襟開闊、堂堂正正。
靈氣,意指聰慧、創新、有悟性。明朝吳承恩《畫松》詩:“風云暗淡藏靈氣,月露莊嚴有異姿。”《管子·內業》曰:“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無內,其大無外。”當下教育體制中的功利化因素讓孩子們少靈氣缺童真。我們相信擁有好奇之心、感悟之心、親近之心、創新之念的學生才能有美好的未來。高中生的學習,應當是自主學習,善于質疑,勤于反思,勇于創新。
所謂有序德育,就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思想形成的發展規律,以“正氣、大氣、靈氣”為培養目標,從各年級高中生的道德心理發展需要出發,對德育內容進行科學地分解和排列,形成一個個相互聯系的教育序列。其實質是一個“序”字,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生理、心理發展之序;二是道德發展之序;三是前兩者相互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教育發展過程之序。
二、 列入“有序德育”的“三氣教育”
高中生道德品質的發展貫穿于其整個高中階段,并延續到一生。這是一個自我道德感不斷提升、自身道德意志不斷增強,從而使得道德修養不斷完善的過程。假設學生的道德感是一個未知的木桶,那么通過“三氣”教育,就可能達到提升木桶的每一塊“板材”的目的,也就是放大了“木桶效應”。學校在按照“有序德育”的要求落實“三氣”教育的內容時,按照時間順序做了以下工作。
(一) 對全體學生進行了道德品質干預的前瞻性研究
首先,我們隨機選取了高一至高三各兩個班進行了有關道德品質發展的相關問卷調查,主要進行了誠信品質調查、學習行為調查、幸福感調查、學生興趣休閑方式調查、高中生自我價值感調查、學生內在需要調查等,以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品質的發展情況。
其次,運用文獻搜索法、觀察法和個案訪談法對部分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通過對學生會、學生社團、學生業余黨校的成員等進行訪談,了解目前學生的思想和道德發展動向。
最后,在對調查研究結果進行具體分析討論的基礎上,開始逐步形成“有序德育”規范教育的思路。
(二) 具體明確“三氣”要求,確定“有序德育”培養內容
學校依據調查內容,研究德育方法,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德育途徑。學校明確了不同年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生活特點,賦予了各年段不同的德育要求和目標;同時明確了各時間段的德育重點。在此基礎上,學校按照德育的總體要求把德育內容模塊化,確定主題,細化要求,并據此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引領和整合校園生活中的各種德育現象。
根據高一學生入校不久、初高中學生的差異和我校作為重點中學的生源特點等具體情況,學校確定了高一年級的階段德育目標:圍繞“修身、規則、文明禮儀”進行“規范教育、勵志教育、學法教育”。
高二學生對各種常規已經知曉,學習成績的分布形態逐步形成,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據此,學校確立的高二德育目標為:以“提升信念、糾正偏差、減少分化”為目的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健康人格教育、自我反思教育”。
高三學生自我意識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調解能力接近成年人,同時因為高考思想壓力和心理上的波動比較突出。據此,學校確定了高三的德育目標:以“培養健康心理、樹立遠大理想、確立正確‘三觀’”為目的進行“職業理想教育,挫折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進一步教育”。
三、“有序德育”的具體實施過程
學校以細節德育、生活德育、主體德育、制度德育、人性德育、網絡德育這六方面為德育著力點開展實踐活動,從“系列化、生活化、人本化、制度化、人性化、網絡化”六個不同側面探索“有序德育”的教育之路,開設了“正氣、大氣、靈氣”校本德育課程,出版了《正氣、大氣、靈氣德育文集》。下面以學校德育六大主題活動為例,剖析“三氣”育人目標導引下的德育序列性。
主題模塊一:“做誠信事,說誠信話,做誠信人”,開展系列“誠信”教育活動
(1)以周一的國旗下主題演講為載體,營造誠信教育氛圍。學校以每周一次早會的形式進行系列演講,如誠信的意義、誠信活動倡議、尋找身邊的誠信、開設誠信考場倡議等;利用電子大屏幕、黑板報、班級自置欄目、班級整體布置等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營造誠信教育氛圍。(2)以班會課為主陣地,讓誠信教育深入人心。各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各班制訂誠信公約,征集誠信口號和個人誠信宣言,討論切合十四中特色的“誠信”守則,同時每個年級推出精彩的誠信班會課,對征集到的誠信宣言進行評比篩選并制成展板進行宣傳推廣。(3)結合團委各項工作,使誠信教育處處開花。校團委組織學生進行“誠信調研”“誠信演講”等活動。同時將誠信教育融于學生社團活動中,開展了以“誠信”為主題的課本劇表演比賽、校音樂會演出;發動學生搜集身邊的誠信故事,通過校電視臺、展板等呈現給大家。(4)開設無人監考試場,使誠信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學校在高一高二年級各開設了一個無人監考試場,學生自愿報名并填寫申請表,說明要參加的試場和科目,由班主任和年級組總體把關核實。
主題模塊二:圍繞“八榮八恥”,開展“知榮辱、樹新風”系列活動,培養榮辱觀
