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校園內部的綜合反映,從廣義上講是指學校所創造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從狹義上講是各個學校所形成的具有自身個性特點的辦學宗旨、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的綜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在理念、方向、行為以及創新和環境上形成合力。
一、校園變化建設要在辦學理念上形成合力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和教育管理活動中,學習、借鑒、創新、積累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學校文化建設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學校精神、職業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承、學校管理制度、辦學品牌等方面,一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形成共識,將師生的智慧凝聚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探討之中。二是要促進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理念的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將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融入師生的頭腦,使師生自愿投入到學校的創新發展之中。
二、校園文化建設要在學校的發展愿景和目標上形成合力
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要遵循學校既定的發展愿景和長遠目標,做到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學校文化建設要將各種有利于學校發展的資源要素加以聚合.按照校園文化建設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將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合理配置,共同發力于提高整體教育水平,積極履行學校的社會責任,推動社會健康發展。
三、要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行為上形成合力
將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發展目標予以具體化,形成師生共同參與,同心協力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局面。校園文化建設的導向要一致,校園文化建設的機制助推要一致,校園文化建設踐行的路徑要一致,要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教育管理和后勤服務相結合,與解決師生共同關心的問題相結合,讓師生共同為之努力。
四、要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上形成合力
將創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融入師生的思想意識與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把創新作為弘揚、彰顯校園文化的保障,并使之成為師生的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奮斗目標,始終面向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和學校所在地區的教育發展的要求去思考和謀劃校園文化建設,充分調動師生的創新熱情,不斷創造出符合新時期要求的優秀文化成果。
五、要在校園文化建設的環境氛圍上形成合力
要把校園的環境加以改造,形成有利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首先是積極展示自身的校園文化特色,同時,汲取校園外部優秀的文化精髓,建設富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增強師生的幸福感、自豪感、歸屬感和信任感。其次是充分挖掘本校顯性環境與隱性環境優勢,不斷提升學校的顯性物質文化含量和隱性精神文化內涵,開發這些物質形態的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增強精神文化的感召力與影響力。最后是充分發掘學校在文化建設中的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潛力,使之形成合力。既要注重學校現實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生態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的同步推進,還要在優化、凈化網絡等虛擬環境上下功夫。加大校務信息公開的力度和網絡監管力度,營造一個與校園文化建設相適應的虛擬文化環境,使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相得益彰,成有利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