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要以研究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的教學。教學反思即是教師為了實現有效教學,對教學過程進行積極、深入的思考的過程。教師只有經常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理念,才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調整、修正。教學反思成為教師自身成長、成為“學者型教師”的有力助推器,同時,加強教師的教學反思實踐也成為學校管理的著力點。然而,教師在反思中卻存在著許多誤區,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再反思,尋求制約教師教學反思瓶頸的最佳路徑,更好地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指導教師運用反思來服務于教育教學。本文試圖通過對高中英語教師反思案例的再反思,就教師有效教學反思中的維度(廣度、深度與效度)提出筆者淺顯的看法。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反思是伴隨新課改而生的話題,現代教學管理越來越重視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教育管理者甚至對教師教學反思做出量的規定,在筆者從事高中英語教學管理中欣喜地看到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教學反思的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以及對自身專業成長的巨大幫助,開始主動反思并撰寫反思筆記。但與此同時,教師對于教學反思的理解和做法還存在著很大的誤區。一是任務式。一些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當作教學任務來完成,為應付常規檢查而寫反思,沒有真正用心去寫;二是片面性。只注重課堂教學任務的達成度,忽略了對學生其他學習環節的反思,缺乏反思的多角度;三是表層化。有部分教師把教學反思寫成教學工作總結等沒有反思的深度。因此對教學反思的正確理解與運用,對于提高課堂效益和教師專業成長有重要的意義。
二、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反思實錄
以下實錄的是高中英語教師在備課筆記中所寫的教學反思,實錄于此:
今天顯然很多時間是照著備課筆記讀的,但感覺還是挺充實的。只能用that的十種情況一個個讀下來,很有條理的感覺,而且準備的內容全講完了,時間也差不多,遺憾的是沒有講主謂一致時,學生對“This is one of the films that are really interesting”產生的疑問沒講清楚。
講的時候過于重視when where why的意義和其所能運用的環境了,而且無東西可講,反而顯得語無倫次,高中生認識水平較高,重點應放在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區別上就可以了,前面講多了導致課堂教學任務未能及時完成。討論氣氛不夠熱烈,學生對所提問題不理解,書面表達出現要點遺漏,游戲和詞匯沒來得及完成。
對課堂仍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收發自如,語言點沒來得及講,應在如何調控課堂和提高效率方面做努力。每次講泛讀時總是很受挫,讓學生總結戲劇的特點,他們總結不出來,概括大意也不能歸納,至于while-reading的信息,處理則更不行,也許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只能做填詞,表格之類稍簡單的,以后要注意,因為前面耽誤了時間,post-reading的活動也沒能展開,只是稍微提了一下。
今天備的課內容太少了,課結束前15分鐘就結束了,原本準備做新課堂的練習,忘帶了,因為緊張沒有想起,就進行了poster的布置,因為沒有準備,課堂有點亂,但大家很積極,氣氛很好。
三、基于課堂反思的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簡單的說教學反思就是提出問題(對教學的回顧)——分析問題(探究得失的原因)——解決問題(尋求解決的對策)的過程。好的有效的教學反思應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3.1反思的廣度
反思的廣度就是指能夠全面地看待課堂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于抓住某個教育問題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有關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
從以上幾組課后反思可以看出,教師的反思主要集中在課堂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以及課堂氣氛上,多次提到準備的內容,具體的語言點沒講清楚等關鍵詞。這樣的反思重點只是在課堂,同時又更多地聚焦于課堂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關注的只是某個學生,忽略了對學生群體、課堂、學校、社會等相關的較為宏觀層面的問題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的思考和探討,視界不夠開闊。
要拓寬反思的廣度,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反思“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主導作用”的關系,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時,不僅要關注自主學習方式的操作要領和“學習本身”的程序,還要立足戰略高度,固根厚本,以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品質為起點;反思“雙基”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系,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更多的關注學生課堂上三維目標的達成度;反思課堂學習“靜”與“動”的關系,教師要讓課堂“活”起來但絕不是追求表面的熱鬧,而是要讓學生思維活躍、精神活躍、生命活躍;反思講與練的關系,倡導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不排斥教師的講,要反思教師講得是否精煉、到位,學生練得是夠有效,課堂上要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反思個體掌握與全體掌握的關系,課堂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個體的掌握程度,更要關注全體學生的掌握程度,不能以個別或者部分學生的會代替全體學生的會,也不能以全體學生的齊聲應答代替每一個學生的掌握。
3.2反思的深度
反思的深度,主要指教師能夠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內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關鍵所在。提高反思的深度教師可以圍繞問題所進行反思,教學反思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問題。從以上實錄同樣可以看出教師反思的主要方面還是存在問題,但是反思處于淺顯的層面,圍繞問題反思時應著重圍繞一個問題或較小的問題反思,進行歸因分析,并找到對策,要試圖通過個性尋找共性問題,通過表象抓住本質。因此,通過反思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出點“問題”,從而使他們暴露出真實的想法; 通過比較進行反思;教兩個平行班的老師總有這樣的體會,一節課上下來,總會有許多的缺憾,而在另一個班級再上課的時候,就會潛意思的糾正缺憾,其實這就是前后比較反思的結果。在教學調研過程中,我常常通過比較同軌老師對同一節課的不同處理方法來反思彼此的利弊 ,教研組調研時的評課與集體備課就是比較反思的過程。當然,教師也可以對同一節課采用不同的方法來比較反思;通過理論進行的反思;從教學反思實錄中,同樣可以發現,教師的反思都是經驗的堆砌,而作為教師只有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并把經驗提升到一定的理論,看問題才能站得高,看得透,因此教師在反思時要善于學習理論,要多讀有關學科素養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反思的能力。
3.3反思的效度
反思的效度是指教師通過反思,在教育教學和自身專業素養方面所取得的效果。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期待的效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更新教師教學理念,適應新型課堂教學,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與靈動課堂的構建;和諧團隊的構建反思不單是指向個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團體,如說課、聽課與評課都可以是團體的;,能整體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在三維目標以及個性發展發面得到全面提高;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和水平,更好的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結語: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能否進行教學反思以及教學反思的成功與否關系到一個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是完善教師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石,更是促進教師再學習再發展的動力。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進行學習,在自我反思中接受再教育,才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深化教師教學反思的三個維度 基于高中英語課堂反思的反思
時間: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