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年輕教師行動研究應做好“四個方面”

時間:2016/6/16

時下,年輕教師的行動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那么,年輕教師該如何進行行動研究呢?這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關注與思考的問題。年輕教師行動研究應著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讀懂教材,做到“知書”

教材凝結了眾多編者對教育的認識、對教學的理解,它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體現了基本的教學要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備課時應深入地鉆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編寫的意圖是讀懂教材的前提。只有在真正讀懂教材編寫的意圖,對教學目標的把握非常明確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創造性”地處理與整合教材。要讀懂教材,首先要從客觀上把握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比較新舊教材在知識體系、編排體例和學習方式等方面有哪些異同,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分析各課時之間、單元之間、各冊之間的知識點、能力點有哪些?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分析每節課應如何突破重、難點,分析學科如何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新課標》強調: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意味著教師有權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生活經驗等,可以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讓教材中的例題、文字說明和結論等書面的東西,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信息。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應對下列問題做出回答:

1.教材內容是不是達成課時教學目標所必需的,應刪去或從略哪些學生已學過或者已經認識的內容?哪些知識的素材不夠充分需要補充?

2.尋找日常生活中與教材內容密切的課程資源。

3.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怎樣定位比較恰當?

4.可以結合哪些內容進行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教育?可以結合哪些內容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態度?

5.在練習設計時應把握好基本與提高的關系,注意設計彈性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保證不同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發展。因此,只有讀懂教材,才會用好教材,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讀懂學生,做到“知彼”

讀懂學生是教育教學的起點,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貼近人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會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每次備課之前,都要問問自己:我讀懂學生了嗎?

1.讀懂學生的差異。差異是指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基礎差異、愛好特長等。讀懂學生的差異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班里大多數學生都處于哪種認知發展水平,學生在學科學習上有多大的發展潛力,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學生應有的一般思維水平與學習發展階段,并據此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案。教師還要有積極的行動,針對學生的差異與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讓所使用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充分地掌握學生的情況,才有可能讀懂學生,如果不能讀懂學生,教學時也就不能有的放矢,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刀切”“教師主宰課堂”。這樣的課堂不會有學生生命活力的體現,師生之間也難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讀懂學生的經驗。學生實際掌握了什么?僅僅知道學生原來學了什么還不夠,還要了解他們的實際掌握情況,這才是他們“起跳”的基點。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一書扉頁中指出:“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情況進行教學。”教學,我們首先要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從而為教學確定適切的“起跑線”,即備課要從學生出發,而不一定是從教材出發。從2 的乘法口訣到9 的乘法口訣,隨著學生學習內容的增加和學習經驗的豐富,學習起點的狀態也發生著變化,因而教師的教學處理要由扶到放,探究的問題由淺到深。每一次教乘法口訣,都始終給學生以“新鮮感”“挑戰感”,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正如,當一個小孩蹣跚學步、能直立行走時,他再也不愿意爬著行進了。因此,一個班可能有一部分孩子早就掌握了課上要學的內容。如果教師沒有找準這些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他們很可能根本就不想摘你“樹上的桃子”,這是對學生基礎最大的浪費。

3.讀懂學生的困惑。困惑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學習的一道障礙,走出困惑,也預示著接近了成功。教師對于學生的困惑,要“知其因,曉其果”,要能迅速地指出學生困惑的原因所在,并給予恰當、合適的指導。讀懂學生的困惑,換來的是教師對教學的重新認識,對學生來說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困惑的價值就在于它讓人在反思與實踐中實現了突破與創新”。而讀懂的價值則在于師生雙方在情感上的深化和精神世界上的溝通。

總之,課前讀懂了學生,課堂才有活力;課前讀懂了學生,課堂才有生命;課前讀懂了學生,課堂才會散發智慧的光芒。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教師讀懂了學生也就讀懂了自己。

三、認識自我,做到“知己”

蘇聯有一位專門研究科學學的專家講過這么一句話:“最可悲的是當一個人走向墳墓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我們不要再做這樣的可悲者,要讓糊涂的自己清醒,要讓跪著的自己站起,堅信自己能行,在新課改中開拓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有的教師文化素養較高,口頭表達能力較強,講授有長處,就著力研究更有吸引力的講授方式,吸引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的教師有表演才華,演講很擅長,那就著力打造情感教學,以情為突破口來開啟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的教師善于激勵學生、組織能力強,就多點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有的教師表達能力較弱,就要多放手讓學生進行嘗試,交流互動等。只要教師能夠認識自我,明確自己的教學風格,并利用自己的長處不斷地完善自我,不踩別人的腳印走,從自己起步,從認識自我開始,做到:

1.要懂得自身知識結構,除本學科專業知識之外,還有哪些領域是自己所了解的、熟悉的和能對學生施加影響的?

2. 要明確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哪些專業知識是自己的所長,研究較深的,指導起來得心應手的,并已獲得成功的?

3.要知道自身有哪些專長?這些專長在教學中如何發揮?如何使自己的專長在教學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4.要知道自己不足的方面有哪些?怎樣去彌補?這些分析與研究,利于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施展個人魅力,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知道自己受到學生歡迎的原因并思考研究教學問題,在教研活動中揚長避短、揚長補短,從而使新研究的問題切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四、選擇教法,做到“知法”

選擇教學方法,就是解決“怎樣教”的問題,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各個環節之中去,是否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

1.教學目的不同,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如教學目的是傳授新知識,通常采用講授、問答、演示等方法;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鞏固已經獲得的知識,則多采用嘗試、練習、對比等方式。

2.教學內容不同,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如計算教學多采用嘗試的方法,形體方面多采用操作或驗證的方法;概念教學多采用引導學習或講解的方法;性質規律性知識教學多采用觀察發現的方法等。

3.學生年齡特點不同,教學方法也有所區別。如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較具體,形象思維優于邏輯思維,多采用演示法,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可采取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4.教學方法的選用還與教學設備有關。如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應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上好每一堂課,若沒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應借助學校現有的教具、掛圖等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国产初高中生女AV | 在线国自产视频 | 香蕉久久精品精品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