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的學校管理研究專家給了我們一大套讓人敬畏的管理理論,但我們不妨看看以英語26個字母為開頭組成的詞或詞組能夠給廣大的學校管理實踐者們以何種啟示。
A:贊美(Admiration)。
管理從贊美開始,而不是從批評開始。
學校管理者一旦記住并實踐了這一點,就有了一個良好的管理開端。找到你的員工的優點,然后開始贊美——管理就是如此的簡單。
B:歸屬感(Belongingness)。
學校管理者使自己具有歸屬感,也努力使你的師生員工具有歸屬感。
這才是“今日我以學校為榮,明日學校以我為榮”這句被人們廣泛使用的話語的真諦所在。
C:變革(Change)。
變革意味著發展。
學校管理離不開變革,學校管理者需要理解關于變革過程的兩種經典性觀點:
一種是“風平浪靜”觀:
它設想組織是一艘在風平浪靜的海洋中航行的大船,船長和船員們都清楚地知道他們正開往何處,因為他們以前已經作了多次這樣的航行。
只是偶爾遇到風暴時才會有變化出現。其他平靜、可預見的旅程中盡可放心享受。
另一種是“急流險灘”觀:
它把組織看作是在不斷出現險灘的湍急河流中航行的小木筏,筏上有半打的船工,但他們以前從未在一起出過航,也完全不熟悉河流的構造,不了解最終的目的地,甚至情況可能更壞,他們得在漆黑的夜晚航行。
你若變革時,采取何種觀點?
D:對話(Dialogue)。
對話是一種溝通,有時也是沖突的解決。
通過對話,話語的意義不僅需要被傳遞,而且需要被理解。
強調對話對于學校管理的意義在于它暗含著對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和個體開放心態的倡導,以及尊重差異和鼓勵獨特性、崇尚個性和主體性。
同時它也內含著學校管理者必須更新管理觀念的要求,即對管理者而言,管理是一種對話,是“管”與“理”的結合,而不單純是“管”。
E:效率和效果(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效率(Efficiency)是學校管理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指輸入與輸出的關系。
對于給定的輸入,你能獲得更多的輸出,你就提高了效率。
然而,僅僅有效率是不夠的,管理還必須使活動實現預定的目標,即追求活動的效果(Effectiveness)。
效率和效果是互相聯系的,效率涉及的是活動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動的結果。
學校管理不僅關系到使活動達到目標,而且要做得盡可能有效率。
一般而言,高效率與高效果是相關聯的,同樣,低水平的管理絕大多數是由于無效率和無效果,或者是通過以犧牲效率來取得效果的。
F:反饋(Feedback)。
反饋應貫穿學校管理的始終。
這是因為為了完成職務所要求的工作活動,員工需要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有關其工作績效的直接的和清晰的信息。
現在的問題是,作為學校管理者,你在何時、何種情境、以何種方式、何種頻度以及何種程度地進行反饋?
你有沒有想到要從師生員工那里獲得對你的工作的反饋?
G:評等級(Grading)。
評等級是對師生員工的一種評判,評判必須具備有意義的事實和評判標準。
根據什么樣的事實以及制定何種評判標準是至關重要的。
請你想一想,評等級的合理性何在,如何避免因評等級而給師生員工造成的負面影響?你經常根據什么來給師生員工評等級?為什么?如何在評級中體現出創新的含量?
H:“熱爐”規則(Hot stove rule)。
管理離不開訓導,實施訓導就要掌握這一規則,它能指導管理者有效地訓導員工。
這一規則說的是實行訓導與觸摸熱爐之間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二者均令人痛苦,但其相似之處遠不止如此。
首先,當你觸摸熱爐時,你得到即時的反應,你在瞬息間感受到灼痛,使大腦毫無疑問地在原因與結果之間形成聯系。
其次,你得到了充分的警告,使你知道一旦接觸熱爐會發生什么問題。
第三,其結果具有一致性。每一次接觸熱爐,都會得到同樣的結果——你被燙灼。
最后,其結果不針對某個具體人。無論你是誰,只要接觸到熱爐,都會被燙灼。
因此,紀律一旦頒布,就應立即追究違犯者,提出嚴肅的警告,始終如一和不受個人感情影響。
I:實施(Implementation)。
實施是指將決策傳遞給有關人員并得到他們行動的承諾。
如果必須執行決策的人參與了決策制定過程,那么他們更可能熱情地干出成果來。
J:監獄(Jail)。
學校中的員工常常把學校比作監獄,把校長當成典獄長,把中層領導當成監獄的看守而把他們自己看成是囚犯,同時把教師大會看成是典獄長及看守對囚犯的一種訓話。
不用說,這是一個非常消極的印象,在這樣一種印象之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你會采取何種措施來消除這一印象?
