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教育

時間:2013/12/18

        新教育理論的創立者朱永新曾指出:教育就是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為了一切的人。這里的人當然也包括學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眼里要有學生。但長期以來,我們的眼里有分數,有考試,有教師的榮譽,有家長的期盼,有社會的需要……什么都有,而作為教育的主角——學生,卻缺失了,那就更談不上花精力去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了。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證明: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良好教學關系的基礎,而良好教學關系則是創設開放性課堂教學秩序、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先決條件。
        師生之間的交往動機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的誘因,它既能使學生為他所愛的老師而努力學習,也能使學生拒絕為他所不愛的老師而學習。如果教師能和學生建立一種友好合作關系,那么這種相互交往會使學生體驗到人情的真摯、生活的美好、心靈的溝通、然后“親其師而信其道”、“愛屋及烏”,學生就會以一種愉悅的心理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時候,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會具有可信感,孜孜不倦地傾聽和吸取;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會產生共鳴感,無論老師言辭多嚴厲,要求有多高,都會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會具有激勵感,不斷激發其學習的動力。反過來,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會給教師帶來一種真情之美、純真之愛,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因此創造和諧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創設友愛、融洽的人際環境,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學生愉快學習的前提。
        然而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見到不少師生之間不和諧,因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現象。一旦師生之間缺乏相互的情感交往,甚至被互不信任、對立、敵視的態度所代替,那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起消極作用,甚至可能使學生產生對抗行為和不合作態度。最典型的是故意搗亂。學生往往對教師的權威產生逆反心理,自覺不自覺地充當權威“挑戰者”的角色,以致對教師的指令會發生抗爭行為,包括下意識的嘟嘟囔囔,無意識的口是心非,有意識地陽奉陰違,甚至當面頂撞或出教師的洋相。如上課故意打岔,讓教師下不了臺;教師指名回答問題時拒不回答;經常拖欠作業;學校評比時故意不配合,不讓班級有個好分數等。這種情況更多地發生在學習落后或品德不良的學生中。
        師生交往的干擾作用表現在教師方面就是故意刁難學生。如有的教師把個別后進生視為眼中釘,想著法兒整治他們,排座位時讓他們坐在最后的角落里,上課走神答不出問題當眾奚落諷刺他,一直讓他站著聽課甚至趕出教室;作業不完成或做錯,以一罰十甚至更多;若發現學生不夠用功,出一張高難度超份量的試卷,來一個“下馬威”,讓大部分人灰溜溜。如此這般,教師盡管用心良苦,效果卻微乎其微,甚至適得其反,它不僅沒把學生引向學習,反而使他們視教師如虎狼,視學習為畏途。一個“差生”告訴班主任他想入團,班主任說:“你還想入團,你去入流氓集團吧!”這位學生大為惱火,變得更差,更不服管教,更不肯學習了。一個從來撈不到“及格”的學生,意外地得了個“及格”,他得意極了,拿到考卷就跟周圍的學生吹牛:我瞎做就得了個及格,你們那么用功還不如我。老師聽了生氣地說:“看你美的,說不定是你從哪里抄來的。”這位學生的一團高興頃刻之間煙消云散了。他陰沉著臉把卷子往抽屜里一扔,再也不聽老師的講課了,從此這位老師上課他就睡覺,這門功課完全放棄了。
        既然建立友好和諧的伙伴式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學習效率,不良的師生關系會惡化課堂心理氣氛,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果。那么師生關系不和諧的癥結在哪里呢?
        應該說,無論從師生雙方的年齡,知識經驗來看,還是從雙方所承擔的任務和所處地位來分析,師生交往障礙的主導方面是教師。
        教師在師生交往中出現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目標不切合實際,對學生的要求與興趣缺乏相應的了解;對自身的潛力和對學生的評價、態度的認識不正確;以不適宜該場合的方式態度去對待學生等等。在實際的相互溝通中,師生交往結構的內在行為誘因和外在方式方法是相互聯系的。對新教師來說,他們所表現的主要是缺乏交往技能,方式方法不當而產生的交往障礙。而對于所有老師來說,更為普遍的交往障礙主要來自內部誘因,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認知原因,主要是成見。
        成見是一種消極的態度定勢,它常常使人不能客觀、準確、全面地認識和評價交往對象,人為地在自己與交往對象之間筑起一道心理障礙,從而影響了交往的順利進行。
        “暈輪效應”是產生成見的主要心理原因。“暈輪效應”反映在師生關系上,就是教師把學習成績好壞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或主要標準,偏愛學習優秀生,歧視學習后進生。成績好的,就“一俊遮百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學習成績差的,橫挑鼻子豎挑眼,左看右看不順眼。長得不雅的,“邋里邋遢,一個熊包”;長得標致的,“聰明面孔笨肚腸,白長一副好皮囊”;開朗一點的,“伶牙利齒,嘰嘰喳喳,就是腦殼不開竅”;木訥一點的,“半天放不出一個響屁,活脫脫一個窩囊廢”。成績不佳這個致命的弱點,掩蓋了學生身上其他的閃光點,使得他們在教師的冷眼和譏笑中畏畏縮縮、戰戰兢兢,學習還有什么愉快可言呢?
