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好學校是好校長的目標,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策略是好校長的戰略。校長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決定著他的教育方向,引領他去做教育決策,決定了他的價值觀、人才觀、教師觀、學生觀。
從某種意義上說,校長的境界決定學校的境界,校長的思路決定學校的出路。但僅有目標和戰略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對戰略的完美執行。要打造一所好學校,就必須提高校長執行力。
一、提高校長執行力的意義
執行力,對于一個組織,是長期戰略一步步落到實處的能力。執行力是一個組織成功的必要條件,組織的成功離不開好的執行力,當組織的戰略方向已經或基本確定,這時候執行力就變得最為關鍵。對組織而言,執行力是要部門和個人相配合完成。就像新的木桶理論,不能只看木板的短長了。如果所有木板都長了,但板與板之間拼扣得不夠緊密,還是會漏水的,水仍然裝不滿。所以,提高學校的執行力,不是強迫老師執行,而是要構建執行力文化,形成共同愿景,同時各個層面、各個部門通力合作,才能大幅提高執行力,促進學校向著既定目標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位校長擁有了先進的理念、科學的管理、正確的決策、正派的作風,就稱得上是一個好校長。有了好校長,好學校也不會自然產生,因為好校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轉換為師生的共同愿景并為之努力實踐,還需要校長擁有強大的執行力。好校長不是單一通過層級體制來實現學校的管理,更重要的是通過打造認同感以及挖掘提升師生潛能去實現。換句話說,好校長的教育決策能否達成好學校的目標,關鍵靠校長的執行力。
在同等條件下,校長執行力就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促進學校發展的核心因素。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經常會被一些問題所困擾:有的校長理念、策略一大堆,卻無法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無法轉化為師生的行為;有的校長談愿景、計劃時滔滔不絕,實際上做起來卻又是另一回事;有的校長在工作不能落實時總能找出一大堆原因……造成這種困擾的癥結只有一個,那就是校長缺乏執行力。
從一定意義上講,校長執行力的高低決定著學校執行力的高低,決定著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學校發展目標的實現。如果校長執行力不強,那么,不管多么完美的目標,多么好的設計方案,多么好的工作策略都將是一紙空文,難以有效落實。
影響校長執行力的因素主要有“四度”:
一是工作態度。執行力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態度。校長的工作態度是否積極,是否認真,是否為了學校的發展,直接影響執行力。
二是決策高度。校長的管理理念陳舊,學校無長遠的發展規劃,制定的目標及措施不被師生認可,這樣執行的結果可想而知。
三是執行力度。校長的意圖需要中層干部去領悟,校長的決策需要中層干部去執行,若中層干部不身體力行并不一以貫之地督促檢查,就會陷入政令不通、上下脫節的怪圈,執行力就無從談起。
四是貫徹速度。如果工作流程過于繁瑣,致使校長的決策不能迅速傳達到每一位教師、每一個班級,長此以往,容易養成懶散低效的工作作風,形成推諉扯皮的不良習氣,進而直接影響學校的長遠發展。
二、怎樣提高校長執行力
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中,校長要執行來自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各種決策,而在學校內部,校長既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校長如何執行上級的決策,學校教職工便會上行下效地執行校長的決策。為了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發展,校長應盡力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對于上級的決策,校長應該不打折扣地創造性執行,從而培養全校教職工的執行力。
校長的主要工作就是管人、管事。管人就是管思想,只有當全體教職工的認識統一,愿景一致,學校才有向心力、凝聚力,事也就管好了。
1
執著的目標追求
辦好學校就像漫漫“取經路”,需要校長有唐僧般的意愿和意志,而目標任務盡可放手交給徒弟們去做。校長無論是執行上級的各種決策,還是把自己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教育決策轉化為師生的共同愿景,都要把辦好學校作為自己最執著的目標追求,因為這是一切行動的原動力。真正把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擺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位,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好,作為日常工作目標的追求。
2
堅守的敬業精神
作為校長,要對學校的發展負責,要努力把自己的思想播灑在師生的心目中,要努力把自己的價值實現在學校的發展中。要把學校辦成一所好學校,校長就要用自己的敬業精神去感染、感化教職工,帶領教他們一道去建成好學校。如果一個校長沒有堅守的敬業精神,可想而知也不會有什么執行力,教職工也不會買他的賬,學校還有什么前途呢?
