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在班級管理中巧用心理效應

時間:2017/10/9

越來越多的心理知識被應用到班級管理中,心理效應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教師如果能在班級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積極作用,避免消極作用,就能夠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


1、獎懲效應


獎勵和懲罰是對學生行為的外部強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過影響學生的自身評價,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由獎懲所帶來的行為的強化或弱化就叫做獎懲效應。


心理學實驗證明,表揚、鼓勵和信任,往往能激發一個人的自尊心和上進心。但獎勵學生的原則應是精神獎勵重于物質獎勵,否則易造成“為錢而學”、“為班主任而學’的心態。同時獎勵要抓住時機,掌握分寸,不斷開化。當然“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必要的懲罰是控制學生行為的有效信號。懲罰時用語要得體、適度,就事論事,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受罰和怎樣改過。同時還應注意的是獎懲的頻率,從心理學的研究結果看,當獎懲的比例為5:1時往往效果最好。


2、拆屋效應


魯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文中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天窗了?!?


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來,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


雖然這一效應在成人生活中多見,但也有不少學生學會了這些。犯了錯誤相當于“開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應。因此,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育方法一定恰當,能被學生所接受,同時對學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為絕不能遷就。特別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在這些方面養成與教師討價還價的習慣。




3、鏈狀效應


有一句俗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鏈狀效應,它是指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作用。


這種效應在年齡低的學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就學生的鏈狀效應看不是單方面的,既表現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個性、情緒、興趣、能力等方面發生綜合影響。利用學生的鏈狀效應,讓不同性格的學生在一起可以取長補短。因此作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優化學生周圍的環境,如讓嬌生慣養的學生與獨立性較強的朋友做伴,膽小畏法的學生應和勇敢堅強的學生交友。

  4、名人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在給大學心理系學生講課時,向學生介紹說聘請到舉世聞名的化學家。然后這位化學家說,他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具有強烈的氣味,但對人體無害。在這里只是想測一下大家的嗅覺。接著打開瓶蓋,過了一會兒,他要求聞到氣味的同學舉手,不少同學舉了手,其實這只瓶子里只不過是蒸餾水,化學家是從外校請來的德語教師。這種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產生的信服和盲從現象被稱為名人效應。


名人效應的產生依賴于名人的權威和知名度。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在他們那一領域必然有其過人之處,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們的好感、關注、議論和記憶。由于青少年的認識特點及心理發展,他們所希望的名人多為形式化、表面性的形象所吸引。他們喜歡的名人多為歌星、影星一類,出現追星現象。這就要求老師們要為學生選擇好“名人”,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5、刻板效應


生活中常可見到這樣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認為老年人墨守成規;而老年人又往往認為青年人舉止輕浮。教授總是白發蒼蒼、文質彬彬,工人則是身強力壯、舉止豪爽等。人們頭腦存在的關于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現象被稱為刻板效應。


曾經有位平時學習不好的學生有一階段學習特別刻苦,在期末考試時成績特別突出。知道考試成績后,老師說的是“成績是不錯,作弊了嗎?”由于平時這名老師已對學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學生進步后還是以原來的標準去評價學生,很容易造成偏見、成見,既傷了學生的自尊,也影響了自己的形象。


6、超限效應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里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使人感動,就準備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錢。過了十分鐘后,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于是決定一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于結束了長篇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相反,還從盤子里偷了二元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會引起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超限效應”’。


這個效應啟示我們,在批評或表揚學時,應掌握一個“度”?!安患啊惫倘贿_不到既定的目標,但“過度”又會產生超限效應,非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出現一些反作用。




7、配套效應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耿德羅,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酒紅色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家里尋找感覺,總覺得家具顏色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于是為了與睡袍配套,舊的東西先后更新,書房終于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


兩百年后,美國哈佛大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把這種現象稱作為“狄德羅效應”,亦稱作為“配套效應”。也就是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平衡的現象。


從學生的成長過程看,無論是好的行為還是不良的習慣,都可以找到引起這一行為的一件“睡袍”。所以提醒老師們,應為學生準備幾件有價值的“睡袍”。


8、半途效應


半途效應是指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于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于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大量的事實表明,人的目標行為的中止期多發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標行為過程的中點附近是一個極其敏感和極其脆弱的活躍區域。


導致半途效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目標選擇的合理性,目標選擇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


二是個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


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多注意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多注意進行意志磨練?!按竽繕?、小步子”的方法,對于防止半途效應的發生具有積極的意義。


9、“齊加尼克”效應


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經做過一個實驗:將一批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同時完成20項工作。結果一組順利完成了任務,而另一組卻未完成。試驗表明,雖然受訓者在接受任務時均呈現出一種緊張狀態,但順利完成任務者,其緊張情緒逐漸消失;而未完成任務者,緊張情緒卻持續存在,且呈加劇傾向。后一種現象被稱為“齊加尼克”效應。


這種效應啟示我們:學習負擔重,學生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學習效果就會越來越差。老師們必須重視這一效應,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不要對學生提出過多、過高的要。二是班主任要設法幫助學生按時完成任務,以適當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學得愉快。


10、情緒效應


古希臘有個杰出的哲學家叫德漠克利特,他總是笑臉迎人,不擺架子,被人美稱為“含笑哲學家”?,F在的商店、賓館的服務員都開展了“微笑服務”,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緒效應。


同樣,如果我們在平時,特別是在自己工作不順利或情緒不好的時候能注意調整,多給學生以笑臉,給學生以信任,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那么,在學生犯錯誤時,即使我們嚴厲地批評他,他也會認為這是為他好,從而能虛心地接受我們的批評。




11、南風效應


有一則寓言,講北風南風打賭,看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勁,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緊;南風徐徐,輕柔溫柔,使人自覺地把大衣脫下。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他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為自覺。這種以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我們稱之為“南風效應”。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一是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采取符合學生實際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相信學生都有一顆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關心人。在行為上激勵人、煥發人,容忍學生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12、貝爾納效應


英國學者貝爾納勤奮刻苦,同時又有很高的天賦。如果他畢生研究晶體學或生物化學,很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但他卻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條路——為他人去做一架云梯,把一個富有開拓性的課題提出來,指引別人登上科學的高峰,這一舉動被科學家們稱為“貝爾納效應”。


作為一名教師,不一定有貝爾納的天賦,也不一定是某學科的專家學者,但與學生相比,總在一些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教師只要認真地把自己的優勢加以發揮和利用,就能逐步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促使學生更快地進步,產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精品国99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 香蕉伊蕉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免费国产综合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