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中課任教師和班主任的協作關系
時間:2016/5/23
一、要相互平衡,相互協調,妥善安排班級教學
其一,相互平衡,指的是班主任在開學拿到課表同時,要依照學科的難度以及重要程度,根據開學幾周的課程情況,總結學科存在的問題,如學科排課不合理,課程較多,某些學科缺課,進度慢等,及時將情況反映到教務處,保證各主要學科之間的平衡,使班級沒有“瘸腿”科目。
其二,相互協調,指的是班主任在期末或者是學習緊張的時期,很多課任教師就會請班主任分配班級的自習課,或者把一些已經考完的課目的課時重新分給主要學科。此時,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協調的問題,自己班上一周有哪些自習課可以分配,有哪些課程可以更換,課任教師的態度如何等等,都要去注意,就我校而言,班主任在分配自己課時,主要是要依靠課任教師的意見,因為有些教師他認為課時多,學生就會學的更多,相反,有些教師不是這樣,他們保質保量,按照課表上課,所以教師要去認真聽取每一位教師意見,做到心中有數。
其三、相互理解,指的是班主任與課任教師之間一定要相互諒解,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在工作當中,人與人之間難免出現摩擦與誤會,教師之間也存在。在這是,不論是自己與課任,還是課任與課任之間發生矛盾,班主任都要第一時間的進行了解,并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是第一種情況,自己和課任之間,班主任要從自身找問題,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主動去理解,去溝通,從而解決問題。如果是第二種情況,課任與課任之間,班主任最好不要直接去詢問,要做到認真觀察,看問題是否嚴重,是否影響到班級的正教學,如果問題不大,可以從私人角度出發,善意的于雙方溝通,從而幫助其化解矛盾。
二、任課教師應積極參與班級管理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學校教育當中,只有班主任,任課教師,以及學校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任課教師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協調好班主任與課任老師的關系,營造一種心心相印的氛圍,使彼此心理相容,情緒愉悅地投入到工作中。能帶給人良好的情緒體驗,有利于發揮人的潛能和創造性,從而高效率地學習和工作。
三、協助任課老師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建立了解與信任
要共同管理好班級,班主任首先得尊重任課教師。在任課教師面前,要先當學生,在班級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人選,學習方式的組織上,要盡量征求任課教師的意見,在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尋求最佳的方案。在交流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巧妙的讓任課教師掌握了班級情況,還可以了解了任課教師的一些想法,做法,為更好的合作奠定了基礎。而且,通過班主任主動的交流,也讓任課教師了解了作為班主任的我們的處事態度,管理方法。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任課教師會給我們提出很多很有價值的經驗和做法。
四、積極主動地互通情況,形成一個高效的教育集體
班主任老師作為班集體的主要負責人,與學生和家長有著更多的接觸,所以對學生有著更廣,更深的了解,因此為了使任課教師了解學生,班主任要主動地向任課教師介紹本班學生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注意聽取他們對學生的看法和意見,及時向任課教師反映學生的意見和要求等。這樣既是尊重課任教師,又能激發課任教師關心班級工作的熱情,而班主任的主動,還能消除課任教師可能存在的在班級管理上的顧慮,從而達到互相配合、同舟共濟,共同為班集體建設出力的目的。而且班主任多與任課老師交流,會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啟發,從而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
五、協調一致,統一要求,幫助課任老師建立威信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協調一致、統一要求。要做到這樣,班主任就要了解各科的具體規定和要求;任課教師也要了解班級規定。若班級在某一階段工作中新立起了一些規定或新采取了一些措施,班主任要主動地告知任課教師。大家都應該有意識地統一要求、統一執行,這樣就能形成一個有條不紊的班級管理體系,從而增強班級建設的實效性;同時也會使學生們覺得老師們的工作很有章法,對于他們在為人辦事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和熏陶。
綜上所述,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沒有務實的有序的班主任工作,任何學科的教學如同逆水行舟;沒有課任老師的全心全意的勤奮勞動,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就只能是海市蜃樓。只有協調好班主任與課任老師的關系,才能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