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三大特點:說話時間多、站立時間多、伏案時間多,隨之而來的就是教師職業病:咽喉炎、腿部靜脈曲張、頸腰椎病和神經衰弱等。讓我們對一直在崗位上,默默辛勤耕耘的園丁們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近日,調查人員對全國500余名一線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發現76.9%的教師感覺壓力大,51%的教師落下“職業病”,37%的教師產生職業倦怠。
教師職業病大盤點
脆弱部位一:咽喉
粉筆煙塵這東西多年來讓老師們吃夠了苦頭,紛紛中了慢性咽喉炎的招。雖然無塵粉筆的粉塵要少一些,減少了教師患咽喉炎的幾率,但長期以往地接觸仍使得教師咽喉炎的發病率比其他行業高得多。
除了咽喉,聲帶也是老師“容易受傷”的部位之一。常見的聲帶結節是由于聲帶長期連續使用,或發音方式不正確,造成左、右聲帶不當的撞擊,增生結節。表現為喉嚨痛、說話聲音沙啞。
健康方案
說話多、喝水少、粉筆微塵的吸入是導致教師多發咽喉炎的主要原因。老師要想保有清晰圓潤的嗓音,最重要的就是修正講話的方式,胸式呼吸改為腹式呼吸。
此外,平時可做一些保養的措施:講課中,注意聲量,切勿太大聲或急切地說話;課間休息時讓聲帶也休息一下;常用溫開水、薄荷口含片潤喉,以刺激唾液分泌,潤滑喉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巧克力等糖分高的食物不宜過多食用。
脆弱部位二:雙腿
一般來說,老師總是站著講課的時間比較多。從中醫“久立傷骨”的醫學理論解釋說,教師站立時間過長,腿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會使下肢血液回流受到影響,造成下肢腫脹、疼痛,嚴重的還會引起靜脈曲張。尤其是老教師們,常會出現小腿血管暴露,彎曲如蚯蚓,淺表色素斑塊等癥狀。
健康方案
減少站立時間,講課時可慢步走動,下課時活動雙腿,休息時可將腿抬至高于心臟平面,以緩解雙腿承受的壓力,讓血液盡量流回心臟。
日常可穿用于預防小腿靜脈曲張的彈性襪,并多做促進腿部血液循環的運動,如慢跑等各類運動或按摩腿部;睡前用熱水泡腳,并自己按摩一下。
脆弱部位三:脊椎
教師備課和批改作業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會使腰肌和頸椎一直處于緊張狀態,時間久了會造成慢性腰肌勞損和頸椎疾病。
因為寫黑板需要抬高手臂而造成頸背部筋膜炎及肩部旋轉肌肌腱炎,如果不處理,除酸痛加劇外,更會演變為頸椎退化性關節炎或肩周炎,頸椎不時酸痛,嚴重時肩膀、背部出現無力感,甚至頭痛,手臂無法抬高。
健康方案
熱敷疼痛部位可獲暫時緩解,最佳的方法是調整工作中的姿勢與時間長度,適度的運動與充分的休息,才能預防骨骼肌肉的病變。
伏案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一個小時左右就可放松3-5分鐘,做些擴展胸部,扭轉腰肢,活動四肢等運動。眼睛疲勞時,可上下左右活動眼球,也可站在窗口或陽臺極目遠眺,可解除疲勞。
脆弱部位四:神經、血管
教師工作時間長、用腦過度、平時又不太注重膳食搭配,吃飯沒個準,缺乏體育鍛煉,再加上現在升學競爭激烈,教師因工作壓力加重而導致巨大的精神負擔,易引發與情緒不穩相關的腦血管疾病,出現頭暈、失眠、早醒等癥狀。
正常人在睡醒后會有輕松感,但許多教師普遍感到困乏,嚴重的還會脾氣暴躁,長期的情緒緊張,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現在,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癥不僅“纏”上老教師,連一些青年教師都不放過。
健康方案
神經衰弱應以心理疏導為主,進行自我調節,同時可以配合藥物治療。對于動脈硬化,可以調節飲食與生活規律。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高糖食物,如動物內臟等。
注意營養調節,教師腦細胞活動很大,這就要求多供給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平時要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調查報告指出,除了以上身體疾病之外,教師們還存在著7大壓力:
調整自身不良情緒的壓力;
找不到快樂的壓力;
疲勞過度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壓力;
收入不如其他行業的壓力;
學校升學率考核的壓力;
為職稱忙碌的壓力;
學生家長不理解教學方式的壓力等。
為教師減壓支招
1. 充分利用寒暑假放松自己。如果發現自己陷入焦慮或抑郁無法排解時,不妨想辦法(如調調課)休假幾天,外出旅游、度假,跳出工作的小圈子,開闊一下心胸,給自己換個環境充充電。
2. 碰到煩惱時,不妨找家人或好友傾訴,把不愉快悶在心里,既解決不了問題,更會加重病情。
3. 發現他人的優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善于發現每個人的優點,接納與贊許他人,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積極、主動地與人合作,樂于助人,心胸坦蕩,相信同事和學生都會喜歡并尊重你的。
4. 別對自己太苛刻。追求完美,是很多教師所追求的生活目標。但如果真的力所不及,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討教,不要過分責難自己。
5. 養成定期運動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