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教育 首先要教師自我拯救

時間:2016/6/12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兒童,但培養的關鍵在于教師。如果教師不能承擔起教育的職責,不具備培養的素質,沒有對教育的傾情和熱愛,目標如何達成?因此,思考教育、研究教育時,教師的自我拯救,成為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

據人民網教育頻道與《現代教育報》聯合推出的“教師的幸福指數”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13973人中,認為自己生活和工作幸福的不到兩成,近六成教師認為還過得去,幸福指數一般,近三成教師認為自己不是很幸福。與其他行業相比,教師的幸福指數明顯偏低。原因當然很多,不外乎內因和外因方面。在外因很難改變的情況下,教師所能做的,應當是改變自我,即實現自我拯救。

拯救什么呢?要拯救從業心態。為什么那么多教師感覺職業倦怠,心中口中都抱怨不已?既然滿腹怨言,為什么非要做下去呢?當今社會,不乏自由選擇的機會,何必怨而不去?歸結原因,一是教師自身能耐不夠,沒有足夠大的選擇權。盡管某些時候,選擇僅取決于地位、財富、機遇,但從根本上說,是取決于能力的大小,自身能力決定選擇的空間和余地。二是對生命個體來說,生存是第一位的,能有個鐵飯碗端著總是一份保障,即使這份保障有時令人感到勉為其難,也總比顛沛流離好。三是慣性使然。一份工作做久了,很容易成為一種習慣。習慣既可能是最堅強的堡壘,也可能是一種惰性,讓人心中雖有怨尤,卻難以割舍。

在那份調查中,還有“你愿意放棄這份職業嗎?”的問題,46%的教師選擇“說不清”,13%的老師選擇“以后再說”。也就是說,超過59%的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缺乏“堅貞”,處于含糊狀態。對工作沒有足夠的熱情,就不可能全力以赴地去承擔;沒有足夠的擔當力,如何在這一行業做出成效呢?失去了成功感也就挫傷了從業的積極性,如此便進入惡性循環。

拯救自己的方式之一是“一走了之”,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前段時間讀過一篇小文,國外有位高級工程師,因為厭倦辦公室缺乏活力的生活,辭職做起了“乞丐”,靠乞討行走天下,并將自己的見聞與世人分享,從而擁有了一份精彩的人生。很多人都對這位高品位的“乞丐”發聲贊嘆,但是自己卻走不出固有的生活圈,于此可知道,做乞丐也需要才能,甚至是大才能。一無所有尚能保持“貧而樂”的氣度,更是一種大境界,非常人所能及。

做不到“一走了之”,就只剩下堅守自己的崗位,這是我們的“不選之選”。

面對“陣地”該持有什么態度呢?“怨天”是與機緣過不去,“尤人”是與自己過不去,要想讓自己擁有一份坦然的人生,只能在堅守的前面加一個定語——“快樂”,快樂地堅守陣地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教育負責。教師只有快樂地堅守,才能保證自己身心健康,擁有良好的積極心態。“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教師的內在和外顯都是無形的教育資源,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拯救自己應當先讓自己擁有快樂的心態!

對教師來說,最大的快樂來自哪里?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將“教育”當作人生的三樂之一。孔門也有“三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門“三樂”的第一樂是學習,給予學生快樂的學習氛圍、學習方式并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正該是教師的快樂嗎?

要想讓學生快樂起來,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研究學生的興趣所向,研究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熱愛、尊重、敬仰的老師。

一份從課堂教學、師生關系、教師個人修養三方面展開的“我最喜歡的老師”問卷調查顯示,在課堂教學方面,學生喜歡的老師有以下特點:講課生動靈活能夠引起學生興趣,語言幽默能讓學生學得輕松,聲音柔和語言表達清晰,關注每一名學生且不忽視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細節,理論聯系實際而不是照本宣科,善于因材施教不帶消極情緒上課,等等。

在師生關系方面,90%以上的學生把“學識淵博”“有責任心”“關心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不體罰學生”“尊重學生”“有幽默感”“耐心”等字眼囊括了進去,他們希望老師“跟學生成為朋友”,“打成一片”“有共同語言”,“對待學生像父母對待孩子,像朋友”,“不因自己的私事而遷怒于學生”。

在個人修養方面,學生喜歡儀表端莊、談吐文雅、博學多才、幽默豁達、品格高尚的老師。

要達到上述標準,對每個教師來說,都不是小工程,有很多可能窮其一生都沒辦法做到極致。或許有人會問:非要如此嗎?當然。不如此,學生就不喜歡;學生不喜歡,自己就不快樂。不快樂如何做教育呢?讓自己擁有好心態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要義。

一路追尋下來,就會發現,拋卻外因影響,事實上,影響快樂從教的最大障礙在自己。

所以,拯救自己,就要讓自己擁有優秀教師應該有的能力和才華!

除開嫻熟的教學技能之外,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關鍵是要擁有高遠的人生境界。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曾經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細細想來,這與教師的職業境界有很多相似之處。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可以視為教師的現實態度。所謂現實,就是把教育當做職業,把學生當做管教的對象,把成績當做追求的目標,把上班當成養家糊口的必須。處于第一重境界中的教師,很難有自覺主動的意識,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職業倦怠。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擁有這重境界的教師已經走向教育的內涵。在他們眼里,學生是交流的對象,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園地,他們會藝術地再現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解。處于這重境界的教師,就擁有了主動拯救自我、發展自我、塑造自我的愿望,一切教育行動對他們來說,都是成就自我、成全自我的階梯。

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一種超現實的境界,是一種返璞歸真后的徹悟。擁有這重境界的教師,能夠把教育當做自己的生命一樣看待,把學生當做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教育就成了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對教育的癡迷與執著、對學生的尊重與熱愛,讓這部分教師將奉獻當成超越,將繁瑣當成風景,將失敗當做必然,將成功當做一次小憩,他們會辯證地看待教育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在他們眼中,“教育即生活”。

三重境界,既是教師成長的三個階段,也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處于第一重境界的教師,不會有研究的樂趣,不會有成長的喜悅,不會有與學生相處的幸福,更不會有自我塑造的能量,一切對自己來說都是謀生的手段,是為了活著。

處于第二重境界的教師,可以被稱為優秀教師,縱觀諸多優秀教師的案例,他們無不具有這樣的情懷,他們也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播種著明天的太陽。

第三重境界是教師生命個體修煉的極致,是一種超越現實、超越自我的生命狀態。以苦為樂、以退為進、由小及大,他們能夠用睿智、寬容的目光面對一切,用助人助己的態度接受一切。在他們眼中,每一件事,特別是教育的事,都是生命的必經,是存在的表征,是實現生命飛躍的翅膀。在教育園地中,他們往往能夠自由飛翔。

當一個教師擁有了第三重境界,教育就是從他們內心深處開出的花朵。他們拈花微笑,就會擁有佛陀一般的心懷。

所以,拯救自己,就讓自己擁有高遠的人生境界!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婷婷久久丁香五月综合色 | 午夜福利片91区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不卡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