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追求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必然選擇,以多媒體課件為主要載體的語文課堂教學已成為教育手段現代化的基本標志。語文多媒體教學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學所需的相關內容信息用文字、圖像、畫面、音頻、視頻、動畫等各種媒體按一定檢索方式集成為優質資源庫,并顯示在屏幕上,使學習者通過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機交互操作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聚焦于三個“關注”:一是關注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指能為教與學提供更多服務的環境與條件,多媒體所匯集的教學資源是十分豐富的;二是關注“教”,為教師的有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和便利;三是關注“學”,關注學習者是重中之重,一切為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著想,重視學習過程。面對豐富復雜的教學資源,人的認知過程與認知規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語文多媒體教學應該追求教與學過程的最優化。隨著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常態化,語文課堂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的確有了很大的突破,多媒體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師生已經感受到了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明顯優勢,但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最明顯的優點有可能成為最顯著的缺點,追求片面語文多媒體教學也容易使語文教學產生許多新問題,如果對此認識不足,同樣會使語文教學陷入困境。
多媒體能在圖、文、聲、像等方面變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同時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給人以直觀的感覺,有利于提高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使之成為積極探求新知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能把要強制學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識,變為無意注意而輕松獲得的知識,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的圖、文、聲、像的調用與視聽沖擊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更輕松自然地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寓學于樂,加快認知的速度,確保認知的有效性。但過猶不及,很多時候恰恰因為在語文教學中嵌入了過多的動畫、色彩、音響,片面追求對學生興奮點的刺激,在不知不覺中語文課就顯得有趣、熱鬧過度,花哨、形式泛濫,不僅分散了學生注意力,而且沖淡了學生對“語文”的關注度,甚者,滋生了許多非語文因素,不少非語文內容充塞著課堂,如有的把語文課上成動漫課,有的把語文課上成藝術欣賞課,有的把語文課上成生物課等,使語文課愈來愈趨向于邊緣化,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素養愈來愈弱化,嚴重背離了語文課程性質。
語文學習須廣泛涉獵,須拓展選擇空間,須重視豐富的文化積淀。多媒體有巨大的信息儲存功能,語文多媒體教學可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量,其海量信息為教學增加了多樣選擇性,可以完全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知人論世是必備要素,背景知識的介入更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正確認知、豐富視界,而大容量、便捷、省時,能輕而易舉提供相關背景材料恰恰是多媒體的基本特點,如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時代特征、前人評論等等,且提供的時機便于掌控,方式也自由靈便,因此常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尤其是多媒體所提供的理性邏輯性強的資料,可幫助梳理分散于各課的零碎的基礎知識,化零為整,在建構知識系統、建立認知模塊方面都更清晰、更簡明,讓學生獲得認知的滿足,更容易提高課堂小結或復習課的效率。但從信息論的原理看,便不是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信息傳輸過多,難以消化,反而會影響接收效果,特別是錯誤的信息,所造成的以訛傳訛的負面影響是貽害極深的,教學過程不應追求信息容量的最大化,而應該追求傳輸過程的最優化。豐富斑斕的多媒體信息,絕不是多多益善,適宜的才是最好的,信息必須保證是高質量的,必須是真、善、美的。面對數量巨大而龐雜、具有不規范性的信息,在選用時一定要根據語文教學內容的需要突出一個“真”字,強調信息的真實性、可信性,以確保學生獲得真知。但不是真的信息都是善的,應該根據語文教學的需要,突出信息的“善”。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其熏陶感染作用及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不斷完善自我人格。在有限的一節課中,應該追求信息的真中選善,教學中最需要的信息就是最善的信息,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的特點,有助于讓學生拓展視野和開闊思路。多媒體提供的信息也應該是“美”的,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語文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呈現方式、呈現控制等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創設、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其優美的動態畫面,字型的大小、顏色的變換、復雜內容的線性處理,既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多媒體教學雖徹底改觀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呈現形式,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尤其能較便利地演示難懂的原理與程序,既有利于化解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也有利于彌補學生記憶中認識圖式的欠缺,但常常由于語文教師和多媒體人機關系顛倒,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有所弱化,課堂教學活動呈流水線式的程序化模式,尤其是語文教師的過程性板書的弱化日趨明顯,有的是“板書”搬家,把本應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挪到多媒體中,有的是書本搬家,超量的信息刺激造成對學生及時筆記的忽視,從而使教學情境訓練落不到實處。如果以多媒體完全替代了語文教師的板書過程,教師的對學生的引導過程就自然弱化,師生互動也就減少了。如果讓多媒體喧賓奪主,師生成為配角、觀眾,語文教學肯定就失去了應有的魅力。
