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法是彼得?德魯克提出用于企業績效管理、考核管理者對組織的貢獻的方法。借用于班級管理就是要使一個班級形成一個同心同德的集體,采用各種手段來實現既定目標。它用系統的方法使許多關鍵管理活動結合起來,并且有意識地瞄準有效和高效地實現班級目標和個人目標。有三個要點要注意:其一,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目標;其二,根據目標確定各自的責任;其三,根據目標執行情況進行控制。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以目標來激勵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激發學生的行動的自覺性,充分發揮其智慧和創造力,以期最終形成學生與班級共命運、同呼吸的共同體。
一、理論基礎
1、動機激發理論
這個理論說明,當人產生某種需要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某種不安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在遇到能夠滿足需要的目標時,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態就轉化為動機,推動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向目標邁進。當達到目標時,需要得到滿足,這時又會產生新的需要,使人們不斷地向新的目標前進。目標管理法就是遵循這一原理,根據人們的需要設置目標,使班級目標與個人目標盡可能地結合,以激發動機進而引導學生的行為,去完成班級的整體目標。
2、人性假設理論
目標管理法把人看作是“社會人”,從“社會人”假設出發,要求管理人員對下級采取信任型的管理措施。也就是說,要把重點放在關心和了解人的需要上,提倡集體獎勵制度重于個人獎勵制度,培養和形成員工的歸屬感和整體感,實行參與式管理。
3、授權理論
如果目標定出后,上級不能根據目標需要,授予下級部門或者個人以相應的權力,那么仍然不能達到“自主控制”、“自主管理”的目的,即使下級再有能力也難以順利完成.既定授權是提高目標管理效果的關鍵。
二、行為目標
二十天重復一個動作就成了習慣。學生日常行為是以《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校規、班規為基礎又視地方俚俗情況而為規范。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1、自我管理
每位學生每天要用分計法量化自己的操行 ,還要輪流當值日班長,用分計法量化每位同學的操行。每個人都要有長計劃短安排。每節課的自我管理目標是每天計劃的重點。實際上在高中三年上課的時間只有133天:因為每節課是40分鐘,一天8節課,每周5天,每月4周,一年上課時間算10個月,滿打滿算只有44.44天的時間上課。因此,每節課都應爭分奪秒,每浪費一分鐘畫一個圓圈,扣自己一分操行分。即使玩既要痛快也要爭分奪秒。
2、班干部管理
班干部既要按分工管好自己那一塊,又要輪流值周。值周時應協同值日班長、各小組長、各科代表、班干部、班主任每周給每位同學的操行分小評,前二十名口頭表揚,不及格者值周班干部找其談心,每月一次大評比,進行重點表揚、批評。事后班主任要找被批評的同學溝通,使其心服口服,真正進步。
3 、班主任管理
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培養好班干部,使他們既要能獨擋一面,又要能形成合力,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學們的榜樣;其次,要及時抓兩頭促中間;另外,要與課任老師配合好,把該科的優生、差生分配給各科老師。
只有通力合作才有可能使班級每月成為文明班級、每學期成為先進班級。學生因此樹立集體榮譽感,并且使之化作學習動力,爭先恐后,為榮譽而戰。
三 、情商目標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這種很小的差異就是你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的差異!”這心態就是情商。按照塞拉維和梅耶的觀點,情商是指監控、感知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區別他們,并使用這些信息去指導自己思考和行動的能力。當代中學生的主要情商缺陷是不大懂得感恩、自控能力差、大多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1 、 感恩目標
學生們對同學、朋友的小恩小惠懂得回報,對父母的大恩大德卻比較麻木,毛澤東同志說得好:“要孝敬父母,連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還肯為別人服務嗎?不孝敬父母,天理難容。”學生們尤其是不少優生在學校時對老師畢恭畢敬,出了校門后就往往對老師視而不見,要知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啊。因此,作為施恩者應與受恩者加強溝通,并能使他們從行動上自覺給予回報。作為班主任要善于通過各種活動,搭起感恩的橋梁。這樣,才會從根本上緩解、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并化為前進的動力。
2 、自控目標
社會是一個大磁盤,有著許多誘惑。每位學生都祁求進步,但在相對寂寞的學習中,不少的學生對來自異性、網吧、零食等誘惑,往往難以自控。郭沫若講過:“沒有安定的精神,決不能從事清苦的學者生涯,決不能與冰冷的真理姑娘見面。”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笑他也笑。學生只有沉醉于學習,才會以苦為樂。所以,在班上要營造快樂向上的氛圍。
3 、 學習目標
學生個個是人才,但不是全才,只有揚長避短就可以成才。學生有不少的興趣,但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他們有很多理想,但不能持之以恒。關鍵問題是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發現自己的最大潛能,使之得到最佳發揮。在高中要使興趣形成中心,有文科或理科的偏好,最好要有一兩門功課成績特別突出或有個比較專業的特長,以便考大學選專業,從而快捷的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班級目標管理需腳踏實地、面向未來,才會獲得教育、教學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