3
廣博的專業素養
校長要善于學習,不為讓自己成為使用的行家,而是要成為精通的行家。從這個角度講,校長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后勤上的、學科教學上的、財務上的等等,同時校長還有需要自己去處理的一些事情,但是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更要學會學習。特別是要學會在現場中學習,強化現場學習力,使自己擁有極強的專注力、捕捉力和轉化力。不管是行家、專家還是教育家,學會學習都很重要。在當今社會,學習是每一個人一生永恒的主題。
作為校長,本來是抓學習的,在這個問題上不應該有什么問題,但從現狀看,從執行力的角度講,仍然有一個學習的問題。因為學習力影響執行力。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把學習看成一種管理方式,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活法。當今變化的社會,學習的速度只有大于變化的速度,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校長一定要變學會為會學、變苦學為樂學,努力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提高執行的有效性。
4
堅定的團隊意識
校長作為管理者,不必事必躬親,而要學會授權,培養執行團隊。有效的管理者很明白什么事情必須自己處理,什么事情應交由下屬去處理,而自己只負責檢查、督促。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校長的執行力,有很大部分需要延伸到團隊去執行。選拔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崗位,負責合適的工作,是校長執行力最重要的環節。要將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示范性和帶動力強、執行力強的推薦、重用到關鍵崗位。這樣可以通過授權培養一個個強執行力的團隊。
如果校長手下的團隊執行力一個比一個強,校長的執行力還會不強嗎?學校的執行力還會不強嗎?校長執行力強勢,就會帶出一支工作強勢的教師隊伍?!耙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學校的發展需要廣大師生的鼎力合作。只有全體教職員工互相配合,勁兒往一處使,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才能使決策落在實處。
三、提升執行力的保證
校長要提升執行力,就要認認真真落實過程管理。當校長出個主意是非常容易的,做個決定也不難,最難的就在于落實。有位偉人曾說過“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人一認真什么事情都能做好,一不認真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執行力的核心在于認真落實。
1
持續地跟進督辦
跟進督辦是執行力的靈魂,沒有跟進督辦就沒有執行力。人們不會做你希望的事,只會做你檢查的事。校長要時刻注意跟進督辦所制定計劃的落實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按照規定的時間進度表去實現目標。只有不斷地跟進督辦,才能夠有效地找到工作計劃和實際完成之間的差距和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行動的措施來協調和解決,以保證按時完成工作目標。
2
持續地關注細節
古人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告訴我們再偉大的事業都不能忽視微小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品位,細節決定境界,細節決定執行力。再好的決策如果都停留在了紙上,再多的重點工作都落實在了表面上,那么好學校的目標都成為海市蜃樓。校長持續關注細節就是要求把每一項工作分解成若干個細節去落實,嚴抓細管,管出成效。要求布置安排工作必須明確達到的標準、完成的時間、堅守的原則、注意的問題,工作要想細、做細。
3
持續地糾正偏差
好校長要善于對工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時發現完成的工作的高度、速度、力度上與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并且要迅速糾正偏差,以達成目標。持續地糾正偏差可以確保執行不走樣,是保證執行結果最后的屏障。特別是有些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執行的高度越來越低,學校的決策方案在執行過程中逐漸降低標準,甚至完全走樣。越到后面離標準越遠,執行的速度越來越慢,決策方案在執行過程中經常被延誤,有些工作不了了之,嚴重影響計劃的執行速度;執行的力度越來越小,工作虎頭蛇尾,剛性常規得不到貫徹。這些都需要校長持續關注、糾正,確保執行的效果。
4
持續地構建文化
學校良好的執行力文化是促進提高執行力的重要杠桿。要提升學校執行力,將學校塑造成一個執行力組織,就必須在教師中形成共同愿景,在學校內建立起一種執行力文化。
在努力營造校園執行力文化中,校長要促使教師形成共同愿景。凡是遇到涉及學校發展的重大事項和教職工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時,校長就要善于通過多種渠道,深入地與教職工進行交流、協商和對話,傾聽老師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征詢老師對學校管理的建議,甚至還要召開教代會,在廣泛聽取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校長尊重了教師,充分依靠了教職工,教師也就充分感受到他們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他們也就能急學校所急,想學校所想,群策群力、獻計獻策,有的教師會為了學校中心工作主動加班加點多做工作,還有的老師會主動找到校長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
好校長有兩個境界:一是帶出一所好學校,所謂“有一個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二是構建好的學校文化,可以做到“一個好校長走了還是一所好學校”。新時期教育家型的好校長應該追求并達到這兩種境界。這就更需要校長有強大的執行力,辦好每一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