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校11143所

每天發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建設特色學校的有效切入點

時間:2016/6/1

建設特色學校,既是國家的政策導向,也是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目前全國各地興起廠建設特色學校的熱潮,但一些學校盲目跟風,一哄而上,只有“特色”的形式,而無“特色”的實質,最終可能落得個勞民傷財,竹籃打水一場空。如何有效地創辦特色學校呢?

一、把握校情,準確定位

建設特色學校不能脫離校情地天馬行空、盲目求異,也不是共性化的盲目抄襲,到外面走一圈的“舶來品”。學校特色是關系性概念。它總是在與其他同類學校的關系中得到確證。也就是說,學校特色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顯現,是個性基礎上的共性存在,正如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所說:“特色學校就是核心價值與附加價值的統一。核心價值就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實施國家的課程標準、落實國家的培養目標;附加價值就是自身改革的切入點、自身的個性追求、自身的獨特傳統。根據辦學理念、辦學模式、學科建設、學校文化的不同,就形成了多彩的學校辦學特色。”這告訴我們,打造特色學校既要考慮學校的共性要求,遵循辦學的基本規律與一般原則,又要從學校實際出發,體現個性特點,要根據自身條件準確定位,形成體現本校特點的理念、思路、舉措、策略。這就需要我們在特色建設中靜下心來,細細思考、認真分析、廣泛調查、科學論證;需要對學校的歷史傳統、發展現狀、師資水平、生源條件、設施設備、地理環境等各個方面全面了解;需要在對學校的主客觀條件透徹分析、準確判斷和對同類學校比較權衡,把握差異的基礎上,形成符合校情的辦學理念和思路方向。如,重慶市的青城山學校背靠“道教名山”青城山,學校根據這一優勢特點,提煉出“靜學幽思,悟道明德”的辦學理念。紫坪鋪學校位于紫坪鋪水庫旁,學校依據自身的地緣優勢,提煉出“樂山樂水,育廠育智”的辦學理念。這樣的辦學理念既體現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又與學校所處的地理環境渾然天成,有機融合,體現了“因山而名”“因水而靈”的生態文化特色。這樣的定位就有利于切合校情,符合特色學校建設的內在要求,有利于在遵循共性要求的基礎上打造本土化的校園文化。

二、突出個性,錯位發展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是特色學校建設的精髓。建設特色學校在遵循學校發展一般要求的同時,更要注重個性,彰顯特色,而不能一味跟著別人走,看到別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如,某些學校盲目跟風,人家創建“書香校園”,它就搞“誦讀經典”,人家注重校風校貌,它就建設校園環境。如,某校是一所小規模的山區學校,學校硬件設施沒有優勢,卻要以“現代教育技術”為特色建設項目,這種跟隨式策略,只盯住別人在前面不斷晃動的腳,而忽視自己腳下的路,不僅導致千校一面,毫無個性與特點,而且一旦失去“鞋”的帶路,就會一片茫然,不知路該如何走。因而建設特色學校要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選擇主打項目要“一校一品”“錯位發展”,注重張揚個性,尋求創新突破。在學校的辦學思想、發展目標、教育管理、師資建設、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校園環境、學校設施等各個方面,要形成有別于其他同類學校的風格特點,走適合自身發展的個性化道路,否則就偏離了特色建設的軌道,就有悖于“特色學校”的本義。如,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開展棋類活動,并將其作為學校特色傾力打造。從90年代開始,該校不僅在重慶市歷年的棋類比賽中成績卓著,還先后為國家少年隊輸送了多名棋手。該校以國際象棋作為學校特色建設的主打項目,就體現了自己鮮明的個性與特色。

錯位發展不僅體現在校際之間,還要體現在校內師生的發展上。特色建設的載體是學牛,建設特色學校的根本點是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不能校際間有差異,校內卻搞一刀切,齊步走。有的學校以書法為特色.就要求所有學生都練書法,有的以某一體育項目為特色,就要求師生都開展這一活動:不管師生愿不愿意,適不適合。這種全校師生整齊劃一地訓練同一項目,發展同一特長的做法,學校特色是發展了,但師生的個性卻被遏制了,這就與特色建設的要求背道而馳,這實際是一種假特色。因而建設特色學校,既要有主打項目,倡導師生積極開展,又要尊重師生的興趣愛好,讓師生自主選擇,把主流活動與多樣化活動相結合,既有活動重心,又分類推進,讓師生異步發展、異域發展,在共同發展中找到適宜自己的活動方式與項目。對教師而言,這種愛好不同、錯位發展,不僅有利于開發多樣化的校本課程;舉行各種專題講座;組織各種研究性學習,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要,還因教師各有專長,有利于學校群星閃爍,各顯其能,既優勢互補,放大效能,形成整體優勢,又因教師各有所長,互有需求,有利于相互學習、互助協作,從而減少摩擦、降低內耗,大大提高學校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三、彰顯優勢,揚長避短

