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教育專家談“學校創新”:警惕“偽創新”與“真折騰”

時間:2017/11/13

精彩導讀:

教育改革切忌大起大落、一驚一乍,教育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我們需要循序漸進的小改革、微創新。這種改革與創新并不轟轟烈烈,但卻扎扎實實。

學校特色發展的“十字路口”,下一步該怎么走?

學校特色是指一所學校的個性、獨特性。學校特色發展是指以凸顯學校特色為抓手的學校發展方式。一段時間以來,學校特色發展成為我國中小學發展的基本方式。不管是優質的歷史名校,還是一些剛剛創辦不久的新建校,都紛紛在學校特色凝練、培育和宣傳上下了很多功夫。

當前,學校特色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是該往前走還是該往回走?

所謂往前走,就是繼續走特色發展之路,凸顯學校辦學特色、課程特色、活動特色、校園文化特色等,讓學校教育的各方面特色更加鮮明。所謂往回走,就是回應一些對于學校特色發展的批評,調整原來單純追求特色的辦學行為,轉而強調夯實基礎,豐富內涵,更加體現教育的一般性要求。

怎么看待這兩種學校特色發展的不同路徑?學校發展究竟可不可以走特色化發展之路?如何準確把握學校的特色發展內涵?怎樣才能走好特色化發展之路?這些問題,不單單是實踐上需要探索的問題,也是理論上亟待討論的問題。

“千校一面”狀況的認識和實踐成因

事實上,每一所學校的內外環境都不相同,同一所學校在不同歷史時期所面臨的內外環境也不相同。這種不同的內外環境自然也對學?;顒拥姆椒矫婷嫣岢隽烁鞑幌嗤囊螅峁┝烁鞑幌嗤馁Y源優勢。學校特色實際上是學校滿足這種各自不同的內外環境要求并善于利用各自具有的資源優勢實現自己辦學目標的結果。

如果一所學校能夠自覺地做到這些,那么就會形成自己的特色;反之,如果一所學校既沒有對這種內外環境的獨特性及其要求作出積極回應,也不能對這種內外環境的資源優勢加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就會失去自己本該擁有的特色。

所以,學校特色并非是學校從辦學的內外環境中自然而然獲取的,而是學校基于教育目的主動分析、研究和利用內外環境的結果。

如果一所學校在辦學上既不研究時代也不研究社會,還不研究生動活潑、千差萬別的教育對象,怎么能夠形成自己的特色呢?在這種情形下,一所學校如果非要形成什么特色的話,那也只能是為特色而特色的“打造特色”了。

這樣“打造”出來的學校特色,可能一時看起來、聽起來很光鮮,但由于缺乏客觀的基礎,很難長期保持下去。因此,學校特色不是隨心所欲的辦學主張,更不是標新立異的自我標榜,而是基于教育立場對這種客觀基礎的準確把握和獨特體現。

學校特色發展,下一步該如何走?

基于上述分析,學校特色或特色發展還是可以提的,這是符合辦學規律的。不過,對于學校特色或特色發展的理解和追求重心不宜放在“特色”或“差別”的孤立打造和苦心追逐上,而應深入到對于教育內外環境的具體分析研究和積極利用上。就這兩者的關系而言,前者是“表”,后者是“里”;前者是“末”,后者是“本”。有“里”才有“表”,有“本”才有“末”。

“表里不一”“本末倒置”是當前一些學校特色建設活動中令人憂慮的現象,也是某些學校特色建設缺乏科學性、可持續性并被認為是搞花架子、瞎折騰的主要原因。

我曾經到過一所小學,學校校本課程建設中不注意充分利用本地的課程資源,非要從千里之外的景德鎮聘來師傅、運來陶土,開發陶藝課程,打造課程特色,這種做法實在是舍本逐末、勞民傷財之舉。

要有效解決目前部分學校特色建設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使得學校特色發展與內涵式發展理念相一致,學校的辦學者、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就需要對學校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內外環境真正下一番分析研究的功夫——

需要明了學校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社區環境、學校傳統、教育對象、師資條件、資源狀況等,然后再具體明確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定位,思索構建什么樣的課程體系、開展什么樣的教學改革、培育什么樣的學校文化、選擇什么樣的活動項目,等等。

從當下的學校要反映時代精神、反映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趨勢來說,學校與學校之間不應該有什么太大的不同,這可以稱之為學校所應具有的時代特色、中國特色或文化特色。

但從學校所處的社區狀況、已經形成的辦學傳統、學校的學段、教育類型和生源特點等方面來說,學校與學校之間還是有程度不等的差別,這些是形成學校區域特色、歷史特色、學段特色、類型特色、課程與教學特色等的主要依據。

如果將前面一些反映時代、社會經濟和文化特征及其發展要求的學校特色稱之為“大特色”的話,后面這些旨在反映或體現更加微觀的學校內外環境要求的學校特色可以稱之為“小特色”,兩者之間存在著統一與多樣、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對這種辯證關系進行歷史的、客觀的和具體的把握,是未來學校特色發展的正確之路。

