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級管理中運用激勵機制,是一個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其潛能的過程。
人類的潛能是極為驚人的。前蘇聯心理學家曾對人的大腦潛能進行過研究。結果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他思維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一個人能使大腦發揮一半的能力,他就能迅速學會40種語言,熟記《蘇聯大百科全書》的所有內容,并學完10所大學的課程。在體力方面,研究表明,人體器官和結構能夠經受得起10倍于日常生活的負荷。
因此,學生的潛能是班級管理當中一筆巨大的財富,作為班級管理者的班主任如果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發揮其潛能,必將極大地改變班級面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班級的競爭力。可以說,建立班級的激勵機制,是實現班級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
一、 班級激勵機制中可供運用的方法
(一) 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就是通過確立努力目標來激勵學生。正確而有吸引力的目標,能夠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的斗志。運用目標激勵,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目標要切合實際。目標的制定,不能盲目求高求大,而應考慮其實現的可能性,要使學生通過努力能夠實現。只有這樣,才能使目標激勵真正起作用,才能實現目標激勵作用的最大化。否則,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還可能起消極作用,使學生喪失信心。
2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層次、多方面的。除了班級的基本努力目標外,還應包括許多其它目標,如德育修養目標、各科學習任務的完成目標、身體素質提高目標等。
3要將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的督促檢查目標,有了總目標,會讓學生看到前進的方向,鼓舞學生的進取心。但只有總目標,會使人感到目標遙遠,如果同時制定出階段性的具體目標,就能使學生覺得目標有實現的可能,從而將目標轉化為前進的壓力和動力,增大了期望值。
4要把班級的總目標轉化為各個小組和學生個人努力的具體目標。使目標與每個同學的責任聯系起來,再加上得當的檢查與獎懲手段,才能保證班級總目標的實施,才能使目標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
(二) 角色激勵
角色激勵實際上就是責任激勵,就是讓個人認識并擔負起應負的責任,激發學生為其在班級中扮演的角色去努力,并從中獲得成就感。
作為班主任,責任之一就是幫助學生認識和重視自己的責任,從小培養他們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在利用角色激勵時,應注意兩點:
1交給學生以能力相當或稍大于其能力的責任。這樣做會使學生認為是班主任老師對自己的重視,從而體會到自己工作的意義,激發其為班級為同學做事的熱情,推動他更加積極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2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許多時候班主任老師需要發揚民主精神,讓擔負不同職責的學生有一定的決定權,這樣會激發學生做事的責任心。
(三) 競爭激勵
競爭激勵實際上是榮譽激勵。班主任老師面對的是青少年學生,他們爭強好勝,上進心強,對榮譽有強烈的需求,這是開展班級競賽活動的心理基礎。班級可以開展各科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口語表達競賽,手工制作比賽,以及各種體育競賽等。通過組織這些比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班級氣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
(四) 獎懲激勵
在管理工作中,獎勵是對學生某種行為給予肯定,而懲罰則是對某種行為的否定。恰如其分的懲罰不僅能消除消極因素,還能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獎勵和懲罰都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兩者相結合,效果更好。
運用獎懲這一激勵手段,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及時性。一個學生某一方面表現好,取得良好成績,或者提出了有效建議,就應及時給予肯定;相反一個學生如果表現不好,犯了錯誤,則應及時予以懲罰或批評,否則時過境遷,激勵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2準確性。不論是對學生的表揚、獎勵,還是批評、懲罰,班主任老師都要做到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力求準確。否則會招來反感;批評時捕風捉影、任意上綱,也會產生不良后果。
3藝術性。表揚和批評的方法,要因人而異,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有的人愛面子,口頭表揚就有作用;有的人臉皮薄,當眾批評會受不了;有的人,可能不嚴厲批評就滿不在乎……。因此,為了收到良好效果,就得講究方式方法。批評學生時,要注意態度誠懇,語氣委婉,尤其要注意尊重學生人格,杜絕一切粗言濫語和不文明的管理行為。
另外,批評學生一定要注意時間、地點和場合,把握不當,很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五) 參與激勵
參與激勵就是在班級管理中,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能夠以不同的形式參與班級管理活動,從而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作為班級管理者,班主任老師不僅要把學校的要求和各項規章制度講解給學生,讓他們了解,同時也要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把學生當中的意見建議甚至批評,準確地反映給學校領導。
另外,發動學生辦好班級小報是形成并體現班級特色的一個重要方式,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師生溝通、激勵和管理方式。可以考慮設計以下欄目:如鼓勵學生出謀獻策的“智囊團”欄目;為文學愛好者提供展示文采的“文學天地”;報道好人好事的“愛我家園”;監督對工作不負責任同學的“仙人掌”以及球迷影迷所關心的“熱門話題”、“體壇動向”等。
二、 班級管理運用激勵機制應注意的問題
在班級管理中運用激勵機制,應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要善于觀察進而發現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為學生卸下思想包袱。有些學生之所以缺乏做事干勁和學習熱情,主要是對學習目的缺乏正確認識,或是家庭中面臨某種問題,或是同學之間的矛盾與誤解。對此,班主任老師應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二,多一些指導與實干,少一些指責、懲罰和埋怨。常常聽到一些老師埋怨學生衛生打掃不徹底,作業馬馬虎虎;埋怨學生家長素質不高,沒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好像我們的老師有許多理由“橫挑鼻子豎挑眼”。于是,埋怨、指責與懲罰成了家常便飯。殊不知,苦口并非都是良藥,過多的埋怨、指責與懲罰只能在班主任老師與學生之間豎起一道墻壁。
因此,對于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班主任老師首先應進行自查、自糾,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地進行反省,問問自己到底給予學生多少關懷與指導,還有哪些不該出現的失誤,而不應是一味地從學生身上找原因。
第三,講究語言藝術。班主任老師要能用簡潔明確的,甚至是十分動聽的語言進行商討、動員、指揮或勸導自己的學生,使他們在感情上產生共鳴。相反,如果我們說話枯燥乏味,只知單調地重復這個不行,那個不許,若再加上令上心煩的口頭語,必然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最后反倒把事情辦糟。班主任老師要善于利用幽默和幽默感來激勵學生,增進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幽默感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它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避免爭吵;幽默會使學生更喜歡你、信任你。學生更喜歡富于幽默感的人,樂于聽從這樣的人的意見,正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
第四,慎用懲罰。雖說懲罰是一種激勵手段,在一定條件下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我們要記住:懲罰畢竟只是一種手段,決非目的,不能濫用。否則,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引起對抗情緒,不利于班級工作的開展。因此,班主任老師務必記住:在能夠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盡量少用或不用懲罰手段。
總而言之,班級管理者應該善于利用“激勵”這一杠桿,調動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參與班級管理,改變班風班貌,提高學習和做事效率,實現班級的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