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茂德,江蘇省天一中學校長
望著每一天的日歷,孩子們都渴望每一天都有快樂與成長。但生活中總有一些困惑與煩惱。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向幸福的大門?長期的教育實踐告訴我,良好的教育首先應該是幫助孩子“內驅力”的成長,其次才是知識的獲取。
是否可以這樣說,人的精神成長的核心是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當孩子在生命生長的歷程中,深刻體驗到生命的尊嚴,具有了把握自我的力量,他才能從自在走向自為。
信念:心中有座山
著名作家劉墉曾說過:“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可以使你總有一個奮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我們常問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在你的心中有這樣一座山嗎?你有實現人生目標的階段目標嗎?
可以肯定地說,目標游移、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的。一個人的成功,并不是你知道了什么,而是你堅持不懈地做了什么。兩個同等條件的同學,倘若一個堅持不懈地追求,一個淺嘗輒止,三年以后,差別一定很明顯。究竟為什么?西方有一句諺語: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奪得冠軍的是一位日本選手。當有人問取勝的秘訣時,他只說了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到底是什么“智慧”?后來,他在自傳中說:“在每次比賽前,我都要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并畫下沿途醒目的標志,比如銀行、紅房子等等。比賽開始后,我以百米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達到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四十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成這么幾個小目標一個一個地完成了。”
一個人的發展與跑馬拉松很相似,具體地說,你今天計劃要達到什么目標,那么你首先就得給自己找一個目標。
自信:我行,我一定行
有一位中年人,不幸患了小兒麻痹,必須坐在輪椅上。但他討厭整天依賴別人把他從樓上抬上抬下,便晚上一個人偷偷地練習獨立行走。他用手臂的力量一級一級艱難地爬上樓梯。一次,他母親發現了,就心痛地說:“你這樣在地上拖來拖去,給別人看見了多難看。”他卻回答說:“我必須面對自己的恥辱,我必須自己幫自己‘站’起來!”就這樣,他“站”到了美國總統的位置上。他,就是羅斯福。
有些人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歸罪于外界環境而去徒勞地改變環境,其實真正需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拿破侖·希爾說,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告訴自己:“我行,我一定行!”如果一個人生活在無望的人生當中,他總是在埋怨客觀環境如何如何;或恨怨他人,或牢騷滿腹,他可能永遠生活在痛苦中。一個人的進步,關鍵在于戰勝自我。遇到自己感到難以解決的問題, 不妨對自己說:“試試看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也許我可以換個思路”、“我決定再試一次”等等。
成功者與失敗者有很多的不同,但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可以看到,成功者總是說,有可能,一定要試一下。失敗者總是說,沒可能,絕對沒有可能。
積極:樂觀對待生活
這是一位心理學教授的最后一課。他指著一棵老槐樹對學生說:“這里有一窩螞蟻,我想辦法堵截它們,但都失敗了。我甚至動用樟腦丸、膠水,而它們總能從別處找到出路。”學生們發現,樹周圍的縫隙、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給封住了,但小螞蟻們依然能從一個小洞進進出出。
學生們驚嘆不已。教授說:“螞蟻們的生存環境不比你們廣闊,它們的奮斗舞臺實在很狹窄,但它們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當它們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洞口被堵死這一事實時,它們就很快地適應了。適應環境本身就是奮斗的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礎上,開辟戰場去對抗生活才有勝算的光明。”
這些微不足道但卻頑強的小螞蟻自有它們的智慧:接受現實,積極面對生活。
德謨克里特說,人生的真正幸福,不在于身體上的享受,不在于擁有金錢,而在于有一種積極上進的思想和無限的力量。
積極是一種人生的力量。一方面,面對困難與挫折,我們需要歸零的心態,遠離抱怨、拒絕逃避,用自己勇敢的心和行動的腳去迎接挑戰;另一方面,每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周圍人的幫助,我們要學會用樂觀的心態擁抱生活,學會感動、感恩、感謝今天所擁有的一切!
歌德說:“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樂的人”。因為他們總是在尋找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并在收藏的過程中享受著那種快樂。
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
新東方學校被人們稱為“出國夢的制造者”,其創辦者俞敏洪也被譽為中國最成功的老師。而俞敏洪的成功與其小時候他父親做的一件事不無關系。
俞敏洪的父親是個木工,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爛瓦撿回來。久而久之,院子里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小時候的俞敏洪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直到有一天,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
父親向俞敏洪闡釋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奧秘。此后做事時,俞敏洪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么,因為盲目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樣;第二個問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撿多少磚頭才能把房子造好。
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我們確實需要堅持的力量,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好。
我們總以為成功難以企及,目標看來總是那么遙遠,其實只要堅持每天一些點滴的行動,你就會擁有成功的喜悅。我一直堅信,人與人的差異形成于休閑時間。生活中有許多零碎的時間不為人注意,時間雖短,倘若你堅持了,你會感到,你比別人多了許多時間。
習慣:走向卓越的源泉
德萊敦說:“首先我們養出了習慣,隨后習慣養出了我們。”詹姆士也曾這樣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我們應該相信,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成功者,必定有著良好的習慣。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個人生活中的吃飯、穿衣、洗衣、疊被、個人衛生,社會生活中的文明禮儀,消費理財,學習中的按時預習、及時復習,課堂筆記的記錄與整理,作業考試錯題的摘抄及反思……雖然這些看起來都是一些小事,但會給我們的一生留下寶貴的財富。有位學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是教育的成果?教育的成果就是在把學校所教的大部分遺忘之后,還剩下的那些東西。”知識是容易遺忘的,但是良好的習慣,會伴隨我們的一生。
年輕的同學們,倘若你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像精英一樣生活。在談論自己欣賞或崇拜的人物時,我們往往關注的是他的成就,而無意中忽視了他們曾經走過的路。我們只是看到了別人的成功,但卻忽視了別人的付出!所以,當你羨慕用崇拜的眼神看別人的時候,是否開始設計自己該如何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