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實施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既是師生之間的紐帶,同時也是家校溝通的橋梁。如何抓好班級管理,用和諧的理念開展工作,調理好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家校關系,進而構筑和諧班級,是每一個班主任面臨的問題和追求的目標。現結合自己多年來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僅就新課改下中學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作經驗談一些膚淺的認識。
一、新課改下中學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
1.抓靈魂,使班級管理有神可托。德育是我國教育的靈魂和主導,在中學教育階段,德育對學生成長較其他教育階段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只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重點突出、系統全面的道德教育、創新意識教育、人格教育、權利教育、法制教育,特別是進行愛集體、愛祖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的教育,以堅定信念,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使學生的發展有精神動力,并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抓制度,使班級管理有章可循。新時期中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各有關方面都應該有一套體系化的行為規范。這就需要研究各種情況,協調各種關系,制訂出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滲透著激勵機制、目標機制,有益于促成學生自主管理的健全的班級制度,即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校紀校規,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班紀班規,置班級于制度控制下,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據,借助規章制度的效力制約學生,使班級管理制度化。
3.抓典型,使班級管理有范可師。班級管理過程當中,要根據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研究設立各種動態的榜樣模型,在各種榜樣角色的“就位”中,采取學生自薦和班級成員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民主選舉,根據既定的“榜樣標準”予以產生。這不僅使班級成員的積極性得以提高,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養成民主生活、自主管理的好習慣。
二、新課改下中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關鍵
1.靈活多樣,調動學生開展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因人而異的,他們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靈活多樣的集體活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心理品性的活動方式,從而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使他們各方面的個性心理特性得到強化和發展,達到寓教于樂、促進心理素質良好發展的目的。
2.放權讓位,培養學生班級活動的自主性。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讓學生自己討論、計劃、安排班級活動,從內容的確定、形式的選擇,到具體的活動實施以及結果評價,都由學生自己來進行。任何一項班級活動,應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3.內接外聯,增強班級活動的開放性。良好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受制于學生自身活動的群體范圍大小及該群體的存在和活動性質。要樹立明確的班級活動的開放意識,以培養學生個性心理的開放性而不是封閉性。具體操作中,一要將班級活動面向全體學生,甚至有意識地將典型的行為集體化;二要拓展班級活動的內容,古今中外、家庭、學校、社會各種事都可作為班級活動的素材;三要針對特殊問題,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讓能對班級大多數成員起榜樣作用的人躬身示范,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或參觀社會、社區的某種活動,使其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教育。
4.營造氛圍,增強班級管理的感染性。
(1)建立良好的班集體。班級不應是學生個體的簡單組合,要發揮群眾功能,組織群體競爭,讓學生樹立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群體觀點。
(2)形成良好的校風。一個好的學校風氣比說服教育有力得多。優良校風的形成,良好的教師群體是關鍵,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影響學生,通過學生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風。
(3)通過組織家長委員會、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創造學生成長的良好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
對新課改下中學班級管理工作之認識
時間:201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