語文教學的“場意識”很強,教學離不開情境,而情境是為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服務的。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從教學需要出發,借用多媒體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其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已達成教學目標。一般說來,多媒體為創設教學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主要是能通過圖片、視頻、聲音等多種媒體,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氛圍,構建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使學生在一種虛擬而又真實的生活空間中,得到深切的情感體驗,激發興趣和求知欲望。不可否認,多媒體可以模擬現實環境,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但絕不能過分夸大多媒體的情景創設優勢,語文教學有時就是需要模糊性,文本的言語世界、形象世界、情感世界等都極具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的是體悟與意會,而不是再現,一旦被再現了反而索然寡味。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文學文本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反而會在大腦中栩栩如生,而如果用多媒體進行“解剖”,讓其“具象化”,卻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弱化既有的生動鮮明的形象。如果一味依賴多媒體的“情境”化處理,而缺少讓學生品味、想象的過程,缺少讓學生從作品中發現并進入特定情境,使之獲得積極的感情體驗的過程,文本內在的形象美就很難體味到。因此,多媒體的“情境”化處理,一定要因文而用,應該用在能誘達情感體驗趨向高潮時,用在內心迫切需要驗證時,用在加深理解、豐富理解之時,能使想象力不豐富的學生得到補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
多媒體資料是預設性產物,能兼收并蓄教學中常態性資源,并能做到應有盡有,對主問題的呈現、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詳略處理等也都有所考慮,甚至高度關注了學情,關注了過程。但盡管如此,仍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語文課堂教學是不斷生成的過程,而生成性的欠缺是多媒體教學的先天不足。語文教學是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高度統一,而生成是語文教學的動力源之一。語文教學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承擔著文化建構使命,語文教學文化的本質就是意義的生成與創造,生成意識是語文教學的超越訴求,教學過程應是動態和開放的,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而多媒體所呈現的則是高度預設的產物,不管設計多么巧妙、準備多么細致、周到,都很難適應課堂教學所具有的現場生成性的基本規律,課堂中的偶發因素或突如其來的變化總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預定進程和師生的互動和交流。教學的過程應該是相機誘導、不斷生成,并為此留下最大的彈性空間和應變預測。在語文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智慧地留出大片的呈現空間,充分利用教學情境中現有的資源,調動學生多角度地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更有效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生成中享受學習過程之美。
語文多媒體教學應該是教師主導下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巧妙靈活地運用到更加廣泛的學生主體參與過程中,充分關顧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科學處理好素材資源、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的關系,有效地激勵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講究實效。語文多媒體的設計應高度關注調動各種認知策略去解決聽說讀寫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改變傳統教學中偏重于對語文知識和結論簡單記憶的思維方式。語文多媒體教學本身就具有將學生思考過程外化的功能,學生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自測思維過程是否科學、合理,能借助多媒體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但不可否認的是有時因多媒體的“呈現”所占時間太多,占用了不少本該讓學生自己思考、相互交流的時間,甚至抑制了思考的欲望、限制了交流空間,實際上背離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何況“呈現”所占時間太多也自然會削弱教師的授課藝術和教學智慧的展示。
就語文教學而言,多媒體技術具有許多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是語文教學走向現代化必備的技術和手段。語文多媒體教學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關鍵靠教師。語文教師不僅應該是學生學習資源的提供者,還是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應該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把更多的時間分配給學生開展討論、進行主動探究,指點迷津,啟迪學生選擇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重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多展開對話與交流,相機引導,重視過程呈現方式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要特別體現“因材施教”原則,注意從實際出發,切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特點,能有助于語文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重視與教學情景高度吻合,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追求簡潔實用。語文教師必須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面對教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客觀現實,既須做好迎接信息帶來的巨大時代機遇的準備,空前擴展的豐富語文教學資源既為教學拓展了廣闊的視野,也為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使用,為實現語文教學的整體優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和可能,也須做好接受時代挑戰的準備,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自然會出現不少在傳統教學中前所未有的難題,既要承傳我國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又要在深刻認識現代高技術標準條件下語文教學的精髓所在,勇于不斷創新,使語文教學與多媒體高度整合,既要掌握多媒體技術,又要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既要面向未來,又要腳踏實地等。語文多媒體教學的理想訴求是既要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也要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同時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讓語文教學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教師更好地專業成長、為師生的共同發展提高豐富多彩的“情境”和便捷高效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