特色學校發展如何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中小學特色發展的含義需要仔細琢磨。中小學屬基礎教育階段,是“打基礎”的教育,最需要關注的是“為孩子的成長打下什么樣的基礎”以及“如何打好這個基礎”。

學校要研究“地基是否筑牢了”“根部是否扎深了”“底子是否打厚了”;應該多探索那些“別人看不見的地下發展規律”,而非總在思考“地上的如何與別人不一樣”;應該多做一些“讓種子靜默地生長”的工作,而少一些揠苗助長般地用各種方式催生早熟果實的現象。

普通公辦義務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從招生方式看,小學、初中是“免試就近入學”。面對這種方式入學的學生群體(尤其是義務教育),政府應更多地關注學校之間的共性,關注學校是否提供了保質保量的基本公共服務,而不是著重倡導學校發展的個性。

從學校角度來說,面對以“地段”入學的學生,考慮到他們愛好特長、發展潛能的多種多樣,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提供更為豐富的課程資源,以讓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支撐每個孩子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而不是為了形成特色,重點在某一方面加大培養和發展力度。突出某一方面的發展,就應顧及學校內是否有學生被所謂的學校特色所“強制”或“邊緣化”了。

由于以“地段”而非“特色”招錄學生,我認為校際之間應更多地關注共性,而校內需要更多地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學校不能千校一面,而應各具特色,這種說法很普遍,其背后的擔心是學校都辦成一模一樣。但是,每所學校都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學校存在,每所具體的學校都會有自己的“不同之處”。

而特色是指“顯著的不同”,中小學之間究竟有多少“顯著的不同”?

在教育現實中,為了追求“顯著的不同”,各種教育概念層出不窮,商業競爭中“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口號也在教育領域里不斷出現,大家對學校個性的追逐有時竟高于對學校共性的研究,教育的功利與浮躁現象需要我們正視。

實際上,不同的學校都有自己不同的歷史、地理、環境等文化特征,學校教育需要充分理解與尊重這些文化特征,把它們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加以充分運用。在此過程中,學校自身的文化特征會更加凸顯,如果能呈現出“顯著的不同”,那也是自然發展的結果,而不是刻意的追逐與打造。

政府及社會應該鼓勵學校結合自身實踐不斷探索教育改革發展之道,積極開展教育創新實踐。但這些改革與創新應該是基于對教育發展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的研究,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學生實際獲得的狀況是檢驗學校改革與創新成果的關鍵,而不在于這種改革與創新是采用共性的表達方式,還是運用個性的表達方式。是否標新立異,是否與眾不同,不應成為衡量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指標。

警惕教育改革中的“偽創新”與“真折騰”

在一些地方和學校,基礎教育中的偽創新、假改革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華而不實,貌似很創新,實為真折騰,浪費資源,耗費時間,誤人子弟。教育改革只有走出此種誤區,教育才能健康發展。

走出誤區的關鍵是求真務實,一是要形成科學“的認識,對教育創新是什么、有無必要形成正確認知;二是要用”民主“來節制和約束任性的權力,不讓某些有權者以創新的名義”綁架“教育。

不論國家層面、區域層面,還是學校層面的改革創新,相關人等首先都需要形成正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教育創新觀。

第一、真正的“教育創新”并不容易,不要輕言、妄言自己所為就是教育創新。

創新必須同時符合新穎性與有用性兩個特征。不新穎,新瓶裝舊酒式的換包裝、貼標簽,不是創新;新穎但無用甚至有害,也不是創新;既不新穎又有害無益,就更不是創新了。許多所謂的教育創新,既不新穎又有害無益,是典型的偽創新、真折騰。

第二、不要迷信教育創新,有些教育創新并不必要,要考量創新與改革的成本問題。

即便有些做法同時符合新穎性與有用性兩個標準,但如果比已有做法所耗資源還要多,那么這種創新也不值得采納。教育創新只是手段不是目標。

第三、有用比新穎更重要,有用不新穎的老做法比新穎無用或者新穎有害的新做法更有價值。

一定要把有用性特別是對于學生發展的有效性作為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有些做法很有用但不新穎,不屬于教育創新的范圍,但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更有價值,因此也更值得采用。

第四、“拿來主義”并不丟人,凡事都想與眾不同反而可笑。

把別人的好做法、本地的好做法能“拿來”就不錯了。看不起“拿來”,老想世界第一、填補空白,以致“創新主義”盛行,著實可笑。不要刻意與眾不同,要善于借鑒借力。教育中很多好的做法早已有之,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能把這些好做法充分借鑒和使用就已經足夠。

第五、不要“偽創新”,但要“微創新”。

教育改革切忌大起大落、一驚一乍,教育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我們需要循序漸進的小改革、微創新。這種改革與創新并不轟轟烈烈,但卻扎扎實實。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综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 夜夜精品视频网站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橹狠爱欧美视频国产 | 亚洲少妇AⅤ在线电 | 在线观看成福利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