K:知情(Know)。
對被管理者來說,知情是一種權力;對管理者而言,使知情是一種責任。
知情是實現學校管理“公開、公正、公平”的基礎,它與暗箱操作相對。
但“知情”又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于何時、何種程度把握。
作為學校管理者,你需要對此進行深入的思考。
L:聽(Listening)。
聽在傳統管理中僅是下屬的事,現代管理則要求管理者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聽其下屬怎么說,而不能僅要求其下屬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聽他怎么說。
對于這一點,學校管理者理解得越早越好,實踐得越早越好。
那么,你愿意自己少說點而留出時間讓下屬說嗎?你愿意更多地傾聽下屬怎么說嗎?
M:音樂(Music)。
有兩種管理境界:一種是“對的”管理,另一種是“好的”管理。對的管理給人以方向,好的管理給人以享受。
要想追求好的管理,就請仔細體味音樂的感覺。
音樂不僅能夠向人們展示和諧、美、速度、節奏、平衡、戲劇性的效果以及風格,而且能夠給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請考慮一下這些詞語對你的學校管理會有什么啟示?
N:需要(Needs)。
人有各種各樣的需要。
著名的馬斯洛需要層級理論將人的需要概括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按照馬斯洛的觀點,如果希望激勵某人,就必須了解此人目前所處的需要層次,然后著重滿足這一層次或在此層次之上的需要。
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O:組織和目標(Organization and Objectives)。
組織是指一種由人們組成的、具有明確目的和系統性結構的實體。
學校之所以是一個組織,是因為它具備了組織的三個基本特征:
第一,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它是以一個或一組目標來表示的。
第二,有一群人——你及師生員工組成。
第三,能夠發展出一種系統性的結構,用以規范和限制成員的行為。
目標是指期望的成果,這些成果可能是個人的、小組的或整個組織努力的結果。
目標為所有的管理決策指明了方向,并且作為標準可用來衡量實際的績效。
P:規則(Principles)。
規則是一種清晰的陳述,是一種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的明確說明。
學校管理離不開規則,需要師生員工遵循各種規則,問題是你是怎樣讓師生員工接受并遵循規則的?有沒有思考怎樣讓這些規則內化成員工的自覺行為?
Q:質疑(Query)。
我們需要對此加以質疑:現有的學校管理的規章制度幾乎都是從管理者的角度,都是從方便管理者管理的角度來制定,這難道是管理的本質屬性嗎?
R:職責(Responsibility)。
一個人得到某種“權力”,他也就承擔一種相應的“責任”。
因此,授權的時候,我們應該授予相稱的職責。授權不授責只會給濫用職權造成機會。
S:SWOT分析法(SWOT analysis)
學校管理者需要掌握一個最簡單而適用的方法——SWOT分析法,它是對一個組織的優勢、劣勢、及其所處環境中的機會和威脅的分析。
時不時地運用一下,也許可以幫你更好地找到學校發展的方向。
T: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
時間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個人的作業計劃。
那些有效利用自己時間的管理者,知道他們打算從事什么活動,這些活動的最佳次序是什么,以及應該在什么時候完成這些活動。
所以,請注意遵循10/90法則,即大多數管理者90%的決定是在他們10%的時間里做出的。
管理者們很容易陷在日常事務中,那些有效地利用他們時間的管理者,總是確保最關鍵的10%的活動具有最高的優先級。
U:理解(Understanding)。
我們要求員工遵循某種規則,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員工理解它們。
我們要求員工理解管理者的意圖,但十分迫切的是,我們得首先理解我們的員工。
我們要讓員工體會管理創新,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本身需要理解管理創新的真正意義,并努力成為管理創新的身體力行者。
V:價值準則(Values)。
它是關于是非的基本信念。
學校管理者在進行管理的同時,也在有意無意地傳授著價值準則。
你傳授給員工的是哪些價值準則?以何種方式?哪種價值準則是你應當傳授的?
W:智慧(Wisdom)。
有兩種常見的管理方式:一種是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讓人們不得不去做;一種是形成一種氛圍讓人們不好意思不去做。
前者稱之為專制型管理,后者稱之為智慧型管理。
當然,實施智慧型管理需要把握管理的智慧,即努力創設這樣一種氛圍:做任何事情都不是“要讓人們看見”,或者贏得他人的表揚,或者避免處罰,而是要憑自己的良心,盡自己的義務,盡自己的潛能。
X:作為未知數的X。
在學校管理中有許多未知的東西,而且,學校管理本身就在不斷探索未知的過程中求得目標的實現。
例如,怎樣花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管理效益?
這對學校管理理論工作者來說是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它對學校管理實踐者而言也是值得探索的課題。
Y:空白,有時也就是你(You)。
這是用來說明一個學校管理者不必知道一切。
對于這一點,你理解得越早越好。留下空白, 就留下了探索的空間,也就留下了創新的天地。
Y有時也就是“你”,師生員工對你有無數的愿望,你能滿足所有的愿望嗎?哪些愿望是你最看重的?為什么?
Z:陶醉(Zonked)。
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并努力實踐創新的學校管理者肯定會有一種陶醉感:或是一種舒適感,或是滿足感,或是自豪感,或是疲乏不堪的感覺等等,你想用什么詞匯來描述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