建設特色學校不僅要注重錯位發展,體現出自己鮮明的獨特個性,還要注意揚長避短,彰顯優勢。一方面,能體現學校優勢的東西一般也正是學校的特色所在,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特色建設的關鍵點與突破口。另一方面,若只重特色,忽視優勢,就會導致學校的特色建設品位低,效益差,難成氣候,形成核心競爭力,既增加建設的難度,也使學校的特色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與效果。因而我們創建特色學校,不僅要注意錯位發展,突出個性,還要注意彰顯優勢,揚長避短。在制定目標規劃時,要注意與同類學校比較,知己知彼,分析自身與其他學校的差異,對學校的優勢與劣勢要有一個正確認識與準確評估,以選準主攻點或突破口。在選擇主打項目時,既要注意與眾不同,還要先篩選多個項目,再從中選擇具有優勢的項目,這種選定是創建特色學校的關鍵一步,不僅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也決定學校特色創建的成敗。如前面列舉的某山區學校以“現代教育技術”為特色建設項目,這無論是從學校現有的硬件設施,還是從教師的操作技術與實踐經驗來看,都不是最佳、最符合學校實際的選擇,既難以真正體現學校特色,更無從彰顯優勢,就顯得很不適當。后來在專家指導下,學校根據學生中留守兒童比例很高的校情,將“留守兒童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建設項目,既符合學生及家長的需要,還因教師大多是當地人,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更便于學校的舉措“接地氣”,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便于與當地政府溝通,與村組聯系;易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心理疏導、學習指導、生活關照和物質扶助,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這樣的項目選擇就更切合校情,更易于實施,能更好地發揮學校的優勢與長處。

四、發掘潛能,激活亮點

建設特色學校不僅要錯位發展,彰顯優勢,還要發掘潛能,激活亮點。一方面,普通中小學有共同的任務與要求,要遵循一般的規律與原則,學校之間共性化的東西太多,就容易遮掩個性化的差異,看不到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另一方面,學校優勢的顯現也有一個過程,在條件不具備,或學校處于起步階段、低谷時期,其優勢就更難體現。尤其是一些薄弱學校,自身條件不好,優勢不突出,更容易盲目跟風。因而我們在特色創建中,要仔細審視自己,全面、透徹、準確地把握自己的特點與優勢。尤其是優勢不太明顯的學校,更要從社會需要和自身條件出發,充分發掘潛能,把那些本屬于自身優勢、只因過去未重視,或條件不夠,沒充分體現出來的東西,通過創造條件,使其由隱變顯,充分表現出來。如前面列舉的某農村山區學校,在現代技術教育方面沒有優勢,但在留守兒童教育方面,相比于城市學校或一些重點學校來說,其留守兒童占的比例更大,教師也與其家庭相距更近,更了解學生與家長的實情,更便于與村組和當地政府溝通,學校以此為主打項目,就更具優勢。這種因過去有所忽視,未得到充分體現的潛能,就是學校的優勢所在,是學校特色的生長點,學校對其大力開拓就容易取得成就,形成優勢和特色。還有的學校其特色建設到了一定階段,進入發展的“高原期”,要取得進一步的成績也往往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尋找發展的潛能,將其作為突破“瓶頸”的突破口。

在師生積極發掘學校潛能的同時,學校也要注重開發師生的潛能,特色建設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要促使學生個性發展。而人的個性難以十全十美,某一方面有優勢,另一方面就可能有缺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種智能要素以不同的組合方式在每個人身上存在,使人體現出與眾不同的智能特征和獨特價值。“鶴頸雖長,斷之則悲;鳧脛雖短,續之則憂”。作為管理者不能用一個標準和一把尺子來評價教師與學生。要把人的個性差異當作財富來開發。如,某教師對本職工作無興趣,厭倦教學,但其他興趣廣泛,琴棋書畫樣樣在行,過去就會斥其不務正業,鞭笞撻伐,結果領導費力勞神,該教師依然故我。若因勢利導,調整工作,安排其負責興趣小組或開發藝術類校本課程,不僅有利于該教師揚長避短,呈其所能,還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師生的缺點能變為優點,學校的劣勢能變為優勢。這種亮點的激活,既為教師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又因師生個性有了新發展,使學校特色更加彰顯,還減少了學校的矛盾摩擦,有利于緩和干群關系,提高活動效果。