(1)在始業教育中知榮辱。保送生開學的第一天,學校向保送生發放了“八榮八恥”宣傳卡片和“你心目中校園的八榮八恥”征集表,并向保送生做了“八榮八恥”的學習講座。在講座之后,全體學生在“知榮辱,樹新風”的橫幅上簽上自己的姓名,以表自己學習的決心和信心。(2)在學會感恩中知榮辱。學校結合“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在校園內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如在班會課時間,學校通過校園閉路電視系統向全校播放“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讓學生的心靈經受了一次洗禮;在學校周會上,學生代表以“感動的延續”為題演講;每個班級以“感動中國、感動你我”為主題進行了主題班會;母親節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了“給母親的一封信”活動,并要求學生回家給母親做一件事。整個系列活動在學生中取得了強烈反響,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3)在人生格言中知榮辱。人生格言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的體現,表現了一個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一句正確的人生格言能助人成功。為此,校團委、學生會向全校發出“我的人生我做主”人生格言征集活動,面向全校同學征集原創格言。全校各個班級利用班會課時間,以“我的人生我做主”為主題舉行了活動。同時,每個班評出最佳的格言10條,編訂成冊,并在學校電子屏幕滾動播放。(4)在日常行為中知榮辱。學校倡導學生以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榮,以違反學校紀律、違反行為規范為恥。在周一全校的周會上進行了“榮辱觀”教育的啟動儀式:用攝像頭記錄下學生在行為規范中不文明的行為,如隨意踩踏草坪、不遵守交通規則等。攝像頭記錄下的點點滴滴,觸動了每個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對“榮辱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主題模塊三:圍繞“創文明城市”主題,開展“文明從身邊做起”系列活動,提高學生道德素養
(1)文明從營造校園氛圍開始。學校開展了“杭州第十四中學文明用語”征集活動,各班進行了“文明大學堂”黑板報評比;在全校開展了樹立文明標兵的活動,黨校的學生率先給全校同學樹立文明形象。(2)文明從創建節約型校園開始。開學典禮上學校向全校學生發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倡議,要求全校學生杜絕十大浪費行為;學生暗訪學校各個部門、場所,拍攝各種浪費的行為,制作成DV,并在周會上指出15種浪費行為,以提醒大家注意。(3)文明從治理陋習開始。學校開展了“治理陋習你有金點子嗎”的征集活動,學生對校園內的不文明行為進行了盤點,還走上街頭進行社會調查。中央電視臺《公德萬里行》攝制組慕名到我校對此次活動進行采訪,部分學生應邀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杭州市文明辦等聯合舉辦的“治理陋習金點子”廣場宣傳活動。
主題模塊四:開展“走進人文,親近人文”系列人文教育活動
(1)利用周會平臺親近人文。活動期間周會講話的系列為“談自我修身”“談人文精神”等,加深學生對自我修養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他們自身的人文素養。(2)利用豐富的班隊活動和板報宣傳開展人文教育。以“做具有人文精神的高中生”為主題,每個班級開展了各種班團活動,如“誠信品質的養成”“做文明的中學生”“談個性與發展”“服飾與人的修養”等,同時圍繞人文教育進行了板報宣傳和評比活動。(3)在社團建設中加強人文修養的引導。口語社、韓語社、語言聯盟、環保社以“關愛人文,保護人文”為主題開展了演講比賽、作文大賽、尋找街頭的錯字等活動。學校還以承辦“杭州市社團文化節開幕式”為契機,推出了體現“三氣”精神面貌的藝術節目。(4)在藝術中成長,在音樂中凈化。每年秋假學校都會秉承“用高雅的音樂影響人,用高尚的作品感化人”的教育理念舉行大型音樂會,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音樂會、國慶60周年音樂會、秋季交響音樂會,讓學生在藝術的熏陶過程中感受高雅,凈化心靈。
主題模塊五:圍繞建立“健康向上的自我形象”,開展健全人格教育系列活動
(1)在尋找校園幸福感中調整自我。學校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了幸福感調查,了解幸福的來源。針對“你感覺什么是最幸福的”這一問題,在校園里隨機采訪教師和學生,并制作成短片在周會上播放。同時,進行“校園幸福大盤點”,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2)在實踐幸福中發展自我。放假期間學校開展了“尋找你身邊最幸福的人”活動,要求學生實踐幸福,把幸福帶給身邊的人,告訴他人自己是如何感受到幸福的,并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3)在思考形象中完善自我。怎樣才是一個健康的中學生?什么樣的形象才是代表中學生的?學校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評選中學生形象代言人”活動。參賽的學生展示了自己積極健康的自我形象,經過層層篩選,選出了兩位學生,他們“正氣、大氣、靈氣”的精神風貌讓同學們感受到一名中學生應具有的自我形象。
主題模塊六:圍繞“正氣、大氣、靈氣”開展系列活動
(1)利用周會這一德育平臺,以“正氣、大氣、靈氣”為主題,做好系列教育工作。(2)圍繞“三氣教育”開設校本課程,舉行諸如“靈氣在心”的主題班會。(3)在高一、高二年級中組織“溫馨教室”評選活動,這是我校正在開展的“正氣、大氣、靈氣”系列教育活動中的一項活動。“溫馨教室”的評選,為班級營造了“雅致、溫馨、和諧”的氛圍,創建了民主、溫馨、和諧、高品位的育人環境,形成了雅致健康的教室文化,促進了師生關系的民主和諧發展。
真正的教育在于價值引導。2011年5月,學校承辦了全國中小學德育創新暨“體驗·生成”德育研討會,向來自全國的德育工作者作了“三氣教育”和有序德育研究的典型介紹和經驗推廣。我校在鑄就學生品格的過程中,實施序列化德育,將“三氣教育”內置于學校精神之中,以帶有規律性的內容和針對性的手段,引導不同階段的學生完成特定人格成長任務,有步驟地提升學生的品格以成君子之范,真正達到了內化和自律以獨善其身的道德境界。
杭州第十四中學德育創新模式的探索
時間:201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