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擔任高三語文教學,常常感慨語文教育之難、教學任務之巨。工作中,通過邊學習、邊實踐、邊積累,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精益求精備課是基礎
認真備課,首先自備。對所教授的內容要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細致地進行整理,該查詞典的查詞典,該找資料的找資料。例如對一首詩詞的講解,首先要自己理解,試著先自己作答,然后對照答案對詩詞進行細致的拓展性的研究,考慮出題的方向,推敲學生的疑難點和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最后總結通過這首詩詞,明確要讓學生學會什么。其次通過教師集備,對一些不清楚或拿不準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虛心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尋找方法,最終形成精確的結論。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關鍵
我認為教師高昂的激情能夠感染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的熱情,所以每節語文課老師都要做到精神飽滿,用自己飽滿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同時注重寓教于樂,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講解深奧晦澀的問題,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在高度緊張、課業負擔非常繁重的情況下提高學習語文的課堂效率。
三、查缺補漏是重點
高三是復習、匯總、整理、提高的階段,作業不要求多要求精,有些作業甚至可以在語文課堂上直接完成,所以要求標準要高。教學中,可以讓每個學生建立一個固定的作業本,作業交上來,要認真批改,小到一個標點大到整篇文章,發現錯誤或不規范立即讓學生返回修改,再錯再改,直到正確為止。這樣學生對作業就會非常重視,久而久之便養成了規范、認真的好習慣。
四、抓住學生是手段
教師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這僅僅是做好了教學的一半,工作還遠遠不夠,要真正做好教學一定要抓住學生,畢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再認真、課上得再精彩,學生不學,一切都是枉然。所以要細致觀察,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心理波動。小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寫在作業本上,或長或短,或激勵或警醒,點到為止;大的問題,直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尤其是每次大型考試后,盡量找學生單獨交流,這種一對一的交流對學生非常受用,效果非常好。
五、及時積累做補充
在高三,要讓學生打開眼界,因為高考語文與當前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所以一定讓學生在高三期間多積累一些時事、社會知識,提高學生分析現象、提煉內涵、學會應對的能力。高三階段同樣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不能養成學生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能建造空中樓閣。只有在大量積累的基礎上教會學生總結經驗、升華提高的方法,才會讓學生考出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