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本身就是一種成就,是一種狀態,帶有非常私人的主觀色彩。大教育家孟子曾說:教育是人生的三大樂事之一,按照孟子的這種說法,教師從事的應該是讓人快樂的工作。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中年教師沒有感受到幸福。所以,探究及分析影響教師特別是中年教師幸福感的因素,為克服職業倦怠,尋求提高教師幸福感的策略是必要的。
一、中年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一個國家的繁榮依靠教育的發展,教育受到了社會的空前重視,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把教育放在了第一位,由此也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學校要求教師抓成績、管理好班級,家長要求教師教好自己孩子,社會要求教師培養多方面人才。要求提高了,教師的待遇卻沒有提高,工資基本不漲、工作時間加長。在如此境況下,教師如何還能感到幸福。
1.中年教師面臨的壓力大
(1)工資低,生計難為。有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經濟落后,政府又時常拖欠教師工資,教師上有老下有小,又沒有額外收入,生計著實困難。而城市則工資水平與消費水平不相等,城市消費高,什么都要錢,而教師的工資相比其他單位或企業而言又比較低,要擔負孩子昂貴的教育經費,要買房,要負擔幾位老人的晚年。在重重壓力下,教師的生活苦不堪言。
(2)中年教師工作的繁重性和復雜性日益顯著。眾所周知,近些年來,國家采取各種手段要求給學生“減負”,但同時,社會、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門更加強調要“減負不減質”。以前不少教師習慣通過加班加點來保證學生的成績,如今這條路被封死了,如何保證不減質?教師內心承受的緊張和焦慮是不可名狀的。此所謂學生“減負”教師“增壓”。同時,由于社會不良現象對學校的沖擊,外來社會思潮的影響,多元文化的裹挾,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工作難度也變得越來越大。調查表明,百分之百的教師表示壓力很大,近一半中年教師覺得壓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負擔太重,一半以上的小學教師感到最苦惱的事情是學生難教。
(3)實行招聘制,教師怕“下課”。近年來,絕大部分學校實行了聘任制,教師的工作不再是鐵飯碗,學校實行教師成績排名制,教學成績不好,隨時都有可能下崗,老師們擔心被解聘,丟掉工作,心理壓力越來越重,時常生活在恐慌之中,教師身心受到嚴重摧殘。
(4)學生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的日益提高。古往今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家長往往把上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全面推行,家長普遍對“小皇帝”、“小公主”的安全問題憂心忡忡。這種消極的狀態日積月累并且投射到教師身上,往往是教師感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2.中年教師缺乏社會的關懷
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教師也需要他人的關愛。然而,社會和學校主要關注的是教師的教學成績、班級的升學率,對教師的健康、生活、成長卻往往忽視了。家長對教師更多的是苛責,學生對教師更多的是抱怨,學校對教師更多的是要求,社會對教師更多的是索取。特別是中年教師在工作中感受到與其他教師、學校競爭的壓力,一直沒有感受到教育過程獨有的愉悅、舒適感。
二、中年教師幸福感的培養路徑
1.改善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各地都缺教師,究其原因是教師認為自身工資太低,還沒有一名打工者的工資高,這嚴重降低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使教師缺乏幸福感。目前,我國生產力整體水平不高,很多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甚至一些偏遠貧困地區還存在著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相當一部分農村中年教師的基本生活、工作條件還相當困難。當前,我國教師的社會地位還比較低,政府必須認認真真地把“尊師重教”的意識落到實處,加快教育立法,從法律上賦予教師足夠的必要的權利,真正地把教育事業和教師工作放在國家長期發展的戰略地位,克服急功近利、重物輕人的思想,千方百計保證教育投入,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減輕教師壓力,為教師職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的社會大環境。
2.學會傾訴
如果能找到與自己相似狀況的人進行傾訴,通常話題會很集中,這時可以一起抱怨生活上的不愉快,傾訴各自的苦衷。然后一起找到商議解決不公、拜托苦衷的方法。這樣就會相互啟發,找到戰勝壓力的方法。如果找到傾訴的對象與自己的情況不同,他也許會給你一些安慰和幫助。即使傾訴對象什么也不說,其實當你說出自己的問題時,所承受的壓力實際上也減小了一半。因此,當教師的壓力達到自身無法承擔的時候,一定要找人傾訴,必要的時候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詢師。
3.要學會享受過程
雖然許多教師可能沒有值得炫耀的榮譽,但我們所教的學生一天天的成長變化,一個個成了有用之人,這是對教師辛勤勞動的最好回報。我們可以透過學生的成長,看到自己勞動的果實,為了學生的將來,教師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著,而每一次的成功,都會帶給他們快樂、喜悅和成就感,才會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教師正是在一次次成功的愉悅中,不斷培養和加深對職業的情感。
4.通過學習自我減壓
學習是人生進步的階梯。經常學習,堅持學習,會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閱歷,會增加自己的底蘊與人文素養,會為自己打開通向未來的另一扇門。通過學習,知識豐富了,閱歷更廣了,也有利于調整自己的心態,培養自己的心理品質,如增強意志力和耐挫能力等,化信息為知識,化知識為智慧,化智慧為德行,化德行為行動。
幸福本身就是一種成就,一種狀態,帶有非常私人的主觀色彩。教師所從事的教育并不必然是幸福的,一部分教師沒有感受到幸福,它的幸福依賴于教師的積極創造,追尋職業的幸福與尊嚴,依賴于教師能否在教育過程中全身心的投入,把與他們相關的主客體內在地統一起來。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立項課題“蘇北農村學校中年教師職業倦怠的干預策略研究”(課題編號:D/2009/02/16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