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的班級管理觀念。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人的一生中,中學階段是最重要的,它決定著一個人未來發展的潛能。這個時期,如果學生遇到一個優秀的班級管理者,可能會影響甚至改變其一生。因而,擔負班級管理主要角色的班主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傳統的班級管理理論片面強調管理主體一元化,認為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忽略學生既是管理的客體又是管理的主體這一客觀事實。在實踐中我們看到:有些好心的班主任,整天忙個不停,眼睛一睜,忙到熄燈,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從不愿也不敢讓學生自己去做,擔心學生做不好。他們對學生總是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結果,既苦了自己,又壓抑了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不利于實施學生的自主管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班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班級管理方式,主要取決于班主任的教育觀。在不少班主任的眼里,好學生的標準仍然是成績好的、聽話的、無主見的學生。認為只要成績好的,一切都好,“一俊可以遮百丑”,而對那些成績平平,敢于發表自己獨到見解或者反面意見的學生壓制打擊,嚴重摧殘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素質教育的根本特征是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教育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充分發展。班主任與學生長期相處,對每個學生成長的脈絡、個性特點以及不足之處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雖然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且可塑性很大,只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正確對待學生,加強學生個體行為的指導,就能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社會是個綜合體,社會的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尤其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現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面貌,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能否實現。我們學校提出“對學生一生負責,對學生家庭負責,對整個社會負責,對民族未來負責”的口號,就充分體現了時代的要求。班主任應樹立“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思想,去關心、教育每一個學生。班主任必須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能力;重考試科目,輕考查科目”的做法,緊跟素質教育的要求,努力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班級管理的關鍵是學生的自主管理
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形成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幫助學生創造自信、謙愛和樂觀向上的人生,這是素質教育的靈魂,也是對素質教育最關鍵的要求。在班級管理中,實行學生自我管理,是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有效措施。管理和自我管理在班級管理中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其中,管理是自我管理的基礎,管理要通過自我管理起作用。
要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首先要解決好班主任角色定位的問題。班主任應是學生的知心朋友、活動參謀,是心理醫生,是大自然的使者,是家庭的親人形象,是維護少年兒童權利的代言人,是聯系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
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還必須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班級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任何人不能以“為了孩子、關心孩子”為借口而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給孩子。那種教師絕對權威,學生無條件服從的關系必須打破?,F在的學生獨立、民主意識較強,他們需要被人尊重和理解,如果師生關系不融洽,會造成學生對老師沒有親近感,缺少信任感,甚至產生厭惡感。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權利,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根情感紐帶能增進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增強班主任的號召力,增強班主任自身的榜樣效應,有效地減少和降低貫徹班主任管理意圖的阻力和難度。
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可以嘗試推行“四制”:1.學生干部輪換制。通過班長民主選舉、常任和班委、小干部輪換上崗的形式,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次當干部、為同學服務的機會。2班務崗位責任制。集體中的事務,大到運動會這樣的重大活動,小到每日的擦黑板、整理講臺、給植物澆水等“雞毛蒜皮”的小事,要分工到人,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達到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集體自己管”。3.班級文化共建制。通過班風、班歌、班訓、標語征集,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體驗集體文化共建,以產生認同共鳴。4.常規紀律自檢制。對照“班級公約”進行自查自糾,這是紀律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他律走向自律的必要手段。通過自主管理,調動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主體潛能全面發展、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實施班級自主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時間:201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