五、夯實基礎,循序漸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特色學校具有穩定性和整體性,它不是隨意可貼的標簽,不是雞尾酒可以迅速勾兌。它是一項基礎性的系統工程,是學校辦學長期積累的產物,是特定時空和人文環境鑄造的結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創建的,不能“一口吃個胖子”,靠搞幾次活動,舉行個儀式,寫兩篇報道,就一蹴而就。形式上的花樣翻新只有三天熱度,速成的快餐文化只是一時的鮮亮,浮躁的心態只會導致特色建設像無根的浮萍,沒有根基,像吹出的泡泡,轉瞬即滅。建設特色學校需要歷史傳承、自然積淀;需要潛移默化,將學校的辦學理念溶釋到學校各個方面,內化為相應的特色文化;需要時間磨礪,歷史固化,似陳年老酒,需醞釀窖藏,才香飄萬里;需要堅守,一代又一代長期努力,持續探索,不斷創新;需要循序漸進,一般要經歷“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這樣一個由點到面、由低到高的發展階段,要有一個“特色萌芽——特色初顯——特色成熟——特色定型”的發展過程。在“特色項目”階段,要全面分析校情、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思路選定特色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并嗣繞該項目制訂規劃,提出舉措,開展活動。在“學校特色”階段,要以選定的項目為重心,完善制度,構建機制。積極探索,不斷創新,使該項目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使之成為學校的亮點與特色。在“特色學校”階段,要在學校特色項目的開展中,提煉出相應的辦學理念,并將其貫徹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內化為學生的素質要求和師生的行為習慣。使以往單項的特色成果得到固化,并由點到面,帶動其他工作,擴展到各個方面,形成學校鮮明的辦學風格與特色,使學校的局部特色能轉化為學校的整體特色。

六、注重內涵。提升品質

建設特色學校不僅要注重獨特性,還要注重優質性,這不僅是因為“特色”本身就內在包含了“獨特”和“出色”的意思,“特色的本質在于‘獨特’和‘優質’兩個方面”。若只重特色,忽視優質,不僅沒有抓住“優質”這一特色學校的本質規定性,使學校名不符實,還因為只有特色,沒有優質,其特色建設就沒有多大意義,就難以真正體現特色建設的價值,打造學校品牌.也容易導致人們在實踐中片面追逐“標新立異”,忽視學校內在品質的提升和整體目標的達成。當前各地建設特色學校的不少,但能保持持續發展的不多。原因就在于一些學校對特色建設的目的、意義認識模糊,眼光短視,把特色建設當作“漂亮外套”或“金字招牌”,為“特色”而“特色”,而忽視內涵豐富,結構優化,實力增強,品質提升。

特色建設的根本點是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學校文化。因為文化的影響是穩定的、長遠的。一位哲人曾說過:文化書寫在人們的臉上,融化在人們的血液里,體現在人們的交往中。“學校是文化的園地,辦學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鑄造校園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學校之所以成為特色學校,就是因為它創建了一種獨特、優質、穩定的學校文化模式”。文化是特色的根,是學校的魂,是學校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獨特“性格”,它不僅能為學校特色的形成提供生存土壤和發展動力,也是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特色建設成功的關鍵和重要標志。我們要提升特色建設的品質,就要緊緊抓住校園文化建設這一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關鍵因素,打造自身獨特的、比較穩定的辦學風格或個性文化,形成學校的“性格”。要把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作為特色建設追求的最高境界,要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給學校特色建設涂上厚重的生命底色。

在注重內涵發展,品質提升的同時,還要通過特色建設打造學校品牌。特色和品牌是一脈相承的,特色是品牌的基礎和標志,品牌是特色的提升與體現,二者是特色學校發展中的不同層次與階段。因而在特色創建中,不僅要將內涵發展與特色創建有機統一,還要把特色彰顯與品質提升、品牌創建相結合,不僅要積極打造學校特色的亮點,豐富特色建設的內涵,要通過多樣性的教育來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與要求,同時也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校真正體現“獨特性”與“優質性”的內在統一,能通過特色建設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提升學校的聲譽,提高學校發展的檔次,打造學校的品牌。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国产三级片,免费裸体黄网站18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AV | 日本人妖视频一区一区 | 污网站上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 | 夜夜爱夜夜操国产精品 | 日韩一级在线视频一区 | 天干夜啦天干天干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