        其次是情感原因,主要是缺乏愛心。
        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師愛,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由于師生間沒有血緣關系,彼此之間要建立深厚的情感,是很難的事,需要教師下一番功夫。然而,熱愛學生是每一個教師的天職。教師愛學生、師生感情好,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哄人,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整人。在很多情況下,師生交往障礙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愛心,傷了學生的自尊心,甚至葬送了學生的一生。
        第三是行為原因,簡單粗暴或行為不滿。
        師生交往的行為原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違背正面引導原則,不善于循循善誘,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去對待思想問題,或聲色俱厲,動輒訓斥,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或絮絮叨叨,一味說教與指責,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處處表現得倔強和不合作,如果教師再施加壓力,學生的行為就更有反抗性。
        既然師生關系障礙的主導方面在教師,掃除障礙主要應從教師方面做起。
        首先,消除成見。成見是影響教師正確認識和評價,導致師生交往障礙的認知原因,要改善師生關系,就必須消除成見。可嘗試以下方法:
        1、變換角度
        教師的成見與學生觀、質量觀有關。要消除成見,首先必須轉變自己的質量觀和學生觀,試著從別的角度來分析一下自己所討厭的學生,你就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有許多可愛的地方。
        2、心理互換
        教師和學生年齡不同,知識經驗不同,所處的地位不同,擔任的角色不同,立場不同,往往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為了縮短師生雙方的心理距離,可以在心理上換個位置,設想假如自己在對方的位置上會怎么樣。
        其次,行動感染。可嘗試以下方法:
        1、以身作則
        學生的模仿性強,教師的言行舉止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師若能身先士卒,往往能夠感化學生,化解師生之間的不愉快,比說教事半功倍。
        2、運用暗示
        心理暗示就是教師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通過言語以及眼神和舉止神態等非言語行為,將滿腔的期待和希望或明或暗地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增強學習信心,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3、笑臉相待
        笑臉相待并非裝腔作勢,虛情假意,而是發自內心的,類似于父愛母愛的師愛。有的教師表面看來對學生笑容可掬,但內心深處卻缺少與學生的感情聯系,對學生的喜怒哀樂很少激起共鳴,更少去細細體會。這種教師也許原則性很強,可人情味太少,內心冷冰冰的,使學生感到可敬而不可親,這就失去了師生心靈溝通的基礎。
        4、全面關心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好學生,包括對學生的校內外、德智體諸方面的發展全面負責,因此教師必須像園丁那樣盡心盡力育苗,全心全意地關心和照顧學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會被愛所融化的。
        第三,表揚批評。
        表揚和批評作為一對誘因和強化物,通過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肯定和否定評價,都能夠起到增強后繼學習行為的力量和傾向的作用。但表揚和批評的作用是有差異的。就表揚和訓斥而言,總體上,表揚優于訓斥。在承認這一點的基礎上,還應認識到,表揚和訓斥存在個別差異。比如就學生層次來說,對優等生,過多的表揚不一定會產生好效果,適當的批評反而有效;對后進生,訓斥總是無效的,而表揚反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高明的老師總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充分發揮表揚和批評的神奇作用。不管是表揚或批評,都要講究策略,把握時機。一般來說,表揚宜當眾進行,批評宜個別進行。除對錯誤嚴重而又影響范圍較大的問題進行公開批評外,一般不要在全班面前批評,而且批評也要委婉誠懇。
        新時期的現代學校教育,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旨在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使教育目標反映時代精神對人的主體意識與價值的需求,使教育活動成為人的生命交往與溝通的一部分,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生命整體的發展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全人生的教育,促進學生認知能力、道德面貌、精神力量和情感的全面發展,增進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自我教育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新時期,教師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創造和諧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創設友愛、融洽的人際環境,是教師教育成功的關鍵,也是學生愉快學習的前提,更是學校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需要。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欧美人另类成在线观看 |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 特级婬片女子高清视频国